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390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它包括一第一夹板、一第二夹板、螺栓和螺母。第一夹板开设有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之二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板开设有一能与第一凹槽相对布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之二侧均开设有能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螺栓先后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螺母相螺接配合。它具有如下优点: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再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紧进而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筋进行固定,装配简单,且能减少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应力集中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它包括一第一夹板、一第二夹板、螺栓和螺母。第一夹板开设有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之二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板开设有一能与第一凹槽相对布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之二侧均开设有能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螺栓先后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螺母相螺接配合。它具有如下优点: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再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紧进而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筋进行固定,装配简单,且能减少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应力集中度。【专利说明】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
技术介绍
碳纤维复合材料筋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筋施加预应力可改善原有构件的抗裂性能,增强结构发生塑性变形后的自复位能力。可靠的端部锚固可以有效维持碳纤维复合材料筋预应力,防止或减小碳纤维复合材料筋滑移,从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因此,高效、简单、经济的锚具是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材料筋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筋锚具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目前已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筋锚具从受力机理上可分为机械夹持式和化学粘结式两大类,各有优缺点。采用机械夹持式锚具具有加工方便,操作简单,施工周期短等优势。然而,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筋是一种各向异性材料,且横向强度低,采用常规机械夹持式锚具在夹持过程中容易使受力端碳纤维复合材料筋产生应力集中,造成筋材提前断裂。因此,如何解决应力集中问题是机械夹持式碳纤维复合材料筋锚具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的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夹板(10 ),其开设有一第一凹槽(11 ),第一凹槽(11)之二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2);一第二夹板(20),其开设有一能与第一凹槽(11)相对布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之二侧均开设有能与第一通孔(1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及与第一通孔(12)个数等数的螺栓(30)和螺母(40),螺栓(30)先后穿过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并与螺母(40)相螺接配合。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之形状大小相适配。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包括受力端(51)、安装段(52)和自由端(53),安装段(52)位于受力端(51)和自由端(53)之间,且安装段(52)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相配合。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通孔(12)沿第一凹槽(11)上下间隔且并排布置,第二通孔沿第二凹槽上下间隔且并排布置,螺栓(30)预紧力大小为自下而上渐变小。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夹板(10)和第二夹板(20)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沿第一夹板(10)和第二夹板(2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端面。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再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紧进而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筋进行固定,装配简单,且能减少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应力集中度。2.螺栓预紧力大小为自下而上渐变小,能进一步有效避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在受力端由于应力集中而提前断裂的问题,使碳纤维复合材料筋-锚具界面的剪力沿锚固长度均匀分布,充分发挥锚具的锚固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了图1的截面示意图。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安装示意图。图4绘示了图3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至图4,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它包括一第一夹板10、一第二夹板20、螺栓30和螺母40。所述第一夹板10,其开设有一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之二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10为矩形,所述第一凹槽11沿第一夹板1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端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2沿第一凹槽11上下间隔且并排布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2个数设为三排,每排二个。所述第二夹板20,其开设有一能与第一凹槽11相对布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之二侧均开设有能与第一通孔1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板20为矩形,所述第二凹槽沿第二夹板2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端面。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沿第二凹槽上下间隔且并排布置。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个数设为三排,每排二个。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之形状大小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为圆柱形,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均为半圆形。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的形状也可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的形状进行变更。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包括受力端51、安装段52和自由端53,安装段52位于受力端51和自由端53之间,且安装段52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相配合。螺栓30和螺母40的个数均设为六个,螺栓30先后穿过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并与螺母40相螺接配合。本实施例中,螺栓30预紧力大小为自下而上渐变小。本实施例中,螺栓30采用高强螺栓。该锚具的安装方法为:根据锚具之第一凹槽的长度定好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的安装段52,对该安装段52表面进行轻微打磨处理;同时除去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表面的杂质;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的安装段52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六个螺栓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再将六个螺母分别螺接在六个螺栓上;之后,螺栓之螺帽端采用普通扳手固定,螺母端采用扭矩扳手根据设计的扭矩值拧紧,使得螺栓30预紧力大小自下而上渐变小,实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的锚固。这样,能有效避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在受力端由于应力集中而提前断裂的问题,使碳纤维复合材料筋-锚具界面的剪力沿锚固长度均匀分布,充分发挥锚具的锚固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第一夹板(10),其开设有一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之二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2); 一第二夹板(20),其开设有一能与第一凹槽(11)相对布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之二侧均开设有能与第一通孔(1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及 与第一通孔(12)个数等数的螺栓(30)和螺母(40),螺栓(30)先后穿过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并与螺母(40)相螺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筋(50)之形状大小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的夹持式锚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夹板(10),其开设有一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之二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2);一第二夹板(20),其开设有一能与第一凹槽(11)相对布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之二侧均开设有能与第一通孔(1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及与第一通孔(12)个数等数的螺栓(30)和螺母(40),螺栓(30)先后穿过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并与螺母(40)相螺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猛叶勇庄景峰郭子雄林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特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侨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