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导管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275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导管螺旋桨,包括导管及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桨叶末梢的外围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比较现有的导管螺旋桨,由于增大了桨叶末梢与导管内壁间的间隙,并设置一定坡度的凹槽,因此减小了杂物卡入导管与桨叶间的可能性,并增大了螺旋桨的推进力,从而提高了螺旋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导管螺旋桨,包括导管及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桨叶末梢的外围位置。本专利技术比较现有的导管螺旋桨,由于增大了桨叶末梢与导管内壁间的间隙,并设置一定坡度的凹槽,因此减小了杂物卡入导管与桨叶间的可能性,并增大了螺旋桨的推进力,从而提高了螺旋桨的工作效率。【专利说明】ー种高效导管螺旋桨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管螺旋桨。技术背景导管螺旋桨是船舶的一种推进工具,是指在螺旋桨周围加上导流管,即在普通螺旋桨外围装ー个圆形的套筒,套筒的结构比较简单,它可以是固定的,称为固定导管;也可以是转动的,称为转动导管。其中转动导管除了起导流作用外,还起着舵的作用。导管分两类,一类导管使螺旋桨处的水流加速,称加速导管。加速导管可以增加重载螺旋桨的效率,导管本身产生正推力。目前,加速导管已被广泛用于拖轮、推轮、拖网渔船上;另一类导管使螺旋桨处的水流減速,称为减速导管。減速水流的导管用于增加作用在螺旋桨叶上的静压力,导管将产生ー个负的推力,可以推延螺旋桨的空泡极限,并减少叶梢骚扰的噪音,多为军用船舶采用。导管螺旋桨相比普通螺旋桨,优点是利用导流管作用,可以增加30%到35%的推力,以满足航行的需要。主要应用在一些拖轮、推轮和货轮上,可以增加推力。目前,导管螺旋桨主要有以下主要缺点:导管内壁与螺旋桨叶梢的间隙很小,水草杂物易卡入;若有导管变形,叶梢和导管内壁相撞,会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导管螺旋桨的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ー种高效导管螺旋桨,其比较现有导管螺旋桨,优点在于可以防止杂物卡入导管中,并能提高螺旋桨的推进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ー种高效导管螺旋桨,包括导管及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于所述 桨叶末梢的外围位置。进ー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前端部分及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间具有斜度;;所述前端部分的坡度小于后端部分的斜度;所述凹槽可包括多个。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比较现有的导管螺旋桨,由于增大了桨叶末梢与导管内壁间的间隙,并设置一定坡度的凹槽,因此减小了杂物卡入导管与桨叶间的可能性,并增大了螺旋桨的推进力,从而提高了螺旋桨的工作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ー步说明。见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导管I及桨叶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I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桨叶2的末梢4的外围位置。见图2,导管I的凹槽3包括前端部分31及后端部分30,前端部分31靠近导管I的小径端5,前端部分31与后端部分30间具有斜度,前端部分31的斜度小于后端部分30的斜度,以利于杂物的排出及増大螺旋桨的推进カ;凹槽3可包括多个,其个数根据螺旋桨的制造成本以及船舶的载重设定。【权利要求】1.ー种高效导管螺旋桨,包括导管及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桨叶末梢的外围位置。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导管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前端部分及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间具有斜度。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导管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分的坡度小于后端部分的斜度。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导管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可包括多个。【文档编号】B63H5/14GK103507934SQ201210204505【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专利技术者】宣敏浩 申请人:无锡市同创玻璃钢船艇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导管螺旋桨,包括导管及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桨叶末梢的外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敏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同创玻璃钢船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