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526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包括:第一电容触控板、第二电容触控板,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之间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绑带,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上分别设置有绑带,用于双手进行穿戴。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为显示设备。所述第二电容触控板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设置有工作组件。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第二电容触控板均采用被蚀刻的ITO层,所述ITO层通过蚀刻形成多个水平和垂直电极。通过上述两个电容触控板、显示设备和工作组件等的协同作用,使用者的双手不仅能够自由活动,而且按键的准确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包括:第一电容触控板、第二电容触控板,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之间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绑带,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上分别设置有绑带,用于双手进行穿戴。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为显示设备。所述第二电容触控板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设置有工作组件。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第二电容触控板均采用被蚀刻的ITO层,所述ITO层通过蚀刻形成多个水平和垂直电极。通过上述两个电容触控板、显示设备和工作组件等的协同作用,使用者的双手不仅能够自由活动,而且按键的准确率更高。【专利说明】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键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使用更多的是物理键盘,但现有的物理键盘体积大,双手必须在一个键盘上操作,虽然准确率高,但是不仅笨重而且没法随身携带,更不可能双手自由活动。物理键盘的缺陷显而易见,人们通过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制造出了虚拟键盘,比如激光虚拟键盘、基于视频的手势识别虚拟键盘、仿生表面肌电信号虚拟键盘、微软的surface触控键盘等,但现有的虚拟键盘需要额外的设备来提供摄像头或者激光来实现键盘的功能,虽然方便携带而且双手能自由活动但是准确率不高。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使使用者的双手能够自由活动且按键的准确率更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包括:第一电容触控板、第二电容触控板,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之间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绑带,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上分别设置有绑带,用于双手进行穿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为显示设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包括:T、G、B、R、F、V、E、D、C、W、S、X、Q、A和Z键。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设备内嵌入有操作系统。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容触控板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设置有工作组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包括:Υ、U、H、J、N、Μ、1、K、O、L和P键。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组件包括:数据处理器、电池、无线设备、存储芯片、外界设备扩展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第二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均为五层复合玻璃屏,包括:第一 PET层、第一 ITO层、OCA层、第二 ITO层和第二 PET层,所述第一 ITO层附着于第一 PET层的下表面;所述OCA层位于第一 ITO层与第二 ITO层之间,用以隔开第一 ITO层与第二 ITO层;所述第二 ITO层附着于第二 PET层的上表面。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键盘一分为二,通过设置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且在每个电容触控板上都设置有绑带,方便双手进行穿戴,因为两个电容触控板是分开独立的两个设备,所以双手能够很好的自由活动;本专利技术将二十六个字母按照传统键盘上的物理位置分别布置在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上,且每个电容触控板采用被蚀刻的ITO层,这些ITO层通过蚀刻形成多个水平和垂直电极。当手指接触触摸屏时,手指作为导体,会和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内的ITO层形成外部电容,外部电容和ITO层自有的内部电容形成并联电路,改变内部电容的容量。通过高频交流电检测内电容容量的改变,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通过触摸点的位置来确定触摸点是落在哪个字母按键上,进而实现准确的输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板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用户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时,手指与电容触控板之间形成的并联电路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 PET 层; 2-第一 ITO 层; 3-0CA 层;4-第二 ITO层; 5-第二 PET层; 6-电容触控板;11-第一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12-第二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61-第一电容触控板`;62-第二电容触控板;7-绑带;8-手指;9-内部电容;10-外部电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包括:第一电容触控板61和第二电容触控板62,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未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第一电容触控板61”和“第二电容触控板62”统称为“电容触控板6”),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61和第二电容触控板62之间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11和第二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12的触控区域构造相同,都是优选一块五层复合玻璃屏,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PET层I(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第一 ITO 层 2( 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0CA层3 (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第二 ITO层4和第二 PET层5,所述第一 ITO层2附着于第一 PET层I的下表面;所述OCA层3位于第一 ITO层2与第二 ITO层4之间,用以隔开第一 ITO层2与第二 ITO层4 ;所述第二 ITO层4附着于第二 PET层5的上表面。第一 PET层I的下表面和第二 PET层5的上表面都涂有ITO层,作为导电层,中间用绝缘材料OCA层3隔开。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61和第二电容触控板62上分别设置有绑带7,用于双手进行穿戴。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采用在电容触控板6 (包括第一电容触控板61和第二电容触控板62)的两端缝合具有弹性且透气的布(此处的布即为所述绑带7),这样能将电容触控板6穿戴在双手上,在使用时,不一定需要把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61和第二电容触控板62都摆放在某个支撑物上,双手在空中也可以完成敲字,有效的利用了空间,节省了支撑物的使用面积。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61的正面为键盘面,背面(未图示)为显示设备。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61的键盘面包括:T、G、B、R、F、V、E、D、C、W、S、X、Q、A和Z键。上述这些字母键都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的键盘面11,每个按键都有其固定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61背面的显示设备用于显示使用者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键盘时的输入内容;作为优选,所述显示设备内嵌入有一个操作系统,可以用来观看视频、播放音乐和显示办公文件等;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61背面还包括有电池,用于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手穿戴式电容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触控板、第二电容触控板,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之间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绑带,所述第一电容触控板和第二电容触控板上分别设置有绑带,用于双手进行穿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鸰李建军李冬王砚文曾德文李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