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勇专利>正文

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55557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该温控出风口包括框体、多个隔框、活动轴、曲柄、连杆、温控器、顶针和弹簧;多个隔框横向均匀排放在框体内且形成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均安设有叶片,活动轴通过曲柄与连杆连接且形成一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的一端与叶片连接,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顶针连接,温控器上设有容纳顶针上部的孔洞,温感器固定在框体上且与弹簧弹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出风口温感器利用涡流原理来控制风口气流的线性变化,继而控制叶片的运行方向,不需要电器或其他任何工具对风口进行调节,就可实现根据风管内的不同送风温度来感应自动改变风口的送风方向,使得风口在10-16度内自动化运行而不结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该温控出风口包括框体、多个隔框、活动轴、曲柄、连杆、温控器、顶针和弹簧;多个隔框横向均匀排放在框体内且形成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均安设有叶片,活动轴通过曲柄与连杆连接且形成一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的一端与叶片连接,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顶针连接,温控器上设有容纳顶针上部的孔洞,温感器固定在框体上且与弹簧弹性连接。本技术出风口温感器利用涡流原理来控制风口气流的线性变化,继而控制叶片的运行方向,不需要电器或其他任何工具对风口进行调节,就可实现根据风管内的不同送风温度来感应自动改变风口的送风方向,使得风口在10-16度内自动化运行而不结露。【专利说明】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主要由两种:第一种是靠人工手动调节或用其他辅助电器或工具对风口的方向进行调节,由此来改变出风的方向。这种方式虽然能达到出风方向的改变,但是人工调节,浪费人力财力,同时,辅助电器的使用使得该中央空调出风口的布线更加复杂,在拆装上也进一步增加了人力和财力。第二种是固定出风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室内风量和风速不均匀,出风方向上的温度过低,而周围温度相对而言过高。上述两种出风方式,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因其出风口的温度低于附近空气露点温度而致冷凝水凝结,出现结露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出风均匀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该出风口可自动改变风口的送风角度,使风口在10-16度之间运行不结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包括框体、多个隔框、活动轴、曲柄、连杆、温控器、顶针和弹簧;所述多个隔框横向均匀排放在框体内且形成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均安设有叶片,所述活动轴通过曲柄与连杆连接且形成一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与叶片连接,所述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顶针连接,所述温控器上设有容纳顶针上部的孔洞,所述温感器固定在框体上且与弹簧弹性连接。其中,所述叶片、曲柄和连杆的材质均为塑料。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角码,所述隔框通过角码固定在框体内。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通过铆钉固定在框体上。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温感器固定架,所述温感器固定在温感器固定架上,所述温感器固定架固定在支架上。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弹簧底座,所述弹簧底座固定在温感器的一端上,且所述弹簧与弹簧底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连杆连接架,所述连杆连接架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连接架上设有用于容纳温感器的通孔。其中,所述框体由对称设置的两个短外框和对称设置的两个长外框组成,所述长外框与短外框间隔首尾相连形成该框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采用温感器感知风口周围的温度,温度升高,温感器热涨推动顶针直线运行,由于联动机构连接在叶片与顶针之间,因此顶针的运动带动叶片同顶针直线运行;当温度降低时,顶针依靠弹簧的弹力回复到原位,继而叶片再同向运行。即出风口温感器利用涡流原理来控制风口气流的线性变化,继而控制叶片的运行方向,不需要电器或其他任何工具对风口进行调节,就可实现根据风管内的不同送风温度来感应自动改变风口的送风方向,使得风口在10-16度内自动化运行而不结露。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节约了人力财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的爆炸图;图2为图1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0、框体 11、隔框12、曲柄 13、连杆14、温控器 15、顶针16、弹簧17、叶片18、支架19、温感器固定架20、弹簧底座 21、连杆连接架`22、角码23、活动轴24、联动机构 101、短外框IO2、长外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包括框体10、多个隔框11、活动轴23、曲柄12、连杆13、温控器14、顶针15和弹簧16、角码22 ;多个隔框11横向均匀排放在框体10内且形成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均安设有叶片17,活动轴23通过曲柄12与连杆13连接且形成一联动机构24,曲柄12与连杆13之间通过活动铆钉连接,联动机构24的一端与叶片17连接,联动机构24的另一端与顶针15连接,温控器14上设有容纳顶针15上部的孔洞,温感器14固定在框体10上且与弹簧16弹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温控出风口还包括支架18、温感器固定架19、弹簧底座20和连杆连接架21 ;支架18通过铆钉固定在框体10上,支架18还可以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框体10上,温感器14固定在温感器固定架19上,温感器固定架19固定在支架18上,通过支架18和温感器固定架19来固定温感器14,使得温感器14位置稳定,进而方便其促进顶针15的运行,当然,也不局限于采用上述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温感器14固定在框体10上。弹黃底座20固定在温感器14的一端上,且弹黃16与弹黃底座20固定连接。连杆连接架21与连杆13固定连接,连杆连接架21上设有用于容纳温感器14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框体10由对称设置的两个短外框101和对称设置的两个长外框102组成,长外框102与短外框101间隔首尾相连形成该框体10。该框体10采用该组成方式,当叶片17或其他部分出现问题时,就可拆开对其进行维修,延长了该出风口的使用寿命。本图中隔框11的数量为三个,第一个隔框11与上端的长外框102形成一个容置槽,第三个隔框11与下端的长外框102形成一个容置槽,同时,这三个隔框11两两形成一容置槽,总共有个容置槽,就可安设四个叶片17。在这安设中,隔框11和叶片17在数量上有一定的规律,即叶片17的数量比隔框11的数量多一个。在本实施例中,隔框11通过角码22固定在框体10内,即隔框11的两端是通过角码22固定在短外框101上的,当然,不局限于这种固定方式,还可以通过卡合或螺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如果是对隔框11与短外框101固定方式的改变,均属于对本技术的简单变体或者变换,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角码22、叶片17、曲柄12和连杆13的材质均为塑料。即可活动的连接件均采用铝制材料制成,轻便,方便转动运行。该新型中的框体10和隔框11的材料可为铝合金,其他部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丁苯塑胶或碳钢材料等,如果是对上述一些部件材料的改变,均属于对本技术的简单变体或者变换,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数据要求如下:该叶片17在温度为16°C时启动工作,在温度为32°C时停止工作,且其的运行范围为11_14_,起始负载力为100N,终止负载力为150N;叶片17开启时的角度是0-28°,居中位置是23-26°C,高温时叶片17朝上,低温时叶片17朝下;框体10和隔框11可按客户要求进行喷涂。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多个隔框、活动轴、曲柄、连杆、温控器、顶针和弹簧;所述多个隔框横向均匀排放在框体内且形成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均安设有叶片,所述活动轴通过曲柄与连杆连接且形成一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与叶片连接,所述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顶针连接,所述温控器上设有容纳顶针上部的孔洞,所述温感器固定在框体上且与弹簧弹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盛华贺勇
申请(专利权)人:贺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