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瑞华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55199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变速箱及空心无轴承电机,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包括定子和安装于定子内的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盘,所述变速箱包括端盖及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端盖,所述定子与所述变速箱端盖固定,转盘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固定。通过对空心无轴承电机的巧妙设计,利用定子与变速箱壳体固定,变速箱输出轴端的法兰与转子的转盘固定,对普通车辆改装混合动力系统不增加轴向长度,巧妙的解决了电机的安装困难问题,且改装方便、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变速箱及空心无轴承电机,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包括定子和安装于定子内的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盘,所述变速箱包括端盖及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端盖,所述定子与所述变速箱端盖固定,转盘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固定。通过对空心无轴承电机的巧妙设计,利用定子与变速箱壳体固定,变速箱输出轴端的法兰与转子的转盘固定,对普通车辆改装混合动力系统不增加轴向长度,巧妙的解决了电机的安装困难问题,且改装方便、节约成本。【专利说明】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动力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节能环保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话题。纯电动汽车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成本太高、续航里程太低,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有的传统汽车在节油和降低排放方面的潜力有限,因此,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混合动力车具有降低燃油消耗并减少废气排放的优点,因此目前国内外均开发出各种包括并联、串联和混联等多种模式的混合动力系统,其性能各有优缺点,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增加电机安装难度,主要是轴向长度增加300-500mm,大大增加了安装难度,此外,由于加长车辆后悬长度,势必影响到整车的重心和转向稳定性。然而,市场上大量的传统汽车,尤其是高耗能的大巴汽车,其传动系统均是以发动机作用唯一动力源,其传动系统架构已经定型,因此,若想电机动力装置,改装为节能的混合动力汽车,将势必要重新设计安装整车的动力系统,造成原传动系统的浪费及巨大的改装成本,将制约着传动汽车向混合动力汽车的过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装方便、简单,且成本低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包括变速箱及空心无轴承电机,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包括定子和安装于定子内的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盘,所述变速箱包括端盖及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端盖,所述定子与所述变速箱端盖固定,所述转盘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转子还包括磁铁,所述转盘包括圆盘及圆盘周缘凸伸的延伸部,所述圆盘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延伸部开设有一圈均布的导槽,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磁铁。进一步地,所述圆盘通过止口配合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连接,所述止口配合包括止口凸起部及与止口凸起部配合的止口凹槽部,所述止口凹槽部开设于所述圆盘上,所述止口凸起部开设于所述输出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输出轴末端安装有法兰,所述法兰与转子配合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及盖体,所述主体部包括圆筒部及连接圆筒部一端的底板,所述圆筒部与底板形成一收容腔,用于安装所述转子,所述盖体呈环形片状,安装于所述转盘上。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居中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变速箱输出轴穿过该第一通孔与所述转子配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包括电机控制器及高压电池组,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检测车辆运行情况及对比高压电池组的电量,对空心无轴承电机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通过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具有发电功能,将所产生的电能存储至高压电池组内。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电池组包括若干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均为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检测电池的电量。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单元进一步包括DC-DC电路,所述DC-DC电路为一直流转直流电路,用于将高压电池组的电池电压转换为车辆需要的电压,供整车的电路使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空心转子结构,将传动轴直接通过空心转子与变速箱输出轴连接,轴向长度可维持不变(仅增加约15mm),极大地方便了车辆的安装,对于旧车改装更优势,无需对发动机和变速箱作任何移动,即可将空心转子电机安装在变速箱端盖上。通过对空心无轴承电机的巧妙设计,利用定子与变速箱壳体固定,变速箱输出轴端的法兰与转子的转盘固定,巧妙的解决了安装电机需增加轴向长度的问题,以及电机固定困难问题,对普通车辆改装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改装方便、节约成本的优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对应于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电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发动机,20、离合器,30、变速箱,31、输出轴,50、空心无轴承电机,51、定子,511、壳体,513、铁性,515、线圈,5112、第一通孔,53、转子,531、转盘,533、磁铁,5311、圆盘,5313、延伸部,5312、第二通孔,60、电控单元,61、电机控制器,63、高压电池组,65、DC-DC电路,70、万向传动轴,80、差速器,90、车轮,100、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100,其包括发动机10、离合器20、变速箱30、空心无轴承电机50、电控单元60、万向传动轴70、差速器80及车轮90。所述发动机10通过离合器20与所述变速器30连接,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50固定安装于变速器30上,差速器80通过万向传动轴70与所述变速箱及空心无轴承电机50连接,所述差速器80直接带动车轮90运转。所述发动机10及离合器20均分别为传统的普通燃油发动机及普通离合器,发动机10经离合器20将扭矩传递至所述变速箱30。所述变速箱30包括端盖及穿设在端盖中心的输出轴31,所述端盖有与输出轴31同轴的止口凹槽部(图未标),与本技术运用的空心无轴承电机50的定子51配合,以保证该空心无轴承电机50的定子51与所述输出轴31同轴,所述输出轴31凸伸出端盖。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50包括定子51和安装于定子51内的转子53。所述定子10与所述变速箱端盖固定,转子53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31固接。所述定子51包括壳体511、安装于壳体511内的铁芯513及线圈5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50为圆柱形,所述壳体11包括主体部及盖体。所述主体部呈一端开口的桶状,包括圆筒部及连接圆筒部一端的底板,所述圆筒部与底板形成一收容腔,所述底板开设有与变速箱端盖匹配的止口凸起部(图未标),用于与所述变速箱端盖的止口凹槽部配合,该底板的居中位置还开设第一通孔5112,用于穿设输出轴31。所述盖体呈环形片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端。所述铁芯513环绕在所述转子53外侧,并与转子53形成一定的间隙,所述线圈515缠绕于所述铁芯51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变速箱及空心无轴承电机,所述空心无轴承电机包括定子和安装于定子内的转子,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转盘,所述变速箱包括端盖及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端盖,所述定子与所述变速箱端盖固定,所述转盘与所述变速箱输出轴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瑞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