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带或粘合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4755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实质上不使用DOP、DBP等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而具备与使用了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的粘合带或粘合片同等或在其以上的特性。所述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具有:相对于100重量份聚氯乙烯系树脂配混10~40重量份增塑剂而形成的基材层和形成于该基材层的单面的粘合剂层,所述增塑剂含有至少一种SP值为9.0以上的增塑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合带或粘合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粘合带或粘合片,更详细地而言,涉及使用了氯乙烯系树脂作为基材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包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0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作为增塑剂的聚氯乙烯(PVC)系薄膜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亦即,兼备PVC所具有的刚性和由增塑剂带来的柔软性,不仅可用作不锈钢、铝等各种钢板的加工用表面保护材料的基材层,而且可作为切割时所需要的振动吸收性、膨胀性、膨胀后的自修复性等优异的基材而被广泛用作切割工序用的粘合带的基材层。另外,DOP等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与PVC系薄膜及粘合剂、尤其丙烯酸类粘合剂的相容性好,在用作粘合带的增塑剂时,向表面的渗出少,使粘合特性稳定。而且,即使在从低温(-10°C )到高温(50°C )的温度变化中也可以将带的机械物性的变化控制在最小限度,使其稳定。然而,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关心环境问题,因此,基于欧州的REACH规定,重新考虑作为PVC的增塑剂的DOP及DBP等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的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它们的替代品,提出了在PVC系薄膜中使用DINCH (环己烷二羧酸二异壬基酯)及TOTM (偏苯三酸-三(2-乙基己酯))等非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或高分子量型的聚酯增塑剂等(参照专利文献I~3等)。然而,非邻苯二甲 酸系增塑剂存在与丙烯酸类粘合剂的相容性差、作成粘合带时的稳定性差、增塑剂的表面析出明显之类的问题。因此,粘合带(卷状或片状)的粘合力不稳定,在实用上难以实现作为DOP的替代品的使用。另外,高分子量型的聚酯增塑剂等,由于在PVC系粘合带中的移动受到阻碍,因此具有其向表面的析出被抑制的优点,但增塑化效果与目前的DOP等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相比不同,因此难以维持同样的机械物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844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5787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028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实质上不使用D0P、DBP等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而具备与使用了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的粘合带或粘合片具备同等或在其以上的特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申请包含以下专利技术。[I] 一种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相对于100重量份聚氯乙烯系树脂配混10~40重量份增塑剂而形成的基材层和形成于该基材层的单面的粘合剂层,所述增塑剂含有至少一种SP值为9.0以上的增塑剂。[2]根据[I]所述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SP值为9.0以上的增塑剂是具有数均分子量Mn800~1500、重均分子量1^800~2000的低分子聚酯系增塑剂。[3]根据[2]所述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低分子聚酯系增塑剂为己二酸聚酯系增塑剂。[4]根据[2]或[3]所述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低分子聚酯系增塑剂具有异壬基末端或正辛基末端。[5]根据[I]~[4]任一项所述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增塑剂实质上不含有邻苯二甲酸-2-二乙基己酯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根据[I]~[5]任一项所述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并且SP值被设定在8.9~9.5。[7]根据[I]~[6]任一项所述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在粘合剂层的表面还具备隔离膜。 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实质上不使用DOP、DBP等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而具备与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同等或在其以上的特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以下有时仅记为“粘合带”)具备基材层和在其单面的粘合剂层。基材层是包含聚氯乙烯系树脂和至少一种增塑剂的SP值为9.0以上的增塑剂而形成的。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在将使用了以往那样的增塑剂的聚氯乙烯材层作成粘合带时,增塑剂向基材层的表面渗出,粘合特性变得不稳定,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根据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种类不同,增塑剂向基材层表面的渗出现象存在差异,以及增塑剂向基材层表面的渗出现象与增塑剂的SP值的大小有关。尤其发现,与橡胶系的粘合剂比较,将丙烯酸类粘合剂涂布在PVC基材层上并作成粘合带时,增塑剂向基材层表面的渗出现象明显,以及表面渗出与PVC中的增塑剂的SP值之间存在相关关系O在现有技术中,聚氯乙烯系基材层所含有的聚酯增塑剂仅限于作为粘合剂层使用了橡胶系粘合剂的情况。另一方面,新发现了,在粘合剂层中使用了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具备聚氯乙烯系基材层的粘合带中,通过调节PVC中的增塑剂的SP值,可以显著地抑制增塑剂向基材层表面的渗出。另外,以往为了抑制增塑剂向基材层表面的渗出,采用的是增大聚酯系增塑剂等的分子量的方法。另一方面,新发现了,通过调节SP值,不管分子量如何,可以抑制增塑剂向基材层表面的渗出。还发现,通过调节增塑剂的SP值,不再受分子量、种类等的限制,可以实现目前无法达成的、确保PVC基材层的机械物性在不使用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的情况下与使用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的情况同等(例如,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粘性、弹性等物理特性显示出与使用了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时同样的特性)或在其以上。这作为今后的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的替代技术而带来大的优势。(基材层)基材层是配混聚氯乙烯系树脂和至少一种增塑剂而形成的。聚氯乙烯系树脂是指以氯乙烯为主要单体(单体成分中的主要成分、即占50质量%以上的单体)的各种聚合物。亦即,包含氯乙烯单体的均聚物、氯乙烯单体和各种共聚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共聚单体,可示例:偏氯乙烯;乙烯、丙烯等烯烃(优选碳数2~4的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以下将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统称为“(甲基)丙烯酸类”)、马来酸、富马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酸酐(马来酸酐等);(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和碳数I~10左右的醇烷基或环烷基醇的酷;乙酸乙稀酷、丙酸乙稀酷等乙稀酷系单体;苯乙稀、取代苯乙烯(Ct-甲基苯乙烯等)、乙烯基甲苯等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等。对于聚氯乙烯的平均聚合度,例如可举出800~1500左右,优选为1000~1300左右。另外,作为氯乙烯单 体的共聚物,包含氨基甲酸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的氯乙烯共聚物等。氯乙烯单体均聚物、氯乙烯单体的共聚物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另外,也可以使用与其它树脂或弹性体的混合物。此时,作为聚氯乙烯及共聚物,氯乙烯的聚合比例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基材层的增塑剂)作为用于基材层的增塑剂,只要是通常用作对聚氯乙烯系树脂的增塑剂的物质,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举出:己二酸酯系(J-PLUS C0., LTD.制造的D-620、D-620N、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壬酯等)、偏苯三酸酯系(DIC CORPORATION制造的W-700、偏苯三酸三辛酯等)、磷酸酯系(磷酸三甲苯酯等)、柠檬酸酯系(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等)、癸二酸酯系、壬二酸酯系、马来酸酯系、邻苯二甲酸酯系、苯甲酸酯系、聚醚酯系、环氧酯系(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籽油等)、聚酯系(由羧酸和二醇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08 JP 2011-0497531.一种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相对于100重量份聚氯乙烯系树脂配混10~40重量份增塑剂而形成的基材层和形成于该基材层的单面的粘合剂层, 所述增塑剂含有至少一种SP值为9.0以上的增塑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氯乙烯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SP值为9.0以上的增塑剂是具有数均分子量Mn800~1500、重均分子量1^800~2000的低分子聚酯系增塑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氯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藤拓三浅井文辉新谷寿朗铃木俊隆花冈稔爱德文·西巴特·福里尔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日东欧洲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