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燃气燃烧器,它包括配风装置、喷嘴、燃气控制组件、挡砖、蓄热体、点火装置和火种置留装置。所述配风装置的主管端密封连接在喷嘴右端面,另一端两叉管分别为进风管和烟气排出管。所述喷嘴在喷口同轴线的另一端孔中内置旋风体,剩余的孔口用塞盖封堵,再在与喷口相垂直的孔中安置挡砖和蓄热体。喷嘴环喷口一端管壁中内置环道,环道均布气孔沟喷口,在喷口一端安装的燃气控制组件贯通内置环道,从中引入燃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旋风体和喷口内壁设有螺旋状的肋,使助燃空气和燃气产生旋转气流,有利于混合和燃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初次使点火装置点火,之后由火种置留装置负责点火,点火可靠、安全性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燃气燃烧器,它包括配风装置、喷嘴、燃气控制组件、挡砖、蓄热体、点火装置和火种置留装置。所述配风装置的主管端密封连接在喷嘴右端面,另一端两叉管分别为进风管和烟气排出管。所述喷嘴在喷口同轴线的另一端孔中内置旋风体,剩余的孔口用塞盖封堵,再在与喷口相垂直的孔中安置挡砖和蓄热体。喷嘴环喷口一端管壁中内置环道,环道均布气孔沟喷口,在喷口一端安装的燃气控制组件贯通内置环道,从中引入燃气。本技术设有旋风体和喷口内壁设有螺旋状的肋,使助燃空气和燃气产生旋转气流,有利于混合和燃烧。本技术初次使点火装置点火,之后由火种置留装置负责点火,点火可靠、安全性好。【专利说明】蓄热式燃气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置在工业炉窑中以燃气为能源的蓄热式燃烧器。
技术介绍
以燃气为能源的工业炉窑通过燃烧器将引入的燃气点燃后转化为所需热能,燃烧器的结构型式和工作状态直接关系燃气燃烧效率和使用寿命。工业炉窑常规配置一对燃烧器交替工作,即同一时段仅由一只引入燃气燃烧,另一只作为废烟气的排出通道,到设定时间后即转换功能。目前,中、低温工业炉窑中应用最多的是含有蓄热体的燃烧器,现有技术的蓄热式燃烧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燃气、助燃空气和烟气都作换向结构,另一种结构仅助燃空气和烟气换向,燃气不换向。虽然上述两种结构不相同,但有同一特征,就是引入的燃气和助燃空气共同在燃烧器内经混合之后燃烧,喷出的火焰进入炉膛实施加热。这两种结构的燃烧器尽管结构简单、温度可控,能够达到预期加热目的。但是,两只燃烧器交替作业,频繁点火存在以下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对点火装置有较高配置要求,若某次点火失误未能及时点燃燃气,累积而成的高浓度燃气易产生爆燃,炉中爆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再一个问题是换向时燃烧器内残存的燃气未经燃烧便同烟气一道被排出,造成一定程度的燃气浪费。上述第二种结构的燃烧器尽管燃气不换向,运行不存在燃气浪费问题,但仍存在频繁点火问题。总的来说,现有技术的蓄热式燃气燃烧器性能欠佳,与实际生产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燃气不换向、助燃空气和烟气换向的蓄热式燃气燃烧器,该燃烧器采用双旋风输送结构和内置火种结构,点火可靠、燃烧充分、控温容易、运行安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蓄热式燃气燃烧器,它包括配风装置、喷嘴、燃气控制组件、挡砖、蓄热体、点火装置和火种置留装置。所述配风装置为三通管件,主管端为矩形管密封连接在喷嘴右端面,另一管端设有两只叉管,一侧叉管为进风管,另一侧叉管为烟气排出管。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喷嘴为角形三通件,在喷口同轴线的另一端孔中内置旋风体构成旋风结构,剩余的孔口用塞盖封堵,再在与喷口相垂直的孔中由里向外顺序安置蜂窝状挡砖和蓄热体,喷嘴环喷口 一端管壁内置环道,环道均布2?6只呈螺旋状排列的喷管沟通喷口,在喷口大直径段上端面安装的燃气控制组件贯通内置环道,形成燃气旋流输送结构。所述点火装置和火种置留装置安装在喷嘴上并直接沟通喷口内腔。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旋风体为风轮状,两端面圆周上均布的轴向叶片旋向为逆时针,旋风体的材质为碳化娃。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喷口内壁设有呈螺旋状的喷管,喷管旋向为逆时针。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进风管配置脉冲装置,烟气排出管配置脉冲装置和空气烟气比例阀。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点火装置安置在喷嘴上,由专用燃气管、助燃空气管、点火电极和离子监测电极组成独立点火结构。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火种置留装置安置在喷嘴上,由专用燃气管、助燃空气管持续供应能源和紫外线探头组成火种不熄结构。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燃气控制组件中的燃气管配有阀门,阀门用PID控制开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引入的助燃空气在蓄热体中预热后经旋风体导向产生旋流,旋流的助燃空气有利于混入到喷口处的燃气中,燃气经喷口内壁上的螺旋喷管再一次加速旋流喷出,此种双旋结构使得助燃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燃烧的火焰呈转盘状,直径大厚度薄,此种火焰燃烧充分,热效率高。2、设立专用燃气管、助燃空气管和火焰离子监测装置,点火便捷、可靠。3、专用燃气管和助燃空气管为火种持续提供能源,并设有紫外线监测装置,运行时确保火种不熄灭。【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所示的蓄热式燃气燃烧器,它包括配风装置1、喷嘴2、燃气控制组件3、挡砖4、蓄热体5、点火装置6和火种置留装置7。所述配风装置I是引入助燃空气和排出废烟气的通道,该通道为三通管件,主管端为矩形管直接密封连接在喷嘴2右端面,另一管端设有两只叉管,一侧叉管为进风管1.2,并排的另一叉管为烟气排出管1.3。为了控制叉管中的介质流量及运行质态,在进风管1.2上配装脉冲装置1.1,烟气排出管1.3配装脉冲装置1.1和空气烟气比例阀。喷嘴2是核心部件,本技术在喷口 2.3同轴线的另一端孔中内置旋风体2.2构成旋风结构,剩余的孔口用塞盖2.1封堵,所述旋风体2.2为风轮状,两端面之间圆周上均布的轴向叶片旋向为逆时针,旋风体2.2用碳化硅制造。与喷口 2.3相垂直的孔中由里向外顺序安置蜂窝状挡砖4和蓄热体5。在喷口 2.3—端管壁中内置环道2.4,环道2.4均布2?6只呈螺旋状的喷管沟通喷口 2.3,喷管的旋向同旋风体2.2 一样为逆时针。本实施例燃气量为100m3/h,因规格相对小一些,环道2.4均布2只螺旋状的喷管已能满足燃气供应。在喷口 2.3 —端上端面安装的燃气控制组件3贯通内置环道2.4。通过燃气控制组件3向喷嘴2引入燃气,燃气控制组件3中的燃气管配有阀门,阀门用PID控制开度,即调节火焰大小。所述点火装置6由专用燃气管、助燃空气管、点火电极和离子监测电极组成独立点火结构。所述火种置留装置7由专用燃气管、助燃空气管持续供应能源和紫外线探头组成火种不熄结构。本技术配对安装在工业炉窑中,交替工作。当一只处于燃烧工况时,首先经配风装置I的进风管1.2引入助燃空气,由脉冲装置1.1控制助燃空气引入量。引入的助燃空气经蓄热体5、挡砖4加热后流向旋转体2.2,在旋转体2.2的导向下产生旋转气流。同时,燃气从燃气控制组件3引入到喷嘴2内置环道2.4中,燃气经均布的螺旋状喷管喷至喷口 2.3内腔与助燃空气旋转气流混合喷出。初次点火使用喷嘴2上配置的点火装置6,点火的同时火种置留装置7便自动引燃火种,之后交替工作不需频繁使用点火装置6,由火种负责之后的点火作业。火焰大小用燃气控制组件3中的PID控制阀的开度实现调节。此时另一只处于排烟气工况,烟气从喷口 2.3中吸入,顺序通过旋风体2.2、挡砖4、蓄热体5、配风装置I的烟气排出管1.3、空气烟气比例阀和脉冲装置1.1排出,空气烟气比例阀用于调节助燃空气的进气量和烟气排出量。安装在进风管1.2中的脉冲装置开通时,处在烟气排出管1.3中的脉冲装置则关闭,反之亦然。上述双旋风结构使助燃空气和燃气均以旋流形式混合,旋流混合均匀,促成助燃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燃烧,燃烧效率高,温度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式燃气燃烧器,它包括配风装置(1)、喷嘴(2)、燃气控制组件(3)、挡砖(4)、蓄热体(5)、点火装置(6)和火种置留装置(7);所述配风装置(1)为三通管件,主管端为矩形管密封连接在喷嘴(2)右端面,另一管端设有两只叉管,一侧叉管为进风管(1.2),另一侧叉管为烟气排出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2)为角形三通件,在喷口(2.3)同轴线的另一端孔中内置旋风体(2.2)构成旋风结构,剩余的孔口用塞盖(2.1)封堵,再在与喷口(2.3)相垂直的孔中由里向外顺序安置蜂窝状挡砖(4)和蓄热体(5),喷嘴(2)环喷口(2.3)一端管壁内置环道(2.4),环道(2.4)均布2~6只呈螺旋状排列的喷管沟通喷口(2.3),在喷口(2.3)大直径段上端面安装的燃气控制组件(3)贯通内置环道(2.4),形成燃气旋流输送结构;所述点火装置(6)和火种置留装置(7)安装在喷嘴(2)上并直接沟通喷口(2.3)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荣,张瑞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腾天工业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