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固定汽车座椅的安装座,被固定的汽车座椅的靠背的两侧设有侧翼,还包括对靠背两侧的侧翼交替施加向汽车座椅外侧方向的压力的循环压力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循环压力装置对侧翼施加压力,能够对座椅靠背的侧向耐久性进行试验,从而保证座椅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汽车企业用来对座椅进行耐久性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固定汽车座椅的安装座,被固定的汽车座椅的靠背的两侧设有侧翼,还包括对靠背两侧的侧翼交替施加向汽车座椅外侧方向的压力的循环压力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循环压力装置对侧翼施加压力,能够对座椅靠背的侧向耐久性进行试验,从而保证座椅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适合汽车企业用来对座椅进行耐久性试验。【专利说明】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构件性能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有些汽车座椅的靠背的两侧设置有侧翼,侧翼能够对驾驶员的身体进行约束,保持驾驶员的舒适感。一般情况下,侧翼频繁地与驾驶员的手臂相接触,手臂施加的侧向力不断地冲击侧翼,将可能使侧翼部分发生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座椅靠背的耐久性进行试验,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能够对汽车座椅靠背进行侧向耐久试验,试验结果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不同座椅的测试要求,有较高的适应性,且能满足靠背在不同角度下的测试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固定汽车座椅的安装座,被固定的汽车座椅的靠背的两侧设有侧翼;它还包括对靠背两侧的侧翼交替施加向汽车座椅外侧方向的压力的循环压力装置。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循环压力装置包括与两个侧翼分别结合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相连的第一驱动臂和驱动第一驱动臂运动的第一气缸、与第二弧形板相连的第二驱动臂以及驱动第二驱动臂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还包括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交替工作的控制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 第一弧形板与第一驱动臂间,以及第二弧形板与第二驱动臂间,均通过球铰相连。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为曲拐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臂与第二驱动臂间的夹角为40-180°之间。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的主支撑柱,和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臂及第二驱动臂的副支撑柱;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之一通过球铰机构与主支撑柱连接,所述球铰机构相对于主支撑柱的位置可上下调节;在副支撑柱上设有与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之一滑动配合的滑套,滑套位置可上下调节。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通过循环压力装置对侧翼施加压 力,能够对座椅靠背的侧向耐久性进行试验,从而保证座椅的使用寿命;循环压力装置通过两个弧形板来与侧翼结合,能够较好地模拟手臂外侧与座椅接触的情况,试验结果准确性较高;两个弧形板与驱动臂均用球铰相连,能够使弧形板与座椅靠背之间相对滑动时作用比较柔和,避免座椅被磨破;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是曲拐型,安装方便,能够防止两者运动的干涉;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的分布夹角为40-180°,能够满足不同座椅的测试要求,提高本装置的适应性;采用主支撑柱和副支撑柱能够方便地调整气缸和驱动臂,满足靠背在不同角度下的测试要求。本专利技术适合汽车企业用来对座椅进行耐久性试验。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座;20、滑套;21、第一弧形板;22、第一驱动臂;23、第一气缸;24、第二弧形板;25、第二驱动臂;26、第二气缸;27、控制器;28、主支撑柱;29、副支撑柱;3、汽车座椅;31、靠背;32、侧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它对汽车座椅3的靠背31两侧的侧翼32施加交替作用的压力,从而检测汽车座椅3靠背31的侧向耐久性。本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固定汽车座椅31的安装座I,还包括循环压力装置,该循环压力装置对靠背31两侧的侧翼32交替施加向汽车座椅3的外侧方向的压力。循环压力装置包括与两个侧翼32分别结合的第一弧形板21和第二弧形板24、与第一弧形板21相连的第一驱动臂22和驱动第一驱动臂22运动的第一气缸23、与第二弧形板24相连的第二驱动臂25以及驱动第二驱动臂25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26 ;还包括控制第一气缸23和第二气缸26交替工作的控制器27。第一弧形板21与第一驱动臂22间,以及第二弧形板24与第二驱动臂25间,均通过球铰4相连。控制器27控制第一气缸23和第二气缸26交替动作,可以使靠背31的两个侧翼32交替受力,而且能够确保每次动作的力量一致。第一驱动臂22和第二驱动臂25是曲拐形的结构,它的前端弯曲,这样能够利用靠背31前方较狭小的空间,避免两者发生干涉,并且,第一驱动臂22和第二驱动臂25之间的分布夹角在40-180°之间,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汽车座椅。本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还包括支撑第一气缸23及第二气缸26的主支撑柱28,和支撑第一驱动臂22及第二驱动臂25的副支撑柱29。主支撑柱28和副支撑柱29均设为两根,分别位于安装座I的两侧。第一气缸23或第二气缸26之一通过球铰机构与主支撑柱28连接,它们也可以同时通过球铰机构与主支撑柱28连接,所述球铰机构相对于主支撑柱28的位置可上下调节;在副支撑柱29上设有与第一驱动臂22、第二驱动臂25之一滑动配合的滑套20,滑套20位置可上下调节。滑套20也可以设置为两个,分别与第一驱动臂22、第二驱动臂25配合。通过调节滑套20的高度,并调节主支撑柱28上的球铰机构的高度,能够改变第一驱动臂22或第二驱动部25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以适应靠背31的角度。 通过第一弧形板21和第二弧形板24对侧翼32的压力作用,可以试验侧翼32能否在一定的使用次数内保持完好,得到准确的耐久性数据。【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固定汽车座椅(3)的安装座(1),被固定的汽车座椅(3)的靠背(31)的两侧设有侧翼(3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对靠背(31)两侧的侧翼(32)交替施加向汽车座椅(3)外侧方向的压力的循环压力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压力装置包括与两个侧翼(32)分别结合的第一弧形板(21)和第二弧形板(24)、与第一弧形板(21)相连的第一驱动臂(22)和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臂(22)运动的第一气缸(23)、与第二弧形板(24)相连的第二驱动臂(25)以及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臂(25)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26),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气缸(23)和第二气缸(26)交替工作的控制器(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板(21)与第一驱动臂(22)间,以及第二弧形板(24)与第二驱动臂(25)间,均通过球铰(4)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臂(22)和第二驱动臂(25)分别为曲拐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臂(22)与第二驱动臂(25)间的夹角为40-18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侧向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固定汽车座椅(3)的安装座(1),被固定的汽车座椅(3)的靠背(31)的两侧设有侧翼(3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对靠背(31)两侧的侧翼(32)交替施加向汽车座椅(3)外侧方向的压力的循环压力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超,黄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