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过线板组件,包括设置在前电缆室中的前二次过线板、设置在后电缆室中的后二次过线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和所述后二次过线板之间的二次过线沿板;通过设置前二次过线板、后二次过线板以及二次过线沿板使电缆在前电缆室与后电缆室中均被集中收纳,保证了当前二次过线板与后二次过线板不在同一水平高度时二次过线沿板能够起到收纳进入后电缆室中电缆的作用,使得柜体内部结构简单,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过线板组件,包括设置在前电缆室中的前二次过线板、设置在后电缆室中的后二次过线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和所述后二次过线板之间的二次过线沿板;通过设置前二次过线板、后二次过线板以及二次过线沿板使电缆在前电缆室与后电缆室中均被集中收纳,保证了当前二次过线板与后二次过线板不在同一水平高度时二次过线沿板能够起到收纳进入后电缆室中电缆的作用,使得柜体内部结构简单,更加安全。【专利说明】过线板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线板组件。
技术介绍
开关柜是一种电设备,外线先进入柜内主控开关,然后进入分控开关,各分路按其需要设置。如仪表,自控,电动机磁力开关,各种交流接触器等,有的还设高压室与低压室开关柜,设有闻压母线。开关柜通常包括前电缆室和后电缆室,电缆通常要由前电缆室进入后电缆室中,电缆在前电缆室和后电缆室中杂乱布置,使柜内结构混乱,不够美观,且混乱的电缆容易发生缠绕、刮碰,导致开关柜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集中收纳电缆功能的过线板组件,使开关柜内部电缆统一规则布置,达到美观与安全的效果。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线板组件,包括设置在前电缆室中的前二次过线板、设置在后电缆室中的后二次过线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和所述后二次过线板之间的二次过线沿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具有前二次过线板进线口与前二次过线板出线口,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出线口朝向所述后电缆室设置;所述后二次过线板具有后二次过线板进线口与后二次过线板出线口,所述后二次过线板进线口朝向所述前电缆室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过线沿板具有二次过线沿板进线口与二次过线沿板出线口,所述二次过线沿板进线口设置在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出线口,所述二次过线沿板出线口设置在所述后二次过线板进线口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二次过线板与后二次过线板成一侧设置有开口、横截面为矩形的筒状结构,其开口一侧朝向柜体一侧壁并扣设在所述柜体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过线沿板设置在所述后电缆室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过线沿板具有与前电缆室和后电缆室之间的隔板相垂直的第一侧边,以及与前电缆室和后电缆室之间的隔板相平行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为一体结构弯折成型。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侧边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侧边平行且方向相反的设置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上设置有二次过线沿板安装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过线沿板安装孔为腰型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过线沿板出线口处的第一侧边向外部延伸设置有与所述后二次过线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过线沿板进线口一侧设置有进线挡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前二次过线板、后二次过线板以及二次过线沿板使电缆在前电缆室与后电缆室中均被集中收纳,并且保证了当前二次过线板与后二次过线板不在同一水平高度时二次过线沿板能够起到收纳进入后电缆室中电缆的作用,使得柜体内部结构简单、美观,更加安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过线板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后二次过线板、二次过线沿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前二次过线板示意图。图5为图4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二次过线沿板示意图。图7为图6俯视图。图8为图6左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二次过线板示意图。图10为图9左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后二次过线板、二次过线沿板安装位置关系不意图。图中:1、柜体;2、隔板;3、仪表室;4、断路器室;5、母线室;6、前电缆室;7、后电缆室;8、前二次过线板;9、后二次过线板;10、二次过线沿板;11、前二次过线板进线口 ;12、前二次过线板出线口 ;13、后二次过线板进线口 ;14、后二次过线板出线口 ;15、二次过线沿板进线口 ;16、二次过线沿板出线口 ;17、第一侧边;18、第二侧边;19、安装侧板;20、二次过线沿板安装孔;21、连接板;22、固定孔;23、进线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1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过线板组件,包括成矩形体状结构的柜体1,柜体I中通过隔板2间隔有仪表室3、断路器室4、母线室5、前电缆室6和后电缆室7,仪表室3、断路器室4、母线室5设置在柜体I上部,前电缆室6和后电缆室7设置在柜体I下部。在前电缆室6中设置有用于统一收纳前电缆室6中的电缆的前二次过线板8,后电缆室7中设置有用于集中收纳由前电缆室6进入后电缆室7中的电缆的后二次过线板9。前二次过线板8与后二次过线板9之间设置有二次过线沿板10,二次过线沿板10用于当前二次过线板8与后二次过线板9不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即电缆进入后电缆室7后无法直接通过后二次过线板9进行集中收纳的时候对电缆进行过渡收纳。如图4所示,前二次过线板8具有前二次过线板进线口 11与前二次过线板出线口12,前二次过线板出线口 12朝向后电缆室7方向设置。如图9所示,后二次过线板9具有后二次过线板进线口 13与后二次过线板出线口14,后二次过线板进线口 13朝向前电缆室6方向设置。如图5、10所示,前二次过线板8与后二次过线板9横截面成一侧设置有开口、横截面为矩形的筒状结构,并且两者均由其开口一侧朝向柜体I的一侧壁的扣设在所述柜体I内部。且前二次过线板8与后二次过线板9均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柜体I的内壁上。如图6至8所示二次过线沿板10具有二次过线沿板进线口 15与二次过线沿板出线口 16,二次过线沿板进线口 15设置在前二次过线板出线口 12处,二次过线沿板出线口16设置在后二次过线板进线口 13处。使得电缆能够依次通过前二次过线板8、二次过线沿板10和后二次过线板9,由前电缆室6进入后电缆室中7。二次过线沿板10具有与前电缆室6和后电缆室7之间的隔板2相垂直的第一侧边17,以及与前电缆室6和后电缆室7之间的隔板2相平行的第二侧边18,并且在第二侧边18的端部与第一侧边17平行且方向相反的设置有安装侧板19,二次过线沿板出线口 16处的第一侧边17向外部延伸设置有与后二次过线板9连接的连接板21,第一侧边17与第二侧边18以及安装侧板19为一体结构弯折成型,在安装侧板19上设置有二次过线沿板安装孔20,连接板21上设置有固定孔22,二次过线沿板10通过二次过线沿板安装孔20以及固定孔22安装在柜体I内部。其中二次过线沿板安装孔20为腰型孔以使二次过线沿板10的安装位置可调。在二次过线沿板进线口 15下方与二次过线沿板10长度方向垂直的设置有进线挡板23,进线挡板23能够防止电缆外露。于本实施例中二次过线沿板10设置在后电缆室7中,但是其设置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后电缆室7,其还可以设置在前电缆室6中,只要其能够两端分别设置在前二次过线板出线口 12和后二次过线板进线口 13处即可。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线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前电缆室中的前二次过线板、设置在后电缆室中的后二次过线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二次过线板和所述后二次过线板之间的二次过线沿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存林,吴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振宏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