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2507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包括:将香菇菌株接种入装有培养料的塑袋中,经发菌、后熟培养得香菇菌棒;以郁闭度为0.45~0.75的林地作为培菌区,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6~1米的地面挖坑作为培菌坑;将所述香菇菌棒褪去塑膜,置入培菌坑内,以挖出的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覆盖培菌坑,压实,浇透水,进行土层发菌;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气温为4℃~36℃的条件下菌丝培育15~60天,在气温为5℃~30℃时进行出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育香菇的方法出菇产量高,较人工栽培技术的生物学效率提高30%左右;香菇产品接近野生菇风味和口感;无需占用耕地,菌糠废料直接被树根分解利用,保护环境、循环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包括:将香菇菌株接种入装有培养料的塑袋中,经发菌、后熟培养得香菇菌棒;以郁闭度为0.45~0.75的林地作为培菌区,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6~1米的地面挖坑作为培菌坑;将所述香菇菌棒褪去塑膜,置入培菌坑内,以挖出的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覆盖培菌坑,压实,浇透水,进行土层发菌;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气温为4℃~36℃的条件下菌丝培育15~60天,在气温为5℃~30℃时进行出菇。本专利技术的培育香菇的方法出菇产量高,较人工栽培技术的生物学效率提高30%左右;香菇产品接近野生菇风味和口感;无需占用耕地,菌糠废料直接被树根分解利用,保护环境、循环发展。【专利说明】一种林地培育香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香菇的培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林地培育仿野生香菇的方法。
技术介绍
香菇起源于我国,由“砍花传代”逐渐发展到袋料栽培,科学技术的贡献功不可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传统生产技术渐被某些发达国家所超越,实为一大憾事。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香菇为一重要传统品种,尤其在亚洲地区,香菇被消费者的接纳和喜爱程度,远超除双孢菇外的其它品种,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的消费者逐渐喜爱上香菇,因此,我国香菇的出口又多出一条渠道,是为我国菇农的福音。但由于病虫害等问题,香菇在人工栽培生产中使用了大量杀菌、杀虫药物,不可避免的会在产品中存有残留毒素,尤其杀菌药物中的苯类物质、硫类物质等,更是相当严重的污染物质,2001年前后,我国的出口香菇就是因为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导致被退货、被销毁等,损失巨大,仅浙江的一个县就损失亿元之巨,令人震叹;尽管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断呼吁“以防为主”的防治原则,但由于我们的食用菌生产属于千家万户齐上阵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加之近年来的病虫害严重,所以,生产中使用的化学药物,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必须的生产要素;这些化学药物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也使香菇的口感降低,质量下降。另外,现有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占用耕地面积大、需修建菇棚等设施,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仅可还原香菇的野生态生长,还同时具有于树有利生长、于林有利防火、于民有利增收、于菇有利增值等诸多优势,而且,从根本上保障了食品安全;较之直接规范菇农的生产操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有技术上的保障,又有生产上的可行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香菇菌株接种入装有培养料的塑袋中,经发菌、后熟培养得香菇菌棒;(2)以郁闭度为0.45~0.75的林地作为培菌区,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6~I米的地面挖坑作为培菌坑;(3)将步骤(1)所得香菇菌棒褪去塑膜,置入培菌坑内,以步骤(2)挖出的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覆盖培菌坑,压实,浇透水,进行土层发菌;(4)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气温为4°C~36°C的条件下菌丝培育15~60天,在气温为5°C~30°C时进行出菇。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香菇菌株为中高温型、中广温型、中低温型或低温型菌株;优选地,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木屑800~1200份,麦麸80~120份,大豆粉15~25份,石灰粉15~25份,石膏粉8~12份,轻质碳酸韩8~12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木屑1000份,麦麸100份,大豆粉20份,石灰粉20份,石膏粉10份,轻质碳酸钙10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木屑、麦麸、大豆粉均来自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没有污染的非转基因原材料;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木屑为柞木、桦木混合木屑;另外,所用石膏粉不得含有砷等有害成分。优选地,所述塑袋选用规格为双层扁宽17~25厘米、总长45~6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折底袋。另外,步骤(1)中培养料的装袋、对料袋的播种、菌袋发菌、后熟培养等步骤没有特别限定的,均按现有技术。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林地为针叶、阔叶单一树种林地或针叶、阔叶树种混交林地;更优选地,所述针叶树种为油松、黑松、落叶松、马尾松或侧柏,所述阔叶树种为刺槐或桦树;优选地,所述林地的郁闭度为0.70~0.75 ;优选地,所述林地为原生态林地;优选地,所述培菌区面积在1000亩以上,远离村庄3km以上,周边3km无化工、医院、垃圾场以及粉尘企业,林区内无人工种植农作物;优选地,所述培菌坑为深15~25厘米、长15~50厘米、宽12~30厘米的长方形土坑,坑间距为40~70厘米。优选地,步骤(3 )中,所述褪去塑模后的香菇菌棒以整个或半个的形式横向置入培菌坑;优选地,每个培菌坑放一个菌柱;关于菌棒与菌柱的关系,菌棒脱掉塑膜即为菌柱,但是,菌柱并不一定与菌棒等长,菌柱长度可以与菌棒等长,也可以是菌棒长度的1/2、1/3,也可以是菌棒的1/4、甚至1/10等。优选地,所述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在培菌坑上覆盖厚3_4cm。另外,步骤(3)所述土层发菌期间,可根据季节和气候状况适当喷水,令覆土层保持较湿润状态,直到覆土层基本恢复植被。优选地,步骤(4)所述菌丝培育期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优选地,步骤(4)所述出菇期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60%~80%,进一步优选为65%~75%,更进一步优选为70%。优选地,步骤(4)所述出菇期间,掌握六到八分熟采收;进一步优选地,每采收一茬,随即对培菌穴喷浇湿透覆土 ;更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整菌棒培菌穴浇水5~8千克。在步骤(4)中,应当注意,当培菌操作较晚,自然温度下降至:TC以下、甚至低于-10°C后,菌丝培育时间可不予计算,如平泉县某林场,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进入10月中下旬地面即可封冻,直至翌年5月底解冻,该段时间虽然对菌丝培育有相当的益处,但可不算在菌丝培育时间内,只将培菌后封冻前和解冻后出菇前的时间计算在内即可。上述方法中,当林下最低气温保持在15°C以上时,即在气温为15°C~36°C条件下进行菌丝培育,可形成高品质的厚菇;更优选地,所述厚菇子实体生长期间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喷浇水。上述方法还可用于培育花菇,具体地,在培菌区安装工业风扇,对林间进行吹风,并在树间拉设银色反光膜,以使子实体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在有上述设备的培菌区内,以中低温型或低温型香菇菌株制作香菇菌棒,并在5°C~15°C条件下进行菌丝培育及出菇,形成花燕。上述方法所述浇灌培菌穴用水符合GB5084农田灌溉用水标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野生香菇,由上述方法培育而得。术语说明1、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原生态林地包括原始林、经多年演替形成的天然次生林。2、林内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完全覆盖地面的林内郁闭度为I。【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的为郁闭林,0.20以下(不含0.20)的为疏林(即未郁闭林),其中一般以0.20-0.69为中度郁闭,0.70以上为密郁闭】。3、香燕(Lentinula edodes (Berk)Pegler),俗名冬燕、香菌、香蕈,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4、花菇,不是香菇的一个品种,而是同等环境条件下香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香菇菌株接种入装有培养料的塑袋中,经发菌、后熟培养得香菇菌棒;(2)以郁闭度为0.45~0.75的林地作为培菌区,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6~1米的地面挖坑作为培菌坑;(3)将步骤(1)所得香菇菌棒褪去塑膜,置入培菌坑内,以步骤(2)挖出的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覆盖培菌坑,压实,浇透水,进行土层发菌;(4)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气温为4℃~36℃的条件下菌丝培育15~60天,在气温为5℃~30℃时进行出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明峰谭红岩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黄林硒盛菌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