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260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集流管的横截面由一段圆弧及与圆弧两端衔接的、一边开口的矩形框组成;集流管在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边所在侧壁上设有供扁管插入的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集流管的横截面设计为由圆弧和矩形框组成,并在集流管上开有供扁管插入的插槽,插槽位于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面,由于改变了集流管的横截面形状,扁管插入后不会出现扁管端部到集流管内壁距离不同的情况,避免焊接时焊堵扁管孔;此外,在集流管内壁还设有凸缘,可以有效控制扁管插入深度,避免了冷媒分流不均,提高空调换热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集流管的横截面由一段圆弧及与圆弧两端衔接的、一边开口的矩形框组成;集流管在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边所在侧壁上设有供扁管插入的插槽。本技术将集流管的横截面设计为由圆弧和矩形框组成,并在集流管上开有供扁管插入的插槽,插槽位于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面,由于改变了集流管的横截面形状,扁管插入后不会出现扁管端部到集流管内壁距离不同的情况,避免焊接时焊堵扁管孔;此外,在集流管内壁还设有凸缘,可以有效控制扁管插入深度,避免了冷媒分流不均,提高空调换热效果。【专利说明】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平行流换热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换热效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开始应用在家用空调上,替代传统的铜管翅片式的换热器,在实现空调器高能效的同时还可降低空调器的成本。但是,由于平行流换热器的特殊结构,扁管需插入集流管一定深度,给换热器组装带来一定困难。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集流管10横截面为圆形,集流管10 —侧的圆柱面上设有扁管插槽30。在扁管20插入集流管10上的扁管插槽30时,扁管20插入端的端面其中间部分离集流管10内壁最远,而端面的两端离集流管10内壁最近,如果插入深度不合适,将会导致扁管20插入端面两端的孔被焊堵;此外,现有的这种集流管结构使得扁管20的插入深度也不可控,使得每根扁管20插入的深度会不同,在空调运行过程时,导致冷媒分流不均而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旨在有效控制扁管插入集流管的深度,提高空调换热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横截面由一段圆弧及与所述圆弧两端衔接的、一边开口的矩形框组成;所述集流管在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边所在侧壁上设有供扁管插入的插槽。优选地,所述集流管的内壁设有控制所述扁管插入深度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圆弧所在面与插槽所在面之间的侧面上,且沿集流管长度方向贯穿整个集流管。优选地,所述凸缘靠近矩形框与圆弧衔接处。优选地,所述凸缘的横截面至少为弧形、三角形或矩形。优选地,所述凸缘与所述插槽所在侧壁内表面相距5-10mm。优选地,所述凸缘相对其所在集流管内壁的高度为0.5-1_。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安装在集流管上的扁管及设置在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集流管为如上所述的集流管。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所述集流管的横截面由圆弧和矩形框组成,集流管上开有供扁管插入的插槽,插槽位于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面,由于改变了集流管的横截面形状,扁管插入后不会出现扁管端部到集流管内壁距离不同的情况,避免焊接时焊堵扁管孔;此外,在集流管内壁还设有凸缘,可以有效控制扁管插入深度,避免了冷媒分流不均,提高空调换热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集流管与扁管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集流管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安装有本技术实施例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示意图。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集流管1,所述集流管I的横截面由一段圆弧及与所述圆弧两端衔接的、一边开口的矩形框组成封闭结构;所述集流管I在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边所在侧壁12上设有供扁管2插入的插槽3。具体地,所述集流管I的侧壁包括圆弧所对应的弧形侧壁11,以及矩形框的底部(与圆弧相对)对应的第二侧壁12和矩形框两侧所对应的第三侧壁13。上述供扁管2插入的插槽3设置在矩形框的底部(与圆弧相对)对应的第二侧壁12上。插槽3的大小形状与扁管2的外形尺寸相配合,以利于扁管2的插入和焊接为宜。在安装时,结合图5所示,扁管2从上述插槽3插入集流管I内矩形框所对应的空腔,相比现有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集流管1,本实施例由于增设了矩形框空腔,使得扁管2插入集流管I后,扁管2插入端部各处距离集流管I内侧面可以达到等长,避免焊接时焊堵扁管2孔,同时可以避免冷媒分流不均。进一步地,为了更精确的控制所述扁管2插入集流管I内的深度,本实施例在集流管I的内壁设有控制扁管2插入深度的凸缘4,所述凸缘4位于所述圆弧所在面与插槽3所在面之间的侧面上,即位于上述矩形框两侧所对应的第三侧壁13上,且该凸缘4沿集流管I长度方向贯穿整个集流管I的第三侧壁13。作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上述凸缘4在第三侧壁13上靠近矩形框与圆弧的衔接处。所述凸缘4的横截面可以为弧形、三角形或矩形等。作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凸缘4与所述插槽3所在侧壁(即上述矩形框的底部对应的第二侧壁12)的内表面相距5-10mm。所述凸缘4相对其所在集流管I内壁(即上述矩形框两侧所对应的第三侧壁13内壁)的高度为0.5-lmm。在扁管2从插槽3插入集流管I内时,受凸缘4的作用力,扁管2不能再向集流管I内部伸入,从而使得扁管2插入深度得以控制,避免了冷媒分流不均。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由于改变了集流管I的横截面形状,扁管2插入后不会出现扁管2端部到集流管I内壁距离不同的情况,避免焊接时焊堵扁管2孔;同时集流管I上的凸缘4,起到了控制扁管2插入深度的作用,按设计结构插入扁管2,避免了冷媒分流不均,从而提高了空调换热效果。此外,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安装在集流管I上的扁管2及设置在扁管2之间的翅片5,所述集流管I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集流管1,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的横截面由一段圆弧及与所述圆弧两端衔接的、一边开口的矩形框组成;所述集流管在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边所在侧壁上设有供扁管插入的插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的内壁设有控制所述扁管插入深度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圆弧所在面与插槽所在面之间的侧面上,且沿集流管长度方向贯穿整个集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靠近矩形框与圆弧衔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横截面至少为弧形、三角形或矩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与所述插槽所在侧壁内表面相距 5-10mm。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相对其所在集流管内壁的高度为O. 5-lmm。7.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安装在集流管上的扁管及设置在扁管之间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的横截面由一段圆弧及与所述圆弧两端衔接的、一边开口的矩形框组成;所述集流管在矩形框正对圆弧的一边所在侧壁上设有供扁管插入的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岑晓维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