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注塑模腔,上模的顶部开设注料孔,所述的上模和下模本体内开设凹槽结构,其内安设电热元件,所述的电热元件由导线引出后,由外置的电热装置控制其升温速度、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合理,上、下模内增设的电热元件可配合外置的电热装置进行使用,有效的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同时,电热元件布置合理,封装到位,有利于模具的迅速加热和稳定的控温,有利于制取理想的注塑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注塑模腔,上模的顶部开设注料孔,所述的上模和下模本体内开设凹槽结构,其内安设电热元件,所述的电热元件由导线引出后,由外置的电热装置控制其升温速度、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等。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合理,上、下模内增设的电热元件可配合外置的电热装置进行使用,有效的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同时,电热元件布置合理,封装到位,有利于模具的迅速加热和稳定的控温,有利于制取理想的注塑产品。【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加热、保温性能突出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属于模具
。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注塑模具种类繁多,依照其成型特性可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和热塑性塑胶模具;依照其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注射模等。在注塑过程中,模具的温度变化会对不同材料带来不同的影响。对热塑性塑料而言,模具温度高一点有利于改善表面质量和流动性,但会延长冷却时间和注塑周期;模具温度低一点可降低在模具内的收缩,但会增加脱模后注塑件的收缩率;而对热固性塑料来说,高一点的模具温度会减少循环时间。由此可见,模温对控制注塑工艺的成本及质量均非常关键。在现行技术中,温模机是常用的温度调节装置,对模具的调温和控温效果显著。但温模机作的作用对象是整个模具体,加热和温控的效率较低,模温机成本较高,实用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合理,上、下模内增设的电热元件可配合外置电热装置进行使用,有效的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且电热元件布置合理,模具加热和控温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注塑模腔,上模的顶部开设注料孔,所述的上模和下模本体内开设凹槽结构,其内安设电热元件,所述的电热元件由导线引出后,由外置的电热装置控制其升温速度、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凹槽结构为弧形槽,其圆心角约为30°。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凹槽结构与注塑模腔的距离约为1.2-1.5cm,其深度约为模体厚度的3/5,宽度约为0.6-0.8cm。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凹槽结构的数量通常为2个或4个,并均布在模体内。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模内的凹槽结构开口在上表面,下模内的凹槽结构开口在下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热元件封装在凹槽的内侧表面上,凹槽内的间隙使用耐热料进行填充。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热料的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硅树脂和云母粉,稀释剂选用二缩水甘油醚。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合理,上、下模内增设的电热元件可配合外置的电热装置进行使用,有效的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同时,电热元件布置合理,封装到位,有利于模具的迅速加热和稳定的控温,有利于制取理想的注塑产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温控注塑模具中上模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上模,2、下模,3、注塑模腔,4、注料孔,5、凹槽,6、电热元件,7、导线,8、耐热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温控注塑模具中上模的俯视图;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合模时形成注塑模腔3,上模I的顶部开设注料孔4,所述的上模I和下模2本体内开设凹槽5结构,其内安设电热元件6,所述的电热元件6由导线7引出后,由外置的电热装置控制其升温速度、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等。本专利技术提及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中,凹槽5结构为弧形槽,其圆心角约为30° ;凹槽5结构与注塑模腔3的距离约为1.2-1.5cm,其深度约为模体厚度的3/5,宽度约为0.6-0.8cm ;凹槽5结构的数量通常为2个或4个,并均布在模体内;凹槽5结构的设计准则是在确保整个模具体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更有利于电热元件的布置以及达到模具体更为高效的加热及调温效果。上模I内的凹槽5结构开口在上表面,下模2内的凹槽5结构开口在下表面;电热元件6封装在凹槽5的内侧表面上,其工作面紧贴凹槽5的内侧表面;凹槽5内的间隙使用耐热料8进行填充;耐热料8的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硅树脂和云母粉,稀释剂选用二缩水甘油醚,该填料具有良好的耐热和绝缘性能,使电热元件6的使用更为安全、高效。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其特点是:该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合理,上、下模内增设的电热元件可配合外置的电热装置进行使用,有效的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同时,电热元件布置合理,封装到位,有利于模具的迅速加热和稳定的控温,有利于制取理想的注塑产品。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注塑模腔,上模的顶部开设注料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和下模本体内开设凹槽结构,其内安设电热元件,所述的电热元件由导线引出后,由外置的电热装置控制其升温速度、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结构为弧形槽,其圆心角约为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结构与注塑模腔的距离约为1.2-1.5cm,其深度约为模体厚度的3/5,宽度约为0.6-0.8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结构的数量通常为2个或4个,并均布在模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内的凹槽结构开口在上表面,下模内的凹槽结构开口在下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元件封装在凹槽的内侧表面上,凹槽内的间隙使用耐热料进行填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热料的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硅树脂和云母粉,稀释剂选用二缩水甘油醚。【文档编号】B29C45/26GK103481474SQ201310454795【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专利技术者】葛益军 申请人: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注塑模腔,上模的顶部开设注料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和下模本体内开设凹槽结构,其内安设电热元件,所述的电热元件由导线引出后,由外置的电热装置控制其升温速度、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益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