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万顺专利>正文

一种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5856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2:04
一种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该方法为在已经丰产的桑园内套种大蒜,保持原来的老桑园株行、距不变,即行距为1.5m~2m,株距为0.35m~0.45m,每667㎡桑园密度为拥有桑树800株~1000株;大蒜按常规株、行距套种,即行距为0.17m~0.2m,株距为0.13m~0.15m,密度每667㎡桑园拥有大蒜2.5万株~3万株,在生产桑园内套种1行~7行大蒜。该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是利用大蒜产生大蒜素的生长特性控制桑树的紫纹羽病,不仅可以节约植桑成本,减轻劳动量,增产增收,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桑叶品质,有效增强农田生态稳定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该方法为在已经丰产的桑园内套种大蒜,保持原来的老桑园株行、距不变,即行距为1.5m~2m,株距为0.35m~0.45m,每667㎡桑园密度为拥有桑树800株~1000株;大蒜按常规株、行距套种,即行距为0.17m~0.2m,株距为0.13m~0.15m,密度每667㎡桑园拥有大蒜2.5万株~3万株,在生产桑园内套种1行~7行大蒜。该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是利用大蒜产生大蒜素的生长特性控制桑树的紫纹羽病,不仅可以节约植桑成本,减轻劳动量,增产增收,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桑叶品质,有效增强农田生态稳定性,有很重要的意义。【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桑树紫纹羽病的防治方法,特别是一种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江苏丰县地区为古黄河改道后冲刷、淤积形成的平原地带,土层均是从古黄河上游数千公里冲刷下来的淤泥细沙石等淤积而成,土质沙壤层,透气性特别好,土层中富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营养肥料,因此土壤非常肥沃。另外,丰县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桑树的生长。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根系发达,萌芽力强,长得快,喜光,枝条密度中等;能抗旱耐寒,耐温、湿,抗碱力也比较大。另外,桑叶是喂桑蚕的主要食料;桑木可以制家具、农具,并且可以作小建筑材料;桑树皮可以造纸;桑条可以编筐;桑葚可以酿酒。综上所述,桑树不仅是水土保持、固沙的好树种,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的经济价值。但是,随着这几年植桑面积的和种植年限的增加,一些桑树病害逐年加重,特别是一些根部病害,存在着防治成本高、不容易操作等问题,一直是桑树病害防治的弱项,被列为我国的桑树检疫性病害。特别是近几年,桑树紫纹羽病在我国浙江、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很多省、市都有发生,有很多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区造成桑树大面积死亡。不仅本地区的桑苗不能外运,而且病重拔桑的田块5年内都不能再种植桑树。迄今为止,防治桑树紫纹羽病除检疫、轮作、拔除病株外就是病土消毒或穴施毒药,不仅防治成本高、难操作、效果差而且污然土壤和环境,影响桑叶品质。虽然云南省贵州蚕研所韩世玉也对桑树套种大蒜做过初步研究,知道桑园套种大蒜可以防治桑树病虫害,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更没有人提出过最佳模式,特别是对桑树紫纹羽病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桑树紫纹羽病防治方法不成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大蒜产生大蒜素的生长特性控制桑树的紫纹羽病,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减轻劳动量,增产增收,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桑叶品质,有效增强农田生态稳定性,有很重要的意义。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原理:1.大蒜是在秋季桑叶采收结束后,霜降前播种,冬季桑树冬眠不发芽,不仅桑树、大蒜生长不产生竞争,而且桑树可以改变田间小气候,提高地温,有利于大蒜生长,提高其产量;2.5月中旬,桑树旺盛生长时,蒜苗停止生长蒜头开始膨大;3.大蒜收获后是桑树夏伐后旺盛生长的季节,两种作物不仅不相互竞争而且生长特性互生互用,达到了两种作物可以充分利用的效果;4.桑树紫纹羽病又称霉根、泥龙等,它首先向幼嫩根系侵入,后扩展至较粗的支根;病根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严重时桑树皮层腐烂变黑;病原是桑卷担子菌,一种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有两种,一种是营养菌丝,侵入皮层;另一种是是生殖菌丝,寄附于根的表面,少量的大蒜素可以抑制桑卷担子菌的生植菌丝,高浓度的大蒜素完全可以杀死病根外部的生殖菌丝,消灭病根上的病原菌,特别是5、6月份正是树干基部的紫红色菌丝膜形成子实体,即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也正好是大蒜膨大到收获的季节,由于收获桑叶、蒜苔、蒜头等田间劳作,田间产生了大量的大蒜素;能够杀死大量担子孢子菌,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桑紫纹羽病的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为,在已经丰产的桑园内套种大蒜,保持原来的老桑园株行、距不变,即行距为1.5m~2m,株距为0.35m~0.45m,每667m2桑园密度为拥有桑树800株~1000株;大蒜按常规株、行距套种,即行距为0.17m~0.2m,株距为0.13m~0.15m,密度每667m2桑园拥有大蒜2.5万株~3万株,在生产桑园内套种I行~7行大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是利用大蒜产生大蒜素的生长特性控制桑树的紫纹羽病,不仅可以节约植桑成本,减轻劳动量,增产增收,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桑叶品质,有效增强农田生态稳定性,有很重要的意义。【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原理:1.大蒜是在秋季 桑叶采收结束后,霜降前播种,冬季桑树冬眠不发芽,不仅桑树、大蒜生长不产生竞争,而且桑树可以改变田间小气候,提高地温,有利于大蒜生长,提高其产量;2.5月中旬,桑树旺盛生长时,蒜苗停止生长蒜头开始膨大;3.大蒜收获后是桑树夏伐后旺盛生长的季节,两种作物不仅不相互竞争而且生长特性互生互用,达到了两种作物可以充分利用的效果;4.桑树紫纹羽病又称霉根、泥龙等,它首先向幼嫩根系侵入,后扩展至较粗的支根;病根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严重时桑树皮层腐烂变黑;病原是桑卷担子菌,一种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有两种,一种是营养菌丝,侵入皮层;另一种是是生殖菌丝,寄附于根的表面,少量的大蒜素可以抑制桑卷担子菌的生植菌丝,高浓度的大蒜素完全可以杀死病根外部的生殖菌丝,消灭病根上的病原菌,特别是5、6月份正是树干基部的紫红色菌丝膜形成子实体,即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也正好是大蒜膨大到收获的季节,由于收获桑叶、蒜苔、蒜头等田间劳作,田间产生了大量的大蒜素;能够杀死大量担子孢子菌,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桑紫纹羽病的防治效果。实施例一在一肥力均匀,生产水平一致6年生,且感染桑树紫纹羽病的桑园内套种大蒜,桑树行距为2.0m,株距为0.4m,密度为每667m2桑园有桑树835株;大蒜行距为0.2m,株距为0.13m,每667m2桑园有大蒜2.56万株。设置6个区处理,用没有套种大蒜的两行桑树作对照A(ck),为了方案的准确,我们特别选取60m2为一个小区,每个小区选取75株全部桑树作为观察目标,小区设4个重复,套种一行大蒜的为A/Bi,套种2行大蒜的A/B2,套种3行大蒜的A/B3,套种4行大蒜的A/B4,套种5行大蒜的A/B5,套种6行大蒜的A/B6,通过观察记载计算如下表:表1,桑园套种大蒜对桑树紫纹羽病的防治效果调查【权利要求】1.一种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为,在已经丰产的桑园内套种大蒜,保持原来的老桑园株行、距不变,即行距为1.5m~2m,株距为0.35m~0.45m,每667 m2桑园密度为拥有桑树800株~1000株;大蒜按常规株、行距套种,即行距为0.17m~0.2m,株距为0.13m~0.15m,密度为每667 Hf桑园拥有大蒜2.5万株~3万株,在生产桑园内套种I行~7行大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其特征是:桑树行距为2.0m,株距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桑园套种大蒜防治桑树紫纹羽病的方法为,在已经丰产的桑园内套种大蒜,保持原来的老桑园株行、距不变,即行距为1.5m~2m,株距为0.35m~0.45m,每667㎡桑园密度为拥有桑树800株~1000株;大蒜按常规株、行距套种,即行距为0.17m~0.2m,株距为0.13m~0.15m,密度为每667㎡桑园拥有大蒜2.5万株~3万株,在生产桑园内套种1行~7行大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顺蒋尊元刘帅
申请(专利权)人:刘万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