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触头的浮动量确保得大,并且部件件数少且能减少用于组装的操作负担的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电池单元。连接器(10)具备:第一壳体(20)、安装在第一壳体(20)上且与第一壳体(20)共同构成触头收容部(60)的第二壳体(30)、至少一部分收容在触头收容部(60)内的触头(40),第二壳体(30)相对于第一壳体(20)安装成能够沿着规定方向进行相对移动,触头(40)以相对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未固定而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状态收容在触头收容部(60)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触头的浮动量确保得大,并且部件件数少且能减少用于组装的操作负担的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电池单元。连接器(10)具备:第一壳体(20)、安装在第一壳体(20)上且与第一壳体(20)共同构成触头收容部(60)的第二壳体(30)、至少一部分收容在触头收容部(60)内的触头(40),第二壳体(30)相对于第一壳体(20)安装成能够沿着规定方向进行相对移动,触头(40)以相对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未固定而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状态收容在触头收容部(60)内。【专利说明】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电池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电池单元,特别是涉及具备修正与连接对象物之间的位置偏移的功能的连接器、连接器装置以及电池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具备修正与连接对象物之间的位置偏移的功能的连接器,如图15所示,已知有下述的插入式连接器(公头)100,该插入式连接器(公头)100具备:安装于控制台Iio的端子台主体120 ;组装于端子台主体120的导电连接配线板130 ;内置于端子台主体120中的销钉承载螺母140 ;借助销钉承载螺母140安装于端子台主体120的销钉150 ;借助销钉150组装于端子台主体120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插入式连接器(公头)100中,通过使销钉150、销钉承载螺母140以带有略微的晃动余量的方式相对于端子台主体120组装,从而确保在插入式连接器(公头)100与插入式连接器(母端)170之间的插入连接所必要的浮动功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69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以往的插入式连接器(公头)100中,通过在各构件间特意形成安装晃动量来确保浮动性,但若该安装晃动量取得过大,则构件的安装强度受损,因此将安装晃动量的大小限制成固定,其结果是,存在能够确保的浮动量(销钉150的位移量)受到限制的问题。此外,在以往的插入式连接器(公头)100中,由于借助作为安装构件的销钉承载螺母140将销钉150相对于端子台主体120安装,因此存在部件件数较多且组装所涉及的操作负担也很大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以往问题而做成的,S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单的结构将触头的浮动量确保得大、并且部件件数少、组装所涉及的操作负担得以减少的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电池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通过下述结构解决所述课题,即,该连接器具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共同构成触头收容部;触头,其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触头收容部内,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以能够沿着规定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所述触头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未固定而能够相对移动的状态收容在所述触头收容部内。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触头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侧、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第二接触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触头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侧、与另一连接对象物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控制部,该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触头在所述触头收容部内的位置及姿态,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对移动时,所述第二控制部按压所述触头而使所述触头移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控制部,该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触头在所述触头收容部内的位置及姿态,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对移动时,所述第一控制部按压所述触头而使所述触头移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触头具备施力构件和对置配置的一对导电构件,该施力构件设置于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对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向使该一对导电构件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所述触头利用被所述施力构件施力的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夹持所述连接对象物。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控制部夹设配置于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触头具有施力构件和对置配置的一对导电构件,该施力构件设置于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对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向使该一对导电构件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所述触头利用被所述施力构件施力的所述一对导电构件夹持所述另一连接对象物。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控制部夹设配置于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位置限制部,该第二位置限制部在和所述第二壳体与连接对象物嵌合的方向及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限制所述触头的位置。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位置限制部,该第一位置限制部在和所述第一壳体与连接对象物嵌合的方向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限制所述触头的位置。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壳体以在和与连接对象物嵌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装置通过下述结构解决所述课题,即,该连接器装置具备:所述连接器、供所述连接器安装的安装对象物,所述第一壳体以相对于所述安装对象物能够移动的状态安装在所述安装对象物上。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单元通过下述结构解决所述课题,即,该电池单元具备:所述连接器、供所述连接器安装的安装对象物以及所述连接对象物,所述连接对象物为汇流条。也可以构成为,电池单元还具备另一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另一汇流条连接并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触头连接。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汇流条具有弯曲的形状。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触头的浮动量(位移量)确保得大,并提高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的可靠性。此外,由于不需要为了相对于壳体组装触头而追加安装构件等的追加部件,因此部件件数少且能减少组装所涉及的操作负担。【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表示安装有连接器的电池单元的说明图。图3是说明连接器相对于电池单元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汇流条、连接器和架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使汇流条、连接器和架侧连接器相互嵌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连接器的整体立体图。图8是剖切连接器来表示连接器内部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从与图8不同的角度观察时的连接器内部的说明图。图10是在与图8及图9不同的位置剖切连接器来表示连接器内部的说明图。图11是在与图8至图10不同的位置剖切连接器来表示连接器内部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触头的整体立体图及剖切触头来表示的说明图。图13是表不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连接器相对于电池单元的安装时及连接器相对于架侧连接器的安装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以往的插入式连接器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汇流条(连接对象物)及架侧触头(另一连接对象物)相对于连接器接近并嵌合的方向限定为第一方向X,将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进行相对滑动的方向限定为第二方向Y,将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正交的方向限定为第三方向Z。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对第二方向Y相对于第一方向X正交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第二方向Y不与第一方向X正交。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以汇流条相对于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和架侧触头相对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老泽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