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模内装饰工艺浇口冲刷的方法。主要是在模具浇口中设有滑块。以成形成缓冲空间,塑料经浇口进入模具内时,塑料的温度及压力借缓冲空间得以缓冲,不致损伤模具内的薄膜;当模具内的塑料填注达到定量时,可将滑块移出填占的缓冲空间,而完成成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更具体而言,是涉及在模内装饰注塑工艺中,防止注塑的温度、压力损伤模具内浇口注塑薄膜的方法。在注塑成型塑胶产品时,常常在塑胶产品的表面上绘制数字,刻度或装饰装饰图纹等,使该产品获得预定的特殊外观效果例如在塑胶壳部件外制成装饰花纹或在天秤、药剂等表面,加上刻度或编码等等。虽然,目前产业界已研发出多种加工方法,可以达到在部件外部增绘的目的,一般采用例如喷漆、印刷、电镀等二次加工步骤,以达所要求的表面装饰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加工方法,是在塑胶部件注塑完成后,方可进行,对于产业界而言耗费成本;因为,注塑及二次加工(如装饰加工)无法一次同时完成;再者,如果注塑及装饰加工工艺,是分别在厂房内的不同地方进行时,久而久之,便需要额外空间来放置部件;另一方面,部件半成品(二次加工前)表面有时会染上尘粒,所以在进行二次加工之前,必须透过电晕放电或离子设备,将部件半成品进行表面净化处理。由此可见,传统的通过二次加工式,于部件表面增绘预定图纹的成型技术手段无法真正符合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因此,若能在模具内部件成型的同时,将预定的图纹、刻度、数字等直接成型在部件表面上,则显然能突破传统工艺的技术缺陷,符合现代产业的实际需求。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促使开发出一种特别的成型技术,称之为“模内装饰“(In Mould Decoration下文简称IMD)工艺。模内装饰技术是一项由薄膜印刷和注塑成型技术结合的独特工艺,在这种工艺中,首先在薄膜11的表面印制预定的图形或者色彩,该薄膜第一面111为一般的表面,而第二面112为印制有预定纹样。将此薄膜冲切出所需的外形与孔洞,最后将该薄膜置入注塑模具当中,并在薄膜11的第二面112注塑塑料31,此薄膜11将牢固地黏附在注塑成品的表面上,其成品结构见附附图说明图1。同一般喷漆、PVC薄膜层压,热烫印以及各种印刷等的表面装饰处理工艺相比,模内装饰工艺具有许多优点1,工艺方法简单,工艺过程中没有气体排出,因此不会污染环境,无须进行后处理;2,装饰结构与注塑结构之间黏度高,并具有较高的表面耐磨性能以及较好的抗化学腐蚀性能;3,表面装饰在整个注塑过程中所占时间很少,因此不会延长整个注塑周期,部件经过加工或可以立即包装,避免存放时可能出现的尘埃污染,相对减少废品率;4,基本上可以使用二次料,只要部件的特定应用情况容许就可以。综上所述,模内装饰工艺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方法,它将传统的二次加工步骤简化成一次联合注塑装饰步骤,实际上,模内装饰工艺较一般加工工艺可节省10%至25%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模内装饰工艺可应用于各种需要使用单色或多色装饰的塑胶部件,原则上它可以替代其他注塑后才装饰的工艺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在模内装饰技术成型预定部件的过程中;注塑成型时,塑料处于高温(约达290℃)以及高压(约达60MPa)状态下,直接接触印刷薄膜背面的油墨,所以容易造成薄膜油墨层破坏的现象,尤其是接近于浇口处的油墨层最容易被塑料冲刷(Washout)破坏,此问题一直困扰着这种工艺的实施;实践中发现,在塑料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通过适度调整成型参数,虽然可减少浇口油墨层冲刷现象,但是随着成品厚度越来越薄(1.2mm以下)的趋势,导致处理此类问题越来越难。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要是在模具浇口设有滑块,以形成缓冲空间,塑料经浇口进入模具内部时,塑料的温度及压力在缓冲空间获得缓冲,不致予损伤模具内的薄膜;当模具内的塑料填注达预定量时,则可将滑块移出填占缓冲空间,得以完成成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适合作为成品厚度较薄的模内装饰工艺。为了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技术手段及其它功效,兹举一个较佳可行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之。附图简要说明图1为模内装饰工艺的成品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步骤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浇口空间扩张步骤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注塑成型步骤剖视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缩合浇口步骤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2,3,4,5,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其主要包括A.薄膜设置步骤10、B.浇口空间扩张步骤20、C.注塑成型步骤30以及D缩合浇口步骤40,其中该薄膜设置步骤10为通过薄膜印刷技术,在薄膜11上先行印妥预定的图,纹、文字、数字等该薄膜第一面111为一般面,而第二面112则印制有预定纹样将薄膜11贴靠设置在棋具21内部的预定位置;其中,薄膜11印制图样的第二面112朝上,而未印图样的薄膜11的第一面111则与模具21的模壁211相贴合(如图3所示)。该浇口空间扩张步骤20为于模具21的浇口212处,设具可移动的滑块22以及一连通的缓冲空间23;其中,滑块22可在滑槽24内滑移,通过滑块22的移动,能调整浇口212处缓冲空间23的大小(如图3所示),或者完全阻断封闭该模具21的浇口212;换言之,浇口212空间可借缓冲空间23而延伸扩张,当滑块22填占缓冲空间23时,则浇口212空间变小。该射出成型步骤30为令注塑机注塑的塑料31,自通道25及模具21浇口212经缓冲空间23,而填充至模具21内部,且注塑出塑料31,直接与薄膜11第二面112结合(如图4所示)。该缩合浇口步骤40为在模具21内塑料31填充达到预定量(如注满之前),趁模具21内的塑料31冷却硬化定型之前,令滑块22移动,填占缓冲空间23,并透过滑块22端部与模具21的浇口212凸部213相靠结,使得缩合阻断该模具21的浇口212与通道连通(如图5所示)。从以上的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方法主要是在模具21的浇口212处,形成一缓冲空间23以及一可进行移动的滑块22,使塑料31经浇口212进入模具21内部(模穴)时,高温,高压塑料31得以藉与浇口212连通的缓冲空间23,而获得适度的温度及压力缓冲,不致损伤模具21内的薄膜11印刷油墨层;而当模具21内的塑料31填注达到预定量时,则可通过滑块22移出填占浇口212处的缓冲空间23,而制成成品。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适合作为成品厚度低于1.2mm以下的(其中是薄膜厚度为0.2mm)模内装饰工艺。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下列步骤A.薄膜设置步骤该薄膜的第一面为一般面,而第二面则印制有预定纹.样;将薄膜贴靠在模具内部的预定位置,且令薄膜第二面朝上;B.浇口空间扩张步骤于模具浇口处,设有可移动的滑块及连通的缓冲空间,通过滑块移动,得以调整浇口处缓冲空间至预定位置处;C.射出成型步骤令塑料自模具浇口,经缓冲空间,填注模具内,且注塑塑料直接与薄膜第二面结合;D,缩合浇口步骤当模具内塑料填充达到预定量时,在模具内塑料冷却硬化前,令滑块移动,填占缓冲空间至预定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是在模具浇口中设有滑块。以成形成缓冲空间,塑料经浇口进入模具内时,塑料的温度及压力借缓冲空间得以缓冲,不致损伤模具内的薄膜;当模具内的塑料填注达到定量时,可将滑块移出填占的缓冲空间,而完成成品。文档编号B29C45/14GK1371794SQ01104330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吴锦镛, 李毓洲, 陈佑任, 陈建朋 申请人:绿点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模内装饰工艺浇口冲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A.薄膜设置步骤:该薄膜的第一面为一般面,而第二面则印制有预定纹.样;将薄膜贴靠在模具内部的预定位置,且令薄膜第二面朝上; B.浇口空间扩张步骤:于模具浇口处,设有可移动的滑块及连通的缓冲空间,通过滑块移动,得以调整浇口处缓冲空间至预定位置处; C.射出成型步骤:令塑料自模具浇口,经缓冲空间,填注模具内,且注塑塑料直接与薄膜第二面结合; D,缩合浇口步骤:当模具内塑料填充达到预定量时,在模具内塑料冷却硬化前,令滑块移动,填占缓冲空间至预定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锦镛,李毓洲,陈佑任,陈建朋,
申请(专利权)人:绿点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