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在器件中应用,其中,所述喹啉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为:其中,W、Z、X、Y为碳原子或者氮原子中的一种;Ar1基团为碳原子数为6~14的芳基,Ar2基团为碳原子数为12~30的芳族杂环基。含喹啉类衍生物具有高的发光效率,高的发光效率表明该化合物可作为发光材料或发光主体材料,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其制造成本较低,延长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降低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成本。【专利说明】一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在器件中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在器件中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在下文中,简称为“有机EL器件”)。一般由两个对置的电极和插入在该两个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发光化合物组成。电荷被注入到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中,以形成电子和空穴对,使具有荧光或磷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产生了光发射。对于有机EL材料的研究是从1950年Bernose对含有有机色素的高分子薄膜施加高电流电压观测得到的。1965年,Pope等人首次发现了蒽单晶的电致发光性质,这是有机化合物的首例电致发光现象。1987年,柯达公司的Tang等人发现,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具有分离功能叠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即使在IOV或更小的低电压下也能提供lOOOcd/cm2或更高的高亮度。由于在有机材料中空穴的迁移率显著高于电子迁移率,所以当使用合适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时可以更有效地向发光层传输空穴和电子。另外,当发光层中的空穴密度与电子密度平衡时,可以提高发光效率。当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喹啉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喹啉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为:其中,W、Z、X、Y为碳原子或者氮原子中的一种;Ar1基团为碳原子数为6~14的芳基,Ar2基团为碳原子数为12~30的芳族杂环基。FDA00003772353200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宇,王辉,高春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