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6348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溢流下拉法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且抑制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失透的效果高的制造方法。设为如下方法,即,使用成形装置,该成形装置包括:上表面,形成着供给熔融玻璃的供给槽;及一对壁面,引导溢出至供给槽的两侧且从所述上表面的两端部向下流动的熔融玻璃,使熔融玻璃在下端融合,而制成玻璃带;且构成熔融玻璃的玻璃组合物的液相粘度为120000dPa·s以下,液相温度为1100℃~1250℃,利用以从该端部突出的方式相互对向地形成在壁面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的一对导件,一面限制熔融玻璃的宽度,一面使熔融玻璃沿壁面流下,且以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导件附近的部分的粘度从成形装置的上表面至下端保持小于液相粘度的方式,沿导件加热该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溢流下拉法的、且抑制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失透的效果高的制造方法。设为如下方法,即,使用成形装置,该成形装置包括:上表面,形成着供给熔融玻璃的供给槽;及一对壁面,引导溢出至供给槽的两侧且从所述上表面的两端部向下流动的熔融玻璃,使熔融玻璃在下端融合,而制成玻璃带;且构成熔融玻璃的玻璃组合物的液相粘度为120000dPa·s以下,液相温度为1100℃~1250℃,利用以从该端部突出的方式相互对向地形成在壁面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的一对导件,一面限制熔融玻璃的宽度,一面使熔融玻璃沿壁面流下,且以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导件附近的部分的粘度从成形装置的上表面至下端保持小于液相粘度的方式,沿导件加热该部分。【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及玻璃板制造装置,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利用溢流下拉(overflow down draw)法的及玻璃板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溢流下拉法是如下方法,即,(I)将熔融玻璃供给至在上部形成着熔融玻璃的供给槽且具有楔形剖面的成形装置,(2)将从供给槽溢出的熔融玻璃引导至与成形装置中的所述楔形的两侧面相当的一对壁面,使熔融玻璃沿该壁面流下,(3)使沿各壁面流下的熔融玻璃在成形装置的下端融合,而使玻璃带连续成形。之后,所获得的玻璃带经过厚度调整、缓冷等步骤,被切断成所需的尺寸,而成为玻璃板。溢流下拉法适合制造大面积且薄的玻璃板、例如在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FPD, Flat Panel Display)中使用的玻璃基板。有时会在成形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更具体来说、熔融玻璃流下的壁面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设置以从该端部突出的方式相互对向地形成的一对导件(guide)。通过配置导件,而限制沿壁面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宽度。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89220号公报)中揭示了包括具有特定形状的导件的成形装置。专利文献I中记载着利用该成形装置,即便在熔融玻璃的粘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使两端部(耳部)的形状稳定的玻璃带成形。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215428号公报)中揭示了防止玻璃带的端部的形状不良的技术。更具体来说,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如下技术,即,在成形装置的下端与位于最靠近该装置的位置的玻璃带的搬送辊之间的空间,配置加热器,一面利用该加热器局部地加热融合后的玻璃带的端部,一面实施玻璃带的成形及搬送。日本专利特开2010-189220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0-2154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溢流下拉法中使用包括导件的成形装置的情况下,当希望使液相粘度小的玻璃成形时,有容易在导件附近流下的熔融玻璃中产生失透、即、在已成形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以下将“宽度方向的端部”简称为“端部”)产生失透的问题。专利文献I中无与所述玻璃带端部的失透相关的记载。专利文献2中记载着可通过利用配置在成形装置的下端与比成形装置靠下游侧的搬送辊之间的加热器加热导件下端,而仅防止导件下端附近的熔融玻璃长时间保存在容易产生失透的温度范围内。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所述加热器加热的只是导件的下端,不能说必定可充分抑制在导件附近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失透。尤其是在构成熔融玻璃的玻璃组合物的液相粘度小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已成形的玻璃带的端部的失透。作为液相粘度小的玻璃组合物,例如可列举使应变点上升以使热收缩率减小的低温多晶硅(P-Si)用玻璃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溢流下拉法的及制造装置、且抑制已成形的玻璃带端部的失透的效果高、尽管构成熔融玻璃的玻璃组合物的液相粘度小也可获得抑制该端部的失透的效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使用成形装置且利用溢流下拉法使玻璃带成形的成形步骤,该成形装置包括:上表面,形成着供给熔融玻璃的供给槽;一对壁面,引导溢出至所述供给槽的两侧且从所述上表面的两端部向下流动的熔融玻璃,使熔融玻璃在下端融合,而制成玻璃带。在本专利技术的中,构成所述熔融玻璃的玻璃组合物的液相粘度为120000dPa.s以下,该玻璃组合物的液相温度为1100°C~1250°C。在本专利技术的的所述成形步骤中,(I)利用以从该端部突出的方式相互对向地形成在所述壁面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的一对导件,一面限制该熔融玻璃的宽度,一面使所述熔融玻璃沿所述壁面流下,(2)以所述流下的熔融玻璃的所述导件附近的部分的粘度从所述成形装置的上表面至下端保持小于所述液相粘度的方式,沿所述导件加热该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及制造装置的抑制已成形的玻璃带端部的失透的效果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或制造装置,尽管构成熔融玻璃的玻璃组合物的液相粘度小而为120000dPa.s以下,也可获得抑制该端部的失透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可使用的成形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是使用图1所示的装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加热熔融玻璃的导件附近的部分的加热装置的一例的不意图。图4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加热熔融玻璃的导件附近的部分的加热装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装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对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可使用的成形装置的导件通电使其发热时的电极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I成形装置2供给槽3上表面3a、3b(上表面的)端部4下端5壁面6a、6b导件7 液面8 加热装置I la、I lb、I Ic 电极50玻玻璃带(玻璃带的)端部50a【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可使用的成形装置的一例,图2是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成形装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一例。成形装置I包括:上表面3,形成着供给熔融玻璃的供给槽2 ; —对壁面5 (图1、图2中仅图示了一壁面),引导溢出至供给槽2的两侧且从上表面3的两端部3a、3b向下流动的熔融玻璃,使熔融玻璃在装置I的下端4融合,而制成玻璃带50 ;及一对导件6a、6b,形成在壁面5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5a、5b。导件6a、6b分别以从端部5a、5b突出的方式相互对向地形成。从供给槽2溢出的熔融玻璃分别沿一对壁面5流下。壁面5包括:垂直壁面,供从供给槽2溢出的熔融玻璃沿铅垂方向流下;及倾斜壁面,将沿垂直壁面流下的熔融玻璃引导至成形装置的下端4,且与垂直壁面相连接。沿壁面5流下的熔融玻璃的一对液流在成形装置I的下端4合流,而相互融合。此时,利用导件6a、6b限制沿壁面5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宽度,例如连续形成宽度方向的厚度的均匀性高的玻璃带50。成形装置I的下端4形成一对壁面5彼此(倾斜壁面彼此)连接而成的直线状脊线。图1、图2所示的符号2a为供给槽2的底面2a,图2所示的符号7为供给至供给槽2的熔融玻璃的液面7。如图2所示,在各导件6a、6b的附近,以从成形装置I的上表面3侧延伸至下端4侧的方式配置着加热器8,包括成形装置I的未表示在图2中的一侧(在该侧也以与图2所示的一侧相同的方式配置着加热器8)在内,均利用该加热器8加热沿一对壁面5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导件6a、6b附近的部分。该加热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用成形装置且利用溢流下拉法使玻璃带成形的成形步骤,该成形装置包括:上表面,形成着供给熔融玻璃的供给槽;及一对壁面,引导溢出至所述供给槽的两侧且从所述上表面的两端部向下流动的熔融玻璃,使熔融玻璃在下端融合,而制成玻璃带;且构成所述熔融玻璃的玻璃组合物的液相粘度为120000dPa·s以下,液相温度为1100℃~1250℃,在所述成形步骤中,利用以从该端部突出的方式相互对向地形成在所述壁面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的一对导件,一面限制该熔融玻璃的宽度,一面使所述熔融玻璃沿所述壁面流下,且以所述流下的熔融玻璃的所述导件附近的部分的粘度从所述成形装置的上表面至下端保持小于所述液相粘度的方式,沿所述导件加热该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户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