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触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526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弧形顶板和至少一个侧板,所述弧形顶板与所述侧板一体成型,并且所述侧板沿所述弧形顶板的侧面向所述弧形顶板的内侧延伸,在与电子装置的机壳进行组装时能够减少触控面板操作面与电子装置机壳之间的接缝,不会产生汗液、脏污等残留及细菌滋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组件包括所述触控面板和至少设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弧形顶板内侧的导电膜,其不仅外形美观,具有一定的3D显示效果,此外导电层可挠性良好,在弯折处不易发生龟裂,触控及用户体验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弧形顶板和至少一个侧板,所述弧形顶板与所述侧板一体成型,并且所述侧板沿所述弧形顶板的侧面向所述弧形顶板的内侧延伸,在与电子装置的机壳进行组装时能够减少触控面板操作面与电子装置机壳之间的接缝,不会产生汗液、脏污等残留及细菌滋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组件包括所述触控面板和至少设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弧形顶板内侧的导电膜,其不仅外形美观,具有一定的3D显示效果,此外导电层可挠性良好,在弯折处不易发生龟裂,触控及用户体验效果良好。【专利说明】触控面板及触控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包含该触控面板的触控组件。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很多电子装置,如smart phone、pad等触摸屏,其外部结构主要由触控面板I及机壳2组成,通常需要通过胶合等方式将触控面板I及机壳2组合成一体,其中触控面板I朝向用户一侧从而形成操作面4。然而,这种结构会在触控面板I的操作面4与机壳2的连接处形成较多接缝3(图中的箭头标注处),由于接缝3位于触控面板I操作面的边缘,不仅影响美观及用户体验,此外用户在滑动手指时产生的汗液及脏污等容易在接缝3处残留,进而滋生细菌,影响用户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在与电子装置的机壳进行组装时能够减少触控面板操作面与电子装置机壳之间的接缝,此外其外形美观,还具有一定的3D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组件,其触控面板操作面与机壳之间不具有或者具有较少的接缝,此外其导电层具有良好的挠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弧形顶板和至少一个侧板,所述弧形顶板与所述侧板一体成型,并且所述侧板沿所述弧形顶板的侧面向所述弧形顶板的内侧延伸。本专利技术中,如无特别说明,所述内侧为所述触控面板与电子装置机壳组装时朝向所述机壳(即所述电子装置内部)的一侧,相应地,所述外侧为所述触控面板与电子装置机壳组装时背向所述机壳(即所述电子装置内部)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其与电子装置(如触摸板)的机壳进行组装时,由于其弧形顶板的至少一侧面向下延伸有侧板,该侧板位于电子装置的侧面,不仅美观,而且减少了触控面板操作面与电子装置机壳之间的接缝。此外,弧形顶板(特别是拱形顶板)还可以使该触控面板具有一定的3D显示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弧形顶板具有内表面(即位于内侧的表面)、外表面(即位于外侧的表面)以及四个侧面,所述侧面位于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并且所述四个侧面中,两个侧面位于所述弧形顶板长度方向,另两个侧面位于所述弧形顶板宽度方向。优选的,所述弧形顶板为拱形顶板。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为一个,其自所述弧形顶板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弧形顶板的内侧延伸。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为两个,并且所述两个侧板分别自所述弧形顶板长度方向的两个相对侧面向下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侧板为平板或弧形板。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为弧形板,并且其与所述弧形顶板之间平滑连接。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为两个,两个侧板可以分别为平板和弧形板,也可以同时为平板或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可以是拱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弧形顶板和所述侧板的材料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顶板与所述侧板的厚度相同,厚度为0.3mm-1.0mm。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顶板的宽度为20mm-200mm ;所述侧板的宽度为2mm-20mm ;所述触控面板的长度为20mm-200mm。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弧形顶板和所述侧板通过注塑成型或热压成型工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成型工艺包括:将熔融态的所述材料注入模具中并冷却成型,其中所述模具的温度高于所述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材料为玻璃,所述注塑成型具体包括:将熔融态的玻璃注入模具腔室中并冷却成形,其中模具腔室的内部温度比玻璃的玻璃转化温度高至少50°C,其可以防止骤然冷却使触控面板产品产生变形。进一步地,所述热压成型工艺包括:通过加热使所述材料软化并使模具的上模温度和下模温度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再将软化的材料置于模具中并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成型。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材料为玻璃,所述热压成型具体包括:通过加热使玻璃软化,其中加热的温度可以为1100-1250°C,加热时间可以为1-2分钟,并且通过加热使热压成型模具的上模温度控制在400-450°C,下模温度控制在430-630°C ;再将软化的玻璃置于具有成型曲面的下模中,然后将上模和下模闭合,在压力为3.5-5.5MPa下热压5-60S进行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其可以是根据所需尺寸直接注塑成型或者热压成型得到的小片结构(即单一的具体尺寸的触控面板结构),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或者热压成型先得到大片结构,再按照所需尺寸进行切割加工,制得所需的小片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侧板的内侧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用于从侧面遮蔽电子装置的内部结构,所述弧形顶板或者另一侧板与弧形顶板共同构成立体的可视区,从而使该触控面板获得一定的3D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面板具有两个侧板,在所述两个侧板的内侧均设有遮光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组件,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和至少设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弧形顶板内侧的导电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组件,在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导电膜之间还包括透明光学胶层,其用于将所述导电膜贴合于所述弧形顶板内侧。可以通过在所述触控面板的弧形顶板内侧涂覆光学胶,并使光学胶固化以形成所述透明光学胶层,其中所述光学胶可以是有机硅橡胶、丙烯酸型树脂及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组件,所述导电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和设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侧的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可以是透明半导体镀层,如氧化铟锡(ΙΤ0),所述透明导电层可以设于所述透明基材层的任意一侧。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基材层附着于所述透明光学胶层表面(即所述透明导电层朝向所述触控面板的内侧);由于透明半导体镀层具有较好的抗压性,但抗拉性不佳,因此将透明导电层朝向面板的内侧可以防止透明导电膜在弧形顶板与侧板的连接处弯折而发生龟裂,此外其上设有的保护层可以防止透明导电层被刮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组件,所述导电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和设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一侧的导电网格,其中所述导电网格由相互交叉的导电丝线构成。由于导电网格具有良好的可挠性,因此所述导电网格可以设于所述透明基材层的任意一侧。所述导电网格之间相互间隔,从而形成多个平行并且相互间隔设置的导电电极。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丝线的线宽< 5um;所述导电网格可以为规则网格或随机网格,其中所述规则网格可以为正方形网格、矩形网格、菱形网格或正六边形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的透光率> 90% ;所述导电丝线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导电高分子、石墨烯、碳纳米管或氧化铟锡。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丝线的材料为金属,所述金属包括,金、银、铜、铝、镍、锌或任意两者或两者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顶板和至少一个侧板,所述弧形顶板与所述侧板一体成型,并且所述侧板沿所述弧形顶板的侧面向所述弧形顶板的内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唐根初唐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