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腈橡胶医用手套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4154 阅读:9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丁腈橡胶医用手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胶料准备:混合两种丁腈橡胶胶乳,混合体积比为30∶70~70∶30;B.对胶料进行预硫化;C.成型;D.硫化;E.表面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混合丁腈胶乳作为原料,通过调整原料比例、改进了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参数及工艺过程,使生产出来的丁腈医用橡胶手套柔软度好,定伸应力低,扯断强度好,使产品既可用于一般工业用,又可用于医疗检查用,完全达到天然橡胶医用手套国家标准GB7543-1996的相关要求,可使用于医疗手术场合,穿戴舒适,同时具有强度好,耐老化性能较好、耐磨、耐溶剂性好、耐油性好等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手套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丁腈橡胶医用手套的制造。
技术介绍
丁腈橡胶手套因其不含蛋白质而不会导致过敏现象,同时其耐油性、耐溶剂、抗老化性比天然橡胶胶乳手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国内对丁腈橡胶手套的生产技术少有报道,尤其是丁腈橡胶医用手套的报道及文献未见报道。而现有的丁腈手套常用做法主要是以单一的丁腈橡胶胶乳为原料,通过加入一定量的预硫化剂进行预硫化,利用离子承接法进行胶膜成型,并经过常规的成型工序后,将手套脱模制得,无粉产品还进行常规的翻转、氯化、泡洗、漂洗工序,部分技术还通过在产品中加入营养液,使手套对皮肤起到营养保健作用。现有技术中生产的常规丁腈橡胶手套的柔软度低,定伸应力大,长期穿戴极易疲劳。这些技术使丁腈手套只能局限用于工业范围,部分产品也只能用作医疗检查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度好、定伸应力低、扯断强度好,可应用于医疗手术场合的丁腈橡胶手套。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胶料准备混合两种丁腈橡胶胶乳,混合体积比为30∶70~70∶30,且两种丁腈橡胶胶乳中丙烯腈的含量相差3%~10%;B.对胶料进行预硫化,预硫化剂的配比为1~5%的KOH,0.5~2.0%的硫磺、0.6~3.0%的ZnO、0~1.5%的ZDC、0~1.0%的BZ、0.6~2.5%的钛白粉;C.成型;D.硫化;E.表面处理。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混合丁腈胶乳作为原料,通过调整原料比例、改进了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参数及工艺过程,使生产出来的丁腈医用橡胶手套柔软度好,定伸应力低,扯断强度好,使产品既可用于一般工业用,又可用于医疗检查用,甚至可使用于医疗手术场合,长期使用不易感到疲劳,在多种场合使用均能起到良好的隔离作用和保护作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生产的橡胶手套与现有技术生产的橡胶手套在定伸应力方面的比较。可见,本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丁腈橡胶医用手套的300%定伸应力达到小于3MPa的天然橡胶医用手套要求的水平,手套特别柔软,完全达到天然橡胶医用手套国家标准GB7543-1996的相关要求,穿戴舒适,同时具有强度好,耐老化性能较好、耐磨、耐溶剂性好、耐油性好等许多优点。说明书附1是本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与现有产品在定伸引力方面对比图。具体实施例方式1.分散剂及相关试剂的配制保护剂酪素、扩散剂NNO、稳定剂氢氧化钾、表面活性剂及乳化剂等溶液的配制按常规天然胶乳手套配制方法进行,一般浓度要求为A、保护剂酪素、扩散剂NNO为10-20%,B、稳定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0%-25%。2.分散体制备本体系中用到的主要分散体为硫磺(S)、氧化锌(ZnO)、促进剂ZDC、促进剂BZ、增白剂TiO2等。分散体的制备要求采用球磨机或砂磨机进行磨制,其中硫磺(S)必须进行球磨,球磨时间一般要求达到72小时以上,球磨罐转速一般在100±10转/分钟。其它材料均可使用砂磨机磨制,砂磨时间一般在8-12小时,要求砂磨机转速达500-700转/分钟;砂磨过程中要求进行冷却处理。要求在各材料的球磨或砂磨过程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扩散剂及软水;相对干料而言(假定分散体干料为100份)保护剂、扩散剂及软水用量要求分别控制在2~4份、2~3份及50-80份。分散体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沉降量、颗粒度等方面的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本专利技术中要求在干胶含量为100份的情况下,必须将促进剂ZDC及BZ分别按0.2~0.6及0.3~0.7的比例进行混合研磨,并以总量不超过1份的比例加入胶料中。3.胶料的准备本专利技术中特别强调胶料的准备,要求必须同时将两种特性不同的丁腈橡胶胶乳混合使用,且两种胶乳中丙烯腈的含量相差3%~10%,在这种条件下,可将两种胶乳以30~70∶70~30的比例混合使用,具体比例视丙烯腈含量的差异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把日本的NK220丁腈胶乳与英国的SYNTHMER的6311丁腈胶乳以50∶50混合,可得到良好的效果。4.胶乳预硫化配比胶乳预硫化中辅料的用料视胶乳产地及气候不同而作相应变化,一般情况下以干胶100份为基数,KOH一般为1~5份、硫磺为0.5~2.0份、ZnO为0.6~3.0份、ZDC为0~1.5份、BZ为0~1.0份、钛白粉为0.5~2.5份。本专利技术优选促进剂ZDC与BZ的含量为分别为0.2和0.4。5.凝固剂制备本专利技术中只要以硝酸钙的水溶液作为凝固剂即可,必要时可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如花王)及隔离剂(如碳酸钙等),其中硝酸钙制备时要求将硝酸钙先倾入罐内用水稀释至25%~35%左右并开机搅拌,再用蒸汽加热至95℃以上,溶化并澄清5小时以上,然后可按产品的重量(或厚度)要求稀释使用。6.基本加料方法分别将两种需混合的胶料先按比例抽入(或倾入)硫化罐内,并将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定量稳定剂(20%KOH)至PH值9~10.5,然后分别加入磨制好的硫化剂、促进剂、增白剂、颜料等搅拌4小时以上使其均匀,静置8小时以上方可使用,但此料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0天,使用前温度最好不超过35℃,最高不得超过45℃。7.生产过程在各项原料及配料均准备完善后可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以自动浸渍线为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离子承接法将洁净的陶瓷手模浸入到50℃~90℃的凝固剂中,并经自然干燥或烘干1至2分钟。冷却,使模具表面温度降至65℃以下,浸入预硫化好的胶乳混合物中,浸渍10至50秒钟,使胶膜吸附均匀,此后经自然干燥或适度烘干(不得高于110℃)30秒至3分钟。卷边,卷边后进行沥滤,要求沥滤水保持洁净状态并处于40℃至80℃之间,沥滤时间要求在30秒以上(沥滤可安排在卷边前进行)。此后是手套制成中非常关键的工序,即硫化工序,此工序要求手套在100℃至140℃的烘箱中烘干硫化10至30分钟,然后视需要可进行表面处理,或直接进行热水泡洗(后沥滤)。泡洗温度应超过80℃,时间应超过20秒以上,视需要浸取隔离剂;经自然干燥或烘干后将手套从模具上脱下;将脱型后的手套放入泡洗池中加入适量洁净水,并加入适量的次氯酸钠溶液灭菌,可加入少量其它隔离剂,将水温由低至高升温,同时进行搅拌,然后进行烘干即可得有粉医用手套。若需将手套处理成无粉则需进一步加入少量盐酸并不断搅拌使其与手套混合均匀(一般视设备而定需5至40分钟),此后经中和处理并加入一定量的大苏打(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处理后可将手套以清水漂洗2至3次再烘干。经此法生产的丁腈橡胶医用手套具有定伸应力低手感柔软、强度好,耐老化性能较好、耐磨、耐溶剂性好、耐油性好等许多优点。若要需要可在漂洗工序加入营养液,使手套对皮肤起到一定营养保健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胶料准备混合两种丁腈橡胶胶乳,混合体积比为30∶70~70∶30,且两种丁腈橡胶胶乳中丙烯腈的含量相差3%~10%;B.对胶料进行预硫化,预硫化剂的配比为1~5%的KOH,0.5~2.0%的硫磺、0.6~3.0%的ZnO、0~1.5%的ZDC、0~1.0%的BZ、0.6~2.5%的钛白粉;C.成型;D.硫化;E.表面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丁腈橡胶胶乳分别为日本的NK220丁腈胶乳和英国的SYNTHMER 6311丁腈胶乳,混合比为50∶50。3.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丁腈橡胶医用手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胶料准备:混合两种丁腈橡胶胶乳,混合体积比为30∶70~70∶30,且两种丁腈橡胶胶乳中丙烯腈的含量相差3%~10%;B.对胶料进行预硫化,预硫化剂的配比为:1~5%的KOH ,0.5~2.0%的硫磺、0.6~3.0%的ZnO、0~1.5%的ZDC、0~1.0%的BZ、0.6~2.5%的钛白粉;C.成型;D.硫化;E.表面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松茂何大民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嘉力手套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