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吸收器,与一级吸收器连接的真空泵,与真空泵连接的分离器;所述的一级吸收器同时连接有氨水槽,氨水槽连接二级吸收器,二级吸收器连接富液槽,富液槽连接低压精馏塔,低压精馏塔连接再吸器,再吸器连接液氨水槽,液氨水槽连接高压精馏塔,高压精馏塔连接氨冷凝器,氨冷凝器连接氨冷凝器贮槽,氨冷凝器贮槽上设置有氨水外排液管道;的氨水外排液管道与一级吸收器之间设置有补液氨管线,补液氨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采用液氨配液,提高配液速度,满足自身循环调整;利用管道泵将抽真空系统分离的液输送到氨水槽,保证真空泵的正常运行,使真空压力达到设计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吸收器,与一级吸收器连接的真空泵,与真空泵连接的分离器;所述的一级吸收器同时连接有氨水槽,氨水槽连接二级吸收器,二级吸收器连接富液槽,富液槽连接低压精馏塔,低压精馏塔连接再吸器,再吸器连接液氨水槽,液氨水槽连接高压精馏塔,高压精馏塔连接氨冷凝器,氨冷凝器连接氨冷凝器贮槽,氨冷凝器贮槽上设置有氨水外排液管道;的氨水外排液管道与一级吸收器之间设置有补液氨管线,补液氨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采用液氨配液,提高配液速度,满足自身循环调整;利用管道泵将抽真空系统分离的液输送到氨水槽,保证真空泵的正常运行,使真空压力达到设计值。【专利说明】一种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氨吸收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氨吸收制冷的作用主要是为低温甲醇洗提供冷量,采用两级吸收和两级精馏的制冷流程。来自低温甲醇洗的_40°C的气氨被来自低压精馏塔塔底的贫液在一级吸收器吸收,吸收液去二级吸收器吸收0°C级的气氨,二级吸收液称为富液,富液通过氨水泵送到低压精馏塔的中部作为主进料,精馏塔所需热量由低压解吸器提供,热源是低压蒸汽,低压精馏塔塔顶的气氨去再吸收器,由来自高压精馏塔塔底的溶液喷啉吸收,吸收液由多级泵加压后,送到高压精馏塔,作为主进料,高压精馏所需热量由高压解吸器提供,热源为低压蒸汽,高压精馏塔出来的高纯度的气氨通过循环冷却水冷却后成为液氨,送往低温甲醇洗装置。一级吸收真空部分的不凝性气体,通过真空泵抽吸来维持。但是,在现有的氨吸收制冷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有:1、开车时配液速度太慢;2、真空度维持不住;3、高低压精馏塔的塔釜温度及高低压精馏塔的塔顶压力升不上去;4、后循环量不稳,导致低压精馏塔的压力波动太大;5、在低温甲醇洗高负荷状态下,氨吸收制冷系统供氨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快了配液速度,缩短了开车的时间,并且在低温甲醇洗装置没有开车之前,通过补液氨管线,很好的完成自循环的功能,真空系统能很好的运行,充分利用蒸汽的焓热,使精馏塔的塔顶压力和塔底温度都能达到设计值,保证精馏塔的正常运行,保证了系统氨溶液浓度的梯度的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吸收器1,与一级吸收器I连接的真空泵3,与真空泵3连接的分离器2 ;所述的一级吸收器I同时连接有氨水槽5,氨水槽5连接二级吸收器7,二级吸收器7连接富液槽8,富液槽8连接低压精馏塔10,低压精馏塔10连接再吸器12,再吸器12连接液氨水槽13,液氨水槽13连接高压精馏塔15,高压精馏塔15连接氨冷凝器17,氨冷凝器17连接氨冷凝器贮槽18,氨冷凝器贮槽18上设置有氨水外排液管道;在氨水槽5与二级吸收器7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富液泵6,富液槽8与低压精馏塔1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第一氨水泵9,液氨水槽13与高压精馏塔1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氨水泵14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水外排液管道与一级吸收器I之间设置有补液氨管线19,补液氨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的分离器2与氨水槽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管道泵4,分离器2上设置就地液位计;所述的低压精馏塔10底部通过管道与一级吸收器I连接,其之间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低压解吸器11和液位控制阀,低压液位解吸器11上设置有远传液位计和就地液位计;所述的高压精馏塔15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再吸器12连接,其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高压解吸器16和后循环流量阀20 ;高压液位解吸器16上设置有远传液位计和就地液位计。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在氨吸收制冷系统流程的基础上,针对该传统系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种优化处理系统,克服了现有系统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加快了配液速度,缩短了开车的时间,并且在低温甲醇洗装置没有开车之前,通过补液氨管线,很好的完成自循环的功能;2、抽真空的改造,使真空系统能很好的运行,能很好的保证_40°C级氨蒸发所需要的真空压力;3、高低压精馏塔下的再釜器有降膜蒸发改为浸没蒸发后,充分利用蒸汽的焓热,使精馏塔的塔顶压力和塔底温度都能达到设计值,保证精馏塔的正常运行,保证了系统氨溶液浓度的梯度;4、后循环流量与设计上的压力调节阀投自动,避免了压力波动而使后循环不停的波动需带来的生产的不稳定操作。后循环稳定后,还能与前循环做好很好的匹配工作,给操作上带来很大的便利,减少了劳动量;5、高低压精馏塔采用先进的高效塔板(CTST)进行改造,在塔径及塔内固定件不变的条件下,只改造塔盘达到了改造的目的,消除了高负荷运行中存在的液泛等不正常情况,并且增加了外供氨量,满足低温甲醇洗装置高负荷运行的需要,增加了效益。本系统对低温甲醇洗配套的制冷系统稳定运行及满足高负荷生产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一级吸收器1、分离器2、真空泵3、管道泵4、氨水槽5、富液泵6、二级吸收器7、富液槽8、第一氨水泵9、低压精馏塔10、低压解吸器11、再吸器12、浓氨水槽13、第二氨水泵(14)、高压精馏塔15,高压解吸器16,氨冷凝器17,氨冷凝器贮槽18,补液氨管线19,后循环流量阀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吸收器I,与一级吸收器I连接的真空泵3,与真空泵3连接的分离器2 ;所述的一级吸收器I同时连接有氨水槽5,氨水槽5连接二级吸收器7,二级吸收器7连接富液槽8,富液槽8连接低压精馏塔10,低压精馏塔10连接再吸器12,再吸器12连接液氨水槽13,液氨水槽13连接高压精馏塔15,高压精馏塔15连接氨冷凝器17,氨冷凝器17连接氨冷凝器贮槽18,氨冷凝器贮槽18上设置有氨水外排液管道;在氨水槽5与二级吸收器7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富液泵6,富液槽8与低压精馏塔1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第一氨水泵9,液氨水槽13与高压精馏塔1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氨水泵14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水外排液管道与一级吸收器I之间设置有补液氨管线19,补液氨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的分离器2与氨水槽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管道泵4,分离器2上设置就地液位计,解决了分离器里的液漫到真空泵出口,使真空泵无法运行的问题;保证了真空系统的压力,更好的为低温甲醇洗装置提供冷量。所述的低压精馏塔10底部通过管道与一级吸收器I连接,其之间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低压解吸器11和液位控制阀,低压液位解吸器11上设置有远传液位计和就地液位计;所述的高压精馏塔15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再吸器12连接,其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高压解吸器16和后循环流量阀20 ;高压液位解吸器16上设置有远传液位计和就地液位计。图1为改造前后的高低压精馏塔的参数对比:【权利要求】1.一种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吸收器(I),与一级吸收器(I)连接的真空泵(3),与真空泵(3)连接的分离器(2);所述的一级吸收器(I)同时连接有氨水槽(5),氨水槽(5)连接二级吸收器(7),二级吸收器(7)连接富液槽(8),富液槽(8)连接低压精馏塔(10),低压精馏塔(10)连接再吸器(12),再吸器(12)连接液氨水槽(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优化的氨吸收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吸收器(1),与一级吸收器(1)连接的真空泵(3),与真空泵(3)连接的分离器(2);所述的一级吸收器(1)同时连接有氨水槽(5),氨水槽(5)连接二级吸收器(7),二级吸收器(7)连接富液槽(8),富液槽(8)连接低压精馏塔(10),低压精馏塔(10)连接再吸器(12),再吸器(12)连接液氨水槽(13),液氨水槽(13)连接高压精馏塔(15),高压精馏塔(15)连接氨冷凝器(17),氨冷凝器(17)连接氨冷凝器贮槽(18),氨冷凝器贮槽(18)上设置有氨水外排液管道;在氨水槽(5)与二级吸收器(7)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富液泵(6),富液槽(8)与低压精馏塔(1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第一氨水泵(9),液氨水槽(13)与高压精馏塔(1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氨水泵(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水外排液管道与一级吸收器(1)之间设置有补液氨管线(19),补液氨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景红,李雪平,李英伟,狄朝阳,付建立,程建华,沈华,周西民,朱林,陈培刚,张攀峰,刘丽英,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