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样蛋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615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重组人干扰素样蛋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通过基因改组技术获得的重组蛋白,其具有相比天然存在的人干扰素α2b(HuIFN-α2b)而言增强的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编码所述蛋白质的多核苷酸以及含有该多核苷酸的重组载体和宿主细胞。优选地,所述多核苷酸选自其中每个多核苷酸具有与SEQ?ID?No:1至少93%同一的序列的多核苷酸的组,和所述蛋白质选自其中每个蛋白质具有与SEQ?ID?No:2至少85%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组。所述蛋白质和包含所述蛋白质的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对干扰素疗法作出响应的病状,例如病毒疾病和肿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重组人干扰素样蛋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通过基因改组技术获得的重组蛋白,其具有相比天然存在的人干扰素α2b(HuIFN-α2b)而言增强的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本专利技术包括编码所述蛋白质的多核苷酸以及含有该多核苷酸的重组载体和宿主细胞。优选地,所述多核苷酸选自其中每个多核苷酸具有与SEQ?ID?No:1至少93%同一的序列的多核苷酸的组,和所述蛋白质选自其中每个蛋白质具有与SEQ?ID?No:2至少85%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组。所述蛋白质和包含所述蛋白质的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对干扰素疗法作出响应的病状,例如病毒疾病和肿瘤。【专利说明】重组人干扰素样蛋白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780000441.X、申请日为2007年6月2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重组人干扰素样蛋白”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专利
本申请涉及具有人干扰素样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蛋白。背景在本申请中采用在Nature (I)中公布的干扰素(IFN)术语。人干扰素(HuIFN)由Isaacs和Lindenmann在1957年发现(2),其是一个熟知的细胞因子家族,所述细胞因子由各种真核细胞在暴露于各种不同刺激如病毒感染或者接触促细胞分裂原后分泌。IFN可以引起细胞行为的多种变化,包括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以及调节免疫系统(3-7)。HuIFN 分为 6 个亚型,即 IFN-a,IFN-β,IFN-Y,IFN-ω,IFN-ε 和IFN-κ。HuIFN-α (白细胞衍生的干扰素)在人白细胞中产生,而少量HuIFN-β (成纤维细胞衍生的干扰素)在类淋巴母细胞中产生。HuIFN根据其化学和生物学特征进一步分为两大类型,即类型I和类型II。类型I包括IFN-α和IFN-β亚型以及最近发现的IFN-ω,IFN- ε和IFN-κ亚型。类型II只有一个成员:IFN-Y (免疫干扰素)。不同的干扰素亚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HuIFN-β是N-联糖蛋白(8,9),其已被纯化至具有均一性并进行了表征。其大小是不均一的,可能是由于它的糖部分。但是,只存在一个人IFN-β基因,其编码含16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IFN-β与IFN-α的同源性低,共享大约30-40%的同一性。与IFN-β基因的单一性不同,HuIFN-α是由大体上14个基因的多基因家族组成的亚型。由一个或两个氨基酸`差异形成的小变体说明了复等位基因的存在(10)。除了假基因IFNAP22以外,存在13个基因,其编码13种蛋白质。每种蛋白质由165-166个氨基酸组成。IFNA13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与IFNAl蛋白相同。因此,存在12种不同的干扰素-α蛋白:IFNAl、IFNA2、IFNA4、IFNA5、IFNA6、IFNA7、IFNA8、IFNAlO, IFNA14、IFNA16、IFNA17 和IFNA21。IFN-α亚型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同一性通常为80-85% (11)。成熟的IFN-ω与IFN-α种类的家族显示出60%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但其C-末端长了 6个氨基酸。IFN-ω与干扰素-β的相关性更远(共享大约30%的序列同源性)。人IFN-ω没有归类到IFN-α组,这是因为它在抗原性方面与IFN-a不同,以及在其与I型IFN-a受体的相互作用方面不同(12)。IFN-ω由感染了病毒的白细胞分泌,作为人白细胞干扰素的主要组分。成熟的人IFN-ε蛋白含有185个氨基酸,分别与IFN-a 2和IFN-β共享大约33 %和37%的序列同源性(13,14)。IFN- ε的功能和生物物理学特性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详细表征;但是,它像I型干扰素一样发挥作用。IFN-ε也可能在生殖功能上发挥作用(15)。IFN- K是含180个氨基酸的人细胞因子,其是一种最近鉴定的I型IFN。IFN- κ的编码序列与在人中发现的其他I型干扰素具有~30%的同一性。IFN-κ的一个区别性特征是:在未诱导的细胞特别是角质形成细胞中其转录物的可检测的组成性表达。IFN-κ可能通过影响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而在调节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中发挥作用(16)。但是,IFN-κ表现出低的抗病毒活性(17)。人I型干扰素看来似乎结合2个受体亚基,即IFNAR-1和_2,它们广泛分布在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表面。配基的参与诱导了分别耦联至IFNAR-1和-2的酪氨酸激酶TYK2和JAK-1的磷酸化。一旦发生磷酸化,STAT蛋白就从受体上释放出来并形成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18,19)。释放后,STATA的二聚体结合干扰素应答因子9 (IRF-9)(其是一种DNA结合蛋白),从而形成称作IFN刺激的基因因子-3 (ISGF-3)的复合物,其迁移入细胞核中。接着,ISGF-3复合物与在所有IFN可诱导的基因的上游存在的一个DNA元件相结合。这就是所谓的“经典的”信号转导途径。目前不断发现了受I型IFN调控的新的作用方式和生化途径。例如,在所述信号转导途径中PI3K的下游,核因子κ-Β (即-1^8)和?1((:-(1与在用IFN-β孵育的嗜中性粒细胞中观察到的抗凋亡效应相关(20 )。超过300个基因(称作干扰素诱导的基因)对IFN处理起反应。研究最多的IFN蛋白是具有抗病毒特性的那些。例如,2,5寡腺苷酸合成酶家族的酶(0AS-1和-2)催化合成短的寡腺苷酸,其结合并活化RNAseL (为一种切割病毒和细胞RNA的酶),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经DsRNA活化的蛋白激酶(PKR)使翻译抑制因子eIF2a磷酸化,还可导致病毒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最近,还发现PKR是活化转录因子NF- κ B所必需的,NF- κ B是在炎性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调节和凋亡中的中心作用物。Mx (粘病毒抗性)蛋白通过阻止细胞内病毒颗粒的转运或者病毒RNA的转录来抑制RNA病毒的复制。RNA-特异的腺苷脱氨酶(ADAR)将腺苷转化成肌苷,从而造成病毒RNA基因组的超变(21)。HuIFN具有广谱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功能。已经广泛研究了人干扰素的临床潜能,并总结在下面。 在抗肿瘤应用方面,HuIFN可能通过调控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应答而间接地或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或细胞分化而直接地介导抗肿瘤效应(22)。干扰素疗法已经用于治疗各种白血病(23),例如多毛细胞白血病(24)、急性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25-27)、骨肉瘤(28)、基底细胞癌(29)、神经胶质瘤(30)、肾细胞癌(31)、多发性骨髓瘤(32)、黑色素瘤(33)、卡波西肉瘤(23)和何杰金氏病(34)。对于IFN-α与阿糖胞苷(ara_C)、5_FU、羟基脲(hydroxyura)以及IL_2的联合治疗进行了彻底研究,多数都表现出显著好于单独的HuIFN- α的结果(3)。联合HuIFN和替莫唑胺来协同治疗晚期癌症也已经被报道(35)。在抗病毒应用方面,HuIFN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抗病毒疗法,例如,治疗AIDS (36),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37,38),乳头瘤病毒感染(39),疱疹病毒感染(40),病毒性脑炎(41),以及预防鼻炎和呼吸道感染(40)。HuIFN也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抗菌疗法(42),例如,雾化的HuIFN-Y (43)和HuIFN- 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表现出人干扰素样生物学活性的非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其中所述蛋白质选自其中每个蛋白质包含与SEQ?ID?No:2至少85%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毛春生李季枝王凌杜勇刘龙斌徐静张瑞
申请(专利权)人:诺瓦根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