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的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4329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8 20:02
一种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的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喷射成形工艺制备合金坯锭,经常规固溶处理后进行不充分预时效,即未达到T6处理水平,预时效后随炉升温至回归温度进行回归处理,然后进行淬火处理或随炉冷却至再时效温度,再时效处理按T6处理工艺参数进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喷射态Al-Zn-Mg-Cu合金峰值时效、过时效以及传统回归再时效处理的缺陷和不足,基于合金回归再时效后,晶内出现尺寸较大析出相的现象,提出一种新回归再时效处理工艺,缩短预时效处理时间,降低能耗,节约时间,节省成本,在喷射态Al-Zn-Mg-Cu合金抗腐蚀性能大幅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的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喷射成形工艺制备合金坯锭,经常规固溶处理后进行不充分预时效,即未达到T6处理水平,预时效后随炉升温至回归温度进行回归处理,然后进行淬火处理或随炉冷却至再时效温度,再时效处理按T6处理工艺参数进行。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喷射态Al-Zn-Mg-Cu合金峰值时效、过时效以及传统回归再时效处理的缺陷和不足,基于合金回归再时效后,晶内出现尺寸较大析出相的现象,提出一种新回归再时效处理工艺,缩短预时效处理时间,降低能耗,节约时间,节省成本,在喷射态Al-Zn-Mg-Cu合金抗腐蚀性能大幅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专利说明】—种喷射态A卜Zn-Mg-Cu系合金的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的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Al-Zn-Mg-Cu系合金是可热处理强化的高强铝合金,广泛应用与航空航天领域。一直以来,该合金采用传统的铸造、连续铸造等工艺制备,合金强度低于680MPa。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喷射成形技术被成功用于Al-Zn-Mg-Cu系合金的制备,由于喷射成形制备的合金在固溶度、晶粒度等方面都优于传统铸造工艺,因此获得了强度在730MPa以上的合金坯料,由此开辟出Al-Zn-Mg-Cu系合金材料制备的新阶段。加之Al-Zn-Mg-Cu系合金可热处理强化,利用T6峰值时效处理可提高合金的强度,却降低了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为改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人们通过T73等过时效处理工艺,但却损失了合金的强度。为解决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之间的矛盾,Cina提出回归再时效的三级时效处理工艺(US3856584),该工艺是在T6峰值时效处理后加短时间的高温回归处理,然后再进行T6峰值时效处理,经过一次完整的回归再时效处理后,合金即可获得较高的强度,而且抗腐蚀性能得以改善。由于工艺的局限,回归再时效后合金晶界析出相虽断续分布,较大程度改善了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但晶内尺寸较大析出相的数量较多,使合金强度不高于T6峰值时效处理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金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峰值时效、过时效以及传统回归再时效热处理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者】基于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传统回归再时效后晶内尺寸较大析出相的数量较多,一定程度上限制合金强度的现象,提出一种新的回归再时效处理工艺,该工艺周期短,生产能耗低,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得到节约,在大幅改善喷射态Al-Zn-Mg-Cu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合金的强度。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预时效温度为120°C,保温时间为l_23h,预时效后随炉升温至回归温度进行回归处理,回归温度为200°C,保温lOmin,回归处理后进行淬火处理或随炉冷却至再时效温度,再时效处理按T6处理工艺参数进行,温度为120°C,保温24h。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对于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传统回归再时效工艺在T6峰值时效处理作为预时效处理后,晶内析出相体积分数已达最大;高温回归使得晶内的尺寸较小析出相回溶至基体,另一些尺寸较大的强化相长大,晶界强化相断开;再时效时,回溶至基体的溶质元素再次析出,一部分形成新的析出相,另一部分提供给在回归过程中未被回溶且长大的析出相继续长大,最终使得晶内强化析出相的数量和体积分数再次增加,使得合金再次强化。而利用不充分时效做为预时效处理的回归再时效处理(即本专利技术)在不充分预时效处理后,晶内强化相体积分数并不高,且析出相尺寸小;但是,在回归处理过程中,由于晶内的析出相尺寸小,导致绝大多数析出相均被回溶至基体中,并且晶界析出相亦长成粗大和离散状使合金的抗腐蚀能力提升;再时效时,析出相再次从基体中析出,且细小、弥散。加之回归过程较为充分,在此期间长大的晶内析出相相对较少,因此再时效后合金晶内大尺寸析出相较少,避免了析出相粗化长大而损失强化效果的发生,并且强化析出相的数量和体积分数增加,合金的强度增强,达到甚至超过T6峰值时效与传统回归再时效处理水平。优点及效果:与现有时效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回归再时效工艺能使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在保持晶界析出相粗化、离散分布,并达到显著过时效状态的同时,使合金的晶内析出相达到甚至超过峰值时效析出状态,获得比T6峰值时效处理与传统回归再时效处理更高强度。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回归再时效工艺处理过的试样,其电导率、剥落腐蚀程度和晶间腐蚀程度均与传统回归再时效处理的试样相当,与T73过时效处理的试样接近,其强度超过T6峰值时效处里和传统回归再时效处理后的试样。可见,经本专利技术的回归再时效工艺处理后的合金在保持抗腐蚀性能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合金的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合金经过不同时效工艺处理后的拉伸性能和电导率; 图3是合金经过不同时效工艺处理后的剥落腐蚀性能; 图4是合金经过不同时效工艺处理后的晶间腐蚀性能。【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A1-5.48ΖΠ-2.21Mg-l.48Cu合金(质量分数)。喷射沉积制得的沉积坯件经热挤压加工制成Φ 20mm棒材,挤压温度为400°C,挤压比30:1,挤压速率1.5mm/So挤压后的材料采用475°C保温3h的固溶处理,然后水淬。通过120°C保温l_23h不充分预时效,200°C保温IOmin回归处理和120°C保温24h再时效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回归再时效处理,并与T6峰值时效出、T73过时效处理和传统回归再时效处理进行比较。除实施案例I回归处理后采用随炉冷却外,其余案例回归处理后均采用淬火处理。剥落腐蚀试验按美国ASTM G34-2001标准进行,标准剥落腐蚀溶液中NaCl、KNO3和HNO3的浓度分别为4.0mol/L、0.5mol/L和0.lmol/L,溶剂为蒸馏水。实验温度恒定为25±2°C,腐蚀介质体积与腐蚀面面积之比为20mL/mm2,避免试样与容器及试样之间相互接触。保温箱浸泡,浸泡6h-24h内观察试样(不清洗),然后继续浸泡,48h后取出观察。腐蚀后的评级代号:N腐蚀不严重,表面上有微腐蚀或脱色现象;P表面出现细小点蚀或爆皮;EA、EB、EC、ED分别代表剥落腐蚀逐渐加重。晶间腐蚀试验按照美国ASTM G110-1992标准进行。将样品垂直悬挂腐蚀液(每升溶液含57g的NaCl和IOmL的H2O2)中,浸泡6h,实验温度保持在35±2°C,试样腐蚀面积与腐蚀液容积比为20mm2/mL,避免试样与容器及试样之间相互接触。腐蚀后的试样用水洗净吹干。晶间腐蚀评价等级:最大深度不超过0.01mm为I级;深度在0.01mm至0.03mm为2级;介于0.03mm至0.1Omm为3级;0.1Omm至0.30mm之间为4级;超过0.30mm为5级。实施案例1: 试样采用120°C保温Ih预时效处理,然后200°C保温IOmin回归处理,最后120保温24h再时效处理。时效结束后进 行拉伸测试和电导率测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进行剥落腐蚀实验,剥落腐蚀等级评定如图3所示;进行晶间腐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的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态Al?Zn?Mg?Cu系合金的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分为预时效、回归处理和再时效三个部分,其中预时效部分为不充分时效处理,即未达到T6峰值时效处理水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睿明曲迎东李荣德解骐鸣杨清尤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