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754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3:51
列管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封头、管板和列管,壳体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其将腔体分成上、下两个独立的横向腔体,壳体另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纵向布置有纵向隔板、其将该腔体分成两个独立的纵向腔体,其中一个纵向腔体内水平布置有短径横向隔板、将该纵向腔体分隔成独立的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分别对应安装有管程入口、管程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列管式换热器,能在壳程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具有较长的管程距离,增加热交换时间,增强了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列管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封头、管板和列管,壳体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其将腔体分成上、下两个独立的横向腔体,壳体另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纵向布置有纵向隔板、其将该腔体分成两个独立的纵向腔体,其中一个纵向腔体内水平布置有短径横向隔板、将该纵向腔体分隔成独立的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分别对应安装有管程入口、管程出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列管式换热器,能在壳程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具有较长的管程距离,增加热交换时间,增强了换热效果。【专利说明】列管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具体为列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列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两侧安装有管板、并且壳体位于管板外侧通过封头密封,壳体内安装有与壳体轴线平行的列管,列管两端支撑于管板上,壳体两端开有管程入口、壳程出口以及管程出口、壳程入口。现有的列管换热器的管程距离与壳程距离相等,由于壳体的轴向长度受安装空间大小的限制,不宜过长,即壳程距离较短,直接导致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距离短、热交换时间短、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列管式换热器,其能在壳程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具有较长的管程距离,增加热交换时间,增强了换热效果。列管式换热器,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轴向两侧端面由内向外依次安装有管板、封头,所述壳体的内腔一均匀排布有与所述壳体轴线平行的列管,所述列管两端支撑于所述管板,所述管板对应所述列管安装位置开有与所述封头联通的通孔,靠近所述壳体两端,所述壳体分别设有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隔板、长径横向隔板和短径横向隔板,所述壳体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其将腔体分成上、下两个独立的横向腔体,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纵向布置有纵向隔板、其将该腔体分成两个独立的纵向腔体,其中一个所述纵向腔体内水平布置有短径横向隔板、将该纵向腔体分隔成独立的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所述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分别对应安装有管程入口、管程出口。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所述长径横向隔板具体为N块、其中NSS 2的自然数,其将腔体分成(N+1)个各自上、下独立的横向腔体; 两个所述纵向腔体内依次间隔水平布置有N块短径横向隔板、将该独立纵向腔体分隔成(N+1)个独立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所述短径横向隔板和所述长径横向隔板一一对应、并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壳程入口与所述管程入口位于所述壳体同一侧; 所述壳体的内腔一径向两侧、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交错布置有若干个折流板; 所述壳体下侧、靠近所述管程出口处安装有排水口。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其有益效果在于:纵向隔板、长径横向隔板和短径横向隔板具有改变流体方向的作用,管程内流体在短径横向隔板、纵向隔板和长径横向隔板的导流作用下先后经过列管多次,延长了管程的距离,增加了热交换时间,增强了换热效果;同时,折流板的设置可延长壳程流体的流动流程,进一步增加了热交换的时间,增强了换热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C-C向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向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B向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壳体左侧封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壳体右侧封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支架I,长径横向隔板2,通孔3,封头4,纵向隔板5,管板6,壳体7,折流板8,列管9,横向腔体10、11,短径横向隔板12,纵向腔体13,上局部腔体14,下局部腔体15,壳程入口21,壳程出口 22,排水口 23,管程出口 24,管程入口 25 实施例1 一种列管9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7,壳体7轴向两侧端面由内向外依次安装有管板6、封头4,壳体7的内腔一均匀排布有与壳体7轴线平行的列管9,列管9两端支撑于管板6,管板6对应列管9安装位置开有与封头4联通的通孔3,靠近壳体7两端,壳体7分别设有壳程入口 21和壳程出口 22,壳体7 —侧的封头4与对应管板6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2、其将腔体分成上、下两个独立的横向腔体10、11,壳体7另一侧的封头4与对应管板6之间的腔体内纵向布置有纵向隔板5、其将该腔体分成两个独立的纵向腔体30、13,其中一个纵向腔体30内水平布置有短径横向隔板12、将该纵向腔体30分隔成独立的上局部腔体14、下局部腔体15,上局部腔体14、下局部腔体15分别对应安装有管程入口 25、管程出口 24 ;壳程入口 21与管程入口 25位于壳体7同一侧;壳体7的内腔一径向两侧、沿壳体7的轴向方向交错布置有若干个折流板8 ;壳体7下侧、靠近管程出口 24处安装有排水口 23,图1中I为。流体由管程入口 25进入上局部腔体后,顺次通过列管、横向腔体11、列管、纵向腔体13、列管、横向腔体10、列管、下局部腔体15,最终从管程出口 24中流出,期间流体先后经过列管4次,提高了热交换时间,增强了换热效果。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不,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壳体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2、16,将腔体分成3个各自上、下独立的横向腔体18、19,20 ;两个纵向腔体内依次间隔水平布置有2块短径横向隔板12、17、将该独立纵向腔体分隔成4个独立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短径横向隔板12、17和长径横向隔板2、16 —一对应、并位于同一平面上 流体由管程入口 25进入上局部腔体26后,顺次通过列管、横向腔体18、列管、上局部腔体28、列管、横向腔体19、列管、下局部腔体27、列管、横向腔体20、列管和下局部腔体29,最终从管程出口 24流出,期间流体先后经过列管6次,提高了热交换时间,增强了换热效果。【权利要求】1.列管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轴向两侧端面由内向外依次安装有管板、封头,所述壳体的内腔一均匀排布有与所述壳体轴线平行的列管,所述列管两端支撑于所述管板,所述管板对应所述列管安装位置开有与所述封头联通的通孔,靠近所述壳体两端,所述壳体分别设有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其将腔体分成上、下两个独立的横向腔体,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纵向布置有纵向隔板、其将该腔体分成两个独立的纵向腔体,其中一个所述纵向腔体内水平布置有短径横向隔板、将该纵向腔体分隔成独立的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所述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分别对应安装有管程入口、管程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所述长径横向隔板具体为N块、其中N为>2的自然数,其将腔体分成(N+1)个各自上、下独立的横向腔体;两个所述纵向腔体内依次间隔水平布置有N块短径横向隔板、将该独立纵向腔体分隔成(N+1)个独立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所述短径横向隔板和所述长径横向隔板一一对应、并位于同一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列管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轴向两侧端面由内向外依次安装有管板、封头,所述壳体的内腔一均匀排布有与所述壳体轴线平行的列管,所述列管两端支撑于所述管板,所述管板对应所述列管安装位置开有与所述封头联通的通孔,靠近所述壳体两端,所述壳体分别设有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水平布置有长径横向隔板、其将腔体分成上、下两个独立的横向腔体,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封头与对应管板之间的腔体内纵向布置有纵向隔板、其将该腔体分成两个独立的纵向腔体,其中一个所述纵向腔体内水平布置有短径横向隔板、将该纵向腔体分隔成独立的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所述上局部腔体、下局部腔体分别对应安装有管程入口、管程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海波沈平王晶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明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