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倾斜连接面、一入光面及多个曲面柱。第二表面面对于第一表面。倾斜连接面面对于第二表面,且相对于第一表面倾斜。入光面连接倾斜连接面与第二表面,且倾斜连接面连接第一表面与入光面。这些曲面柱设置在倾斜连接面上由靠近入光面处往第一表面延伸。一种光源模块亦被提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均匀的面光源且具有高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块及导光板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学模块与光学组件,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技术介绍
光源模块通常可分为直下式光源模块与侧边入光式光源模块,其中,侧边入光式光源模块是利用导光板将配置于导光板的侧面的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导向正面,以形成面光源。随着光电技术的演进,在已知技术中配置于导光板的侧面的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已被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发光条(lightbar)所取代。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使用寿命长、低功率消耗、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采用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光源模块的性能与使用寿命也得以提升。然而,由于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具有指向性,出光集中在发光二极管的光轴附近,因此导光板在靠近发光二极管的一侧,位于发光二极管的光轴附近(即正对发光二极管处)形成亮区,而位于发光二极管的光轴两旁较远离发光二极管光轴处(即斜对发光二极管处)相对较暗而形成暗区,这就是所谓的热点(hotspot)现象。由于目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功率越作越大,因此光源模块中所采用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可以越来越少。如此一来,相邻两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便越来越大,这容易使得暗区的面积越来越大,进而使得热点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台湾专利第M294665号揭露了一种导光板结构设计,其中导光板的入光面形成突出部,且突出部的斜面上具有可破坏光行进路径的调光结构体。中国专利第202253132号揭露了一种超薄型LED背光源设计,其中导光板包括导入部分及导光主体,导入部分的上部为半圆弧圆锥梯状柱体,半圆弧圆锥梯状柱体的锥形面呈V型槽结构面,且导入部分的下部与导光主体相对应。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0900765号揭露了一种导光板结构设计,其中楔形导光板的前表面具有混光件,混光件包括多个柱状镜。柱状镜的排列形式可为相同的曲率半径且紧密相邻,或位于相邻的柱状镜之间具有预定宽度的平面部,或具有两种不同曲率半径的柱状镜。中国台湾专利第I350360号揭露了一种面光源装置,其中光导入部设置于和导光板的点光源对向侧的端部,光导入部具有将截圆锥形一分为二的形状,并在其倾斜面形成排列有多个V槽结构的指向性转换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此光源模块可提供均匀的面光源且具有高光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可提升光均匀度且保有高光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倾斜连接面、一入光面及多个曲面柱。第二表面面对于第一表面。倾斜连接面面对于第二表面,且相对于第一表面倾斜。入光面连接倾斜连接面与第二表面,且倾斜连接面连接第一表面与入光面。这些曲面柱设置在倾斜连接面上且由靠近入光面处往第一表面延伸。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倾斜连接面与入光面相接处至第二表面的距离大于倾斜连接面与第一表面相接处至第二表面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这些曲面柱由靠近入光面处延伸至第一表面的靠近倾斜连接面的区域,且跨越倾斜连接面与第一表面的相接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入光面连接倾斜连接面处有一倒角,形成连接入光面与倾斜连接面的一连接面,且连接面面对于第二表面。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这些曲面柱从连接面的靠近入光面处往第一表面延伸,且跨越连接面与倾斜连接面的相接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这些曲面柱沿着大致上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排列。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这些曲面柱在平行入光面的截面上的曲率半径是落在大于等于20微米且小于等于100微米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这些曲面柱的厚度是落在大于等于5微米且小于等于15微米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这些曲面柱还包括多个第一曲面柱与多个第二曲面柱,其中这些第一曲面柱不同于这些第二曲面柱。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上述导光板及至少一发光组件。发光组件配置于入光面旁。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其中靠近发光组件的光轴的这些曲面柱的延伸长度大于远离发光组件的光轴的曲面柱的延伸长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其中这些第一曲面柱靠近发光组件的光轴,这些第二曲面柱远离发光组件的光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其中这些第一曲面柱在平行入光面的截面上的曲率半径小于这些第二曲面柱在平行入光面的截面上的曲率半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其中这些第一曲面柱的厚度大于这些第二曲面柱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其中这些第一曲面柱的延伸长度大于这些第二曲面柱的延伸长度。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反射单元,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其中上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为出光面。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外框,覆盖发光组件及这些曲面柱。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其中外框与光学膜片接触的内缘端部与每一曲面柱的远离入光面的一端的连线与第一表面的法线的夹角大于等于光源模块的最大可视角。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与导光板中,连接入光面与第一表面的倾斜连接面上设有多个曲面柱,而这些曲面柱可达到将光反射及扩散的效果。因此,这些曲面柱可有效改善热点现象以提升面光源的均匀度,且同时可保有良好的光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导光板的立体图。图1D为图1A的发光组件与导光板的立体图。图2A为图1A中的曲面柱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1A中的柱状结构沿着其延伸方向切开的剖面示意图。图2C为图1A中的柱状结构沿着其排列方向切开的剖面示意图。图3A与图3B绘示将图2C的具有曲面柱的柱状结构改成柱状棱镜时,柱状棱镜对正向入射及斜向入射的照明光的分量的影响。图4A与图4B绘示图2C的曲面柱对正向入射与斜向入射的照明光的分量的影响。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导光板沿着与曲面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开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柱对照明光束的影响的比较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沿着与曲面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开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为了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光源模块的内部结构,在图1B中省略了图1A中的外框及光学膜片。图1C为图1A的导光板的立体图。图1D为图1A的发光组件与导光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面对于所述第一表面;一倾斜连接面,面对于所述第二表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一入光面,连接所述倾斜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倾斜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入光面;以及多个曲面柱,设置在所述倾斜连接面上且由靠近所述入光面处往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述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面对于所述第一表面;一倾斜连接面,面对于所述第二表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一入光面,连接所述倾斜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倾斜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入光面;以及多个曲面柱,设置在所述倾斜连接面上且由靠近所述入光面处往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述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其特征在于,这些曲面柱还包括多个第一曲面柱与多个第二曲面柱,其中这些第一曲面柱靠近所述发光组件的光轴,这些第二曲面柱远离所述发光组件的光轴,这些第一曲面柱的厚度大于这些第二曲面柱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连接面与所述入光面相接处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倾斜连接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接处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曲面柱由靠近所述入光面处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的靠近所述倾斜连接面的区域,且跨越所述倾斜连接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相接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倾斜连接面处有一倒角,形成连接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倾斜连接面的一连接面,且所述连接面面对于所述第二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曲面柱从所述连接面的靠近所述入光面处往所述第一表面延伸,且跨越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倾斜连接面的相接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曲面柱沿着大致上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排列。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曲面柱在平行所述入光面的截面上的曲率半径是落在大于或等于2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范围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曲面柱在平行所述入光面的截面上的曲率半径小于这些第二曲面柱在平行所述入光面的截面上的曲率半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曲面柱的延伸长度大于这些第二曲面柱的延伸长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舒评,苏育贤,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