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包括浪涌吸收电路、三相整流电路、脱扣器、可控硅驱动电路、降压稳压电路、试验电路、零序电流互感器;还包括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阈值比较电路、延时设定电路;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连接,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阈值比较电路、延时设定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延时设定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本设计电路打破常规,完全利用常规的电子器件搭建新的漏电保护平台,该保护电路以模拟电路为主设计,在电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上胜过专用芯片为主的保护电路,并且成本更低,性能上更优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包括浪涌吸收电路、三相整流电路、脱扣器、可控硅驱动电路、降压稳压电路、试验电路、零序电流互感器;还包括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阈值比较电路、延时设定电路;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连接,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阈值比较电路、延时设定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延时设定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本设计电路打破常规,完全利用常规的电子器件搭建新的漏电保护平台,该保护电路以模拟电路为主设计,在电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上胜过专用芯片为主的保护电路,并且成本更低,性能上更优越。【专利说明】一种剩余电流保护电路
本技术设计一种保护电路,具体是一种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属于低压电路保护
。
技术介绍
—种剩余电流保护电路是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及电气设备损坏的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中国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并首先在农村低压电网中推广应用的,经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形成一个品种完善、规格齐全,符合IEC国际标准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产品系列。在低压电网的安全保护中,尤其是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剩余电流保护电路按照动作方式可以分为电磁式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和电子式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其中电子式剩余电流保护电路按照其动作时间可以分为一般型电子式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和延时型电子式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延时型电子式剩余电流保护电路专门设计的对某一剩余动作电流值能达到一个预定的极限不动作时间的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延时型剩余电流保护器主要作为主干线或分支线的保护装置,可以与终端线路的保护装置配合,达到选择性保护的要求。现实应用中通常采用以M54123、M54133和M54134或者单片机为主的电路形式,以中国专利号CN202260390U为例,其公开了一种可靠性高的延时型剩余电流保护器,包括外壳、进线端、出线端、空气开关,还有输入保护电路、漏电检测电路、脱扣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经电源电路与漏电检测电路相连,漏电检测电路经脱扣触发延时电路与脱扣控制电路相连。所说的电源电路由熔断器(F1-F3)、整流二极管(D1-D13)、限流电阻(R1、R7)、电容(C2、C3、C10)和稳压管(VZl)组成。所说的脱扣触发延时电路由二极管(D15-D16)、电阻(R4、R5)和集成电路(IC2)组成。但是该集成电路芯片集成度高出现问题很难查找,需要全部替换,而且工作温度范围比较窄,影响产品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中漏电检测保护电路普遍采用以专用芯片M54123、M54133和M54134为主的电路形式,从而提供一种以常规的电子器件搭建新的漏电保护平台,该保护电路以模拟电路为主设计,在电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上胜过以专用芯片为主的保护电路,并且成本更低,性能上更优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包括:浪涌吸收电路,输入端分别连接三根相线;三相整流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浪涌吸收电路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脱扣器连接;脱扣器,与可控硅驱动电路和降压稳压电路依次连接,所述降压稳压电路输出工作电压;零序电流互感器,设置在三相电源上;还包括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阈值比较电路,延时设定电路;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连接,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阈值比较电路、延时设定电路依次连接,所述阈值比较电路和延时设定电路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所述降压稳压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延时设定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所述延时设定电路设置有滑动开关,并通过所述滑动开关选择三个不同的电阻,使与其串联的电容可选择不同的放电时间,以达到延时可控的目的。所述电容为钽电容。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中的二极管D10、电阻R18、电容C5并联后连接到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所述二次侧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lB的正向输入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24、电容C7、电阻R20连接到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电容C7和电阻R24的中间点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lB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17连接到电阻20和电容C7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UlB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ll的阳极,二极管Dll的阴极构成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串联的电阻R15、R16与电容C4并联在所述运算放大器UlB的反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两端,运算放大器UlC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32连接在电阻Rl7与电阻R20之间,运算放大器UlC的输出端连接到二极管Dll的阳极,运算放大器UlC的输出端还通过并联的电阻R39和电容C12连接到其反向输入端上,电阻R35、R40、R41并联且一端分别与滑动开关SI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并联点接地并通过电阻R36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UlC的反向输入端,所述滑动开关SI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所述阈值比较电路中电阻R30 —端为所述阈值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30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lD的反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37与电容(:11并联后一端连在电阻1?30和运算放大器UID的反向输入端之间,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lD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21连接到所述降压稳压电路输出端,电阻R38、R42串联后与电容ClO并联并且通过并联点接地,其另一并联点接在电阻R21与运算放大器WD的正向输入端之间,运算放大器UlD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1构成所述阈值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lD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25连接到运算放大器WD的正向输入端。所述延时设定电路中有电阻R29与二极管D12并联,其并联点构成所述延时设定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2的阳极与电阻R31连接,电阻R26、R27、R28并联并与滑动开关S2连接后并联在电阻R29两端,电容C9的正极和二极管D12的阴极相连接,其负极通过串联的电阻R34、R19连接到所述降压稳压电路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l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19、R34之间,运算放大器Ul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到电阻R29与二极管D12的并联点,运算放大器UlA的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UlA的正极连接到所述降压稳压电路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lA的输出端为所述延时设定电路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lA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23连接到其正向输入端上。 还包括报警输出电路,所述报警输出电路由电阻R33、三极管Q3组成的,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3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UlA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外接警报器。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为双可控硅驱动电路,电容Cl 一端与三相整流电路中D1、D2、D3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脱扣器连接,电阻R2、R43串联后与电容Cl并联,可控硅Tl的阳极与可控硅T2的阴极串联连接后与电阻R2、R43并联,可控硅Tl与可控硅T2的中间点与电阻R2、R43的中间点连接,可控硅T2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8连接到可控硅Tl、T2中间点,所述控制极还通过电阻R3、二极管D5连接到所述降压稳压电路,可控硅Tl的控制极与并联的电容C3和电阻R12连接并通过其连接到可控硅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剩余电流保护电路,包括:浪涌吸收电路,输入端分别连接三根相线;三相整流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浪涌吸收电路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脱扣器连接;脱扣器,与可控硅驱动电路和降压稳压电路依次连接,所述降压稳压电路输出工作电压;零序电流互感器,设置在三相电源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阈值比较电路,延时设定电路;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连接,所述电流设定与信号放大电路、阈值比较电路、延时设定电路依次连接,所述阈值比较电路和延时设定电路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所述降压稳压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延时设定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模,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