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2448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20:50
一种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和设在其中的抽风式散热器,抽风散热器包括吸热口、涡轮风扇、调速线路板及调速按钮,吸热口与电脑的散热口相连,涡轮风扇通过吸热口将电脑里的热量吸出,调速线路板控制调速按钮,外壳内还设有分隔板将外壳分成密闭的第一、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放置抽风式散热器,第二腔室内设有能量转换器;能量转换器包括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冷却单元、热电转换单元及电能储存单元;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通过导管和第一腔室连通;热电转换单元设于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和冷却单元间;电能储存单元通过导线与热电转换单元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在为电脑散热的同时,对散出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节能环保、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轻薄以及小型化,但是由于笔记本电脑结构紧凑,元器件比较集中,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散热效果差,导致笔记本电脑内的元器件容易加速老化,甚至因温度过高而烧毁。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笔记本电脑散热器,采用抽风的方式将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量抽出,散热性能很好。如中国专利号201020602021.8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通过将外壳的进风口套在电脑的散热口上,通过抽风机将电脑内部的热量强行抽出,实现了抽风散热。但是这种散热器仅是将电脑产生的热量快速排放到空气中进行散热,而排放的热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存在能源浪费的情况,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能在为笔记本电脑提供有效散热的同时,对散出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通过设置能量转换器,采用热电效应器件实现热能到电能的转化,并采用电能储存单元将转化后的电能储存起来,实现为笔记本电脑提供有效散热的同时,对散出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抽风式散热器,所述抽风散热器包括吸热口、涡轮风扇、调速线路板以及调速按钮,所述吸热口与电脑的散热口相连,所述涡轮风扇通过所述吸热口将电脑里的热量吸出,所述调速线路板控制所述调速按钮,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一分隔板,通过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外壳分隔成密闭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放置所述抽风式散热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一能量转换器;所述能量转换器包括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冷却单元、热电转换单元以及电能储存单元;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通过一导管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用于收集所述抽风式散热器排出的热量;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用于在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的温差作用下产生电能;所述电能储存单元通过导线与所述热电转换单元电性相连,用于储存所述热电转换单元所产生的电倉泛。进一步,所述调速按钮包括一加速按钮和一减速按钮。进一步,所述吸热口处套设有橡胶口。进一步,所述分隔板的材料为塑料。进一步,所述热电转换单元和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以及所述冷却单元相连接的部分均采用金属材料。进一步,所述热电转换单元采用半导体热电效应器件。进一步,所述导管在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中的部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导管为圆柱状。本技术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在为笔记本电脑提供有效散热的同时,对散出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节能环保、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能量转换器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表不:100、夕卜壳;1、抽风式散热器;11、吸热口;12、涡轮风扇;13、调速线路板;14、加速按钮;15、减速按钮;2、分隔板;3、能量转换器;31、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2、冷却单元;33、热电转换单元;34、电能储存单元;35、导线;4、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做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一种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包括外壳100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00内的抽风式散热器I,所述抽风散热器I包括吸热口 11、涡轮风扇12、调速线路板13以及调速按钮。所述外壳100内还设有一分隔板2,通过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外壳100分隔成密闭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分隔板2的材料可以选用比较薄塑料,以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所述第一腔室内放置所述抽风式散热器1,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一能量转换器3,所述抽风式散热器I与所述能量转换器3之间通过一导管4相连通。所述能量转换器3包括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冷却单元32、热电转换单元33以及电能储存单元34。所述吸热口 11与电脑的散热口(图中未示出)相连,所述涡轮风扇12通过所述吸热口 11将电脑里的热量吸出。所述吸热口处套设有橡胶口,便于电脑热量的吸出。此外在设计时,因考虑有些电脑的网线位于电脑散热口一侧且散热口有一定高度、且网线不便弯折,故可适当延长橡胶口的长度,以便网线可以从橡胶口上方(或下方)经过。所述调速线路板13控制所述调速按钮,以实现对所述抽风散热器I散热功率大小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速按钮包括一加速按钮14和一减速按钮15。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旋钮的方式,通过向不同方向旋转来调整散热功率大小。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通过所述导管4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用于收集所述抽风式散热器I排出的热量。由于所述抽风式散热器I抽出的热风只能经过导管4导入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因此,导入的热风流速大、热量集中。所述导管4可以设置为圆柱状,以更好的导通热量。可以在热风在经过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时,使导管4与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接触的面积尽量大。可以将导管在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中的部分采用热传导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可在导管表面镀上Pt金属。在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中也可以不存在导管,仅在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另一端设置废气出口。只要使热气尽可能将热量传递在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表面,也即尽可能将热量传递在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中和热电转换单元33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所述废气最终仍通过导管4输出,为了尽量提高热量转换效率,可将导管4在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中绕动布置,以增大导管4与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的接触面积。所述热电转换单元33设置于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和所述冷却单元32之间,用于在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和所述冷却单元32之间的温差作用下产生电能。如图2所示,冷却单元32位于上部,中间为热电转换单元33,下部为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所述热电转换单元33和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31以及所述冷却单元32相连接的部分均采用金属材料,使得在热电转换单元33与其它两者连接部分有足够的热量传递。即热电转换单元31和所述热能转换与收集单元31连接部分温度高,和所述冷却单元32连接部分温度低,从而形成温差,根据塞贝克效应使得热电转换单元33上下两端产生电势差,也即产生电能。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热电转换单元33可以采用半导体热电效应器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电转换单元33也可采用金属材料,利用金属的热电效应。如热电偶就采用了该原理,利用两种金属之间温度不同产生电势差。所述电能储存单元34通过导线35与所述热电转换单元33电性相连,用于储存所述热电转换单元33所产生的电能。如图2所示,所述电能存储单元34的安放在所述热电转换单元33的上方。所述电能储存单元34也可为利用充电电路对蓄电池充电的装置。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抽风式散热器,所述抽风散热器包括吸热口、涡轮风扇、调速线路板以及调速按钮,所述吸热口与电脑的散热口相连,所述涡轮风扇通过所述吸热口将电脑里的热量吸出,所述调速线路板控制所述调速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一分隔板,通过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外壳分隔成密闭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放置所述抽风式散热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一能量转换器;?所述能量转换器包括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冷却单元、热电转换单元以及电能储存单元;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通过一导管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用于收集所述抽风式散热器排出的热量;?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用于在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的温差作用下产生电能;?所述电能储存单元通过导线与所述热电转换单元电性相连,用于储存所述热电转换单元所产生的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储电的抽风式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抽风式散热器,所述抽风散热器包括吸热口、涡轮风扇、调速线路板以及调速按钮,所述吸热口与电脑的散热口相连,所述涡轮风扇通过所述吸热口将电脑里的热量吸出,所述调速线路板控制所述调速按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一分隔板,通过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外壳分隔成密闭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放置所述抽风式散热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一能量转换器;所述能量转换器包括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冷却单元、热电转换单元以及电能储存单元; 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通过一导管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用于收集所述抽风式散热器排出的热量; 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用于在所述热能交换与收集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的温差作用下产生电能; 所述电能储存单元通过导线与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清潘娜陆毓攲王贝妮龚启林贞汛陈倩倩黄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