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薄膜晶体管背板技术

技术编号:954573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8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薄膜晶体管背板;该像素电路包括:包括驱动晶体管、信号加载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存储电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像素电路,可以在对有机发光二极管进行驱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消除驱动晶体管由自身阈值电压所造成的非均匀性和因阀值电压漂移造成的残影现象;避免了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中不同像素单元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因其驱动晶体管的阀值电压不同而造成的亮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像素电路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薄膜晶体管背板;该像素电路包括:包括驱动晶体管、信号加载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存储电容;本专利技术的像素电路,可以在对有机发光二极管进行驱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消除驱动晶体管由自身阈值电压所造成的非均匀性和因阀值电压漂移造成的残影现象;避免了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中不同像素单元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因其驱动晶体管的阀值电压不同而造成的亮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像素电路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的显示品质。【专利说明】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薄膜晶体管背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薄膜晶体管背 板。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作为一种电流型有机发 光二极管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有源矩阵显示器件中。传统的无源矩阵有机发光二 极管显示器件(Passive Matrix 0LED)随着显示尺寸的增大,需要更短的单个像素的驱动 时间,因而需要增大瞬态电流,增加功耗。同时大电流的应用会造成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线 上压降过大,并使OLED工作电压过高,进而降低其效率。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 器件(AMOLED,Active Matrix 0LED)通过开关晶体管逐行扫描输入OLED电流,可以很好地 解决这些问题。在AMOLED的背板设计中,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各AMOLED像素单元的补偿电路 之间的亮度非均匀性。AMOLED采用薄膜晶体管(TFT,Thin-FiIm Transistor)构建像素电路 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提供相应的驱动电流。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低温多晶硅TFT晶体管或 氧化物TFT晶体管。与一般的非晶硅TFT晶体管相比,低温多晶硅TFT晶体管和氧化物TFT 晶体管具有更高的迁移率和更稳定的特性,更适合应用于AMOLED显示中。但是由于晶化工 艺的局限性,在大面积玻璃基板上制作的低温多晶硅TFT晶体管,常常在诸如阈值电压、迁 移率等电学参数上具有非均匀性,这种非均匀性会转化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差异 和亮度差异,并被人眼所感知,即色不均现象。一般来说,采用氧化物的TFT晶体管工艺技术所制作出来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 极管,其像素电路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型态可以为P型或N型,但无论是选择P型还是N 型TFT晶体管来实现像素电路,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仅会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 导通电压经长时间应力的变化而改变,而且还会随着用以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TFT晶体 管的临限电压漂移而有所不同。如此一来,将会连带影响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亮度 均匀性与亮度恒定性。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急需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薄膜晶体管 背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薄膜晶体管背板,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像素电路在驱动时发生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 晶体管、信号加载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存储电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 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四端和所述发光 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五端接收数据信号;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一端均接收第一电压信 号;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四端输出驱动电压信号。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加载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收本级栅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 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 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四端,分别 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接收上一级栅控制信号或起始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 一端接收第一电压信号,并作为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 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 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 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接收本级栅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数据 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晶体 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收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第一电 压信号,并作为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信号加 载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 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收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发 光控制模块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四端,输出驱动电压信号。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 的第四端,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于接收所述驱动电压信号发光。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电压信号源,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 号加载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源用于向所述 信号加载模块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电压信号源,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有 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四端;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连 接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源;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高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源为低电压 信号源。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电压信号源,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有 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四端;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连 接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源;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低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源为高电压 信号源。进一步地,还包括栅极控制信号源及起始信号源,所述信号加载模块中的所述第 一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本级栅极控制信号源;所述信号加载模块中的所 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上一级栅极控制信号源或者起始信号源,所述本级栅极控制信号 源用于输出所述本级栅控制信号,所述上一级栅极控制信号源用于输出所述上一级栅控制 信号,所述起始信号源用于输出所述起始信号。进一步地,还包括发光控制信号源,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源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 中的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源用于输出所述 发光控制信号。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复位阶段,所述信号加载模块控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晶体管、信号加载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存储电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四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五端接收数据信号;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信号加载模块的第一端均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四端输出驱动电压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静文吴仲远王俪蓉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