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亚专利>正文

起重机端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292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端梁,包括:矩形管和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底部的轴孔,在所述轴孔两边、所述矩形管上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矩形管管状吻合。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上均匀焊接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端梁轻,节省材料,焊点少,且负重量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端梁,包括:矩形管和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底部的轴孔,在所述轴孔两边、所述矩形管上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矩形管管状吻合。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上均匀焊接有隔板。本技术提供的端梁轻,节省材料,焊点少,且负重量大。【专利说明】起重机端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端梁。
技术介绍
现有起重机上的端梁,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常规的组合焊接箱形结构上,其缺点是:焊缝多,工作量大,再如单梁起重机端梁采用轧制成型的U型槽,内部加焊筋板,再焊上用作葫芦运行的工字钢轧道。再如公知的双梁起重机端梁采用上下盖板和两块腹板拼接,在上述设备中长期使用后拱度会自然下绕,易出现大车啃轨、小车“爬坡”、“溜车”等,易发生事故、危及安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起重机端梁,未采用很多焊接,但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这种起重机端梁承受重力的能力有限,常常出现被挤压变形的现象,容易发生事故,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端梁,焊点少且承受重力大,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端梁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起重机端梁,包括:矩形管和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底部的轴孔,在所述轴孔两边、所述矩形管上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矩形管管状吻合。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上均勻焊接有隔板。可选的,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矩形管的内侧。可选的,所述隔板的宽度与所述矩形管的管直径相等。本技术的优点是:端梁轻,节省材料,焊点少,且负重量大。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端梁,重量轻,焊点少,且负重量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端梁正面图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端梁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一种起重机端梁,包括:矩形管I和在所述矩形管I两个长边底部的轴孔2,在所述轴孔2两边、所述矩形管I上焊接有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与所述矩形管3管状吻合。在所述矩形管I两个长边上均匀焊接有隔板4。矩形管I是按照端梁的长短截成制作。本技术提供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强板3位于所述矩形管I的内侧。本技术提供优选的,所述隔板4的宽度与所述矩形管I的管直径相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管和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底部的轴孔,在所述轴孔两边、所述矩形管上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矩形管管状吻合,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上均匀焊接有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矩形管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宽度与所述矩形管的管直径相等。【文档编号】B66C23/64GK203382416SQ201320461788【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专利技术者】徐亚 申请人:徐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管和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底部的轴孔,在所述轴孔两边、所述矩形管上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矩形管管状吻合,在所述矩形管两个长边上均匀焊接有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
申请(专利权)人:徐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