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成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189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7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转印成形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将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在转印成形体(10)中,通过在阶梯差部(16)的底壁(20)的表面形成凹凸部(22),当将转印薄膜(24)覆盖于基材(12)时,转印薄膜与阶梯差部(16)之间的空气从底壁(20)的边缘部处的凹凸部(22)的凹部与转印薄膜之间被排出,因此,能够在抑制空气残存于转印薄膜(24)与阶梯差部(16)之间的同时将转印薄膜良好地覆盖于阶梯差部(16)。因而,能够将转印薄膜的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16)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转印成形体。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将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在转印成形体(10)中,通过在阶梯差部(16)的底壁(20)的表面形成凹凸部(22),当将转印薄膜(24)覆盖于基材(12)时,转印薄膜与阶梯差部(16)之间的空气从底壁(20)的边缘部处的凹凸部(22)的凹部与转印薄膜之间被排出,因此,能够在抑制空气残存于转印薄膜(24)与阶梯差部(16)之间的同时将转印薄膜良好地覆盖于阶梯差部(16)。因而,能够将转印薄膜的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16)的表面。【专利说明】转印成形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转印层的转印成形体。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将转印层转印至被转印体(转印成形体)的转印方法。具体而言,将具有转印层和基薄膜(base film)的转印材料与被转印体对置配置,在对转印材料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之后,将基薄膜从转印层剥离,由此,转印层被转印至被转印体。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15945号公报然而,如本专利技术的图7所示,当在被转印体100的外周部形成有阶梯差部102的情况下,存在转印层无法被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的表面的可能性。即,例如,在使用转印薄膜104将转印层转印至该被转印体100的表面时,存在如下的情况:转印薄膜104和阶梯差部102之间的空气未被从阶梯差部102的边缘部完全排出,在转印薄膜104与阶梯差部102之间残存有空气的状态下,转印薄膜104被覆盖于阶梯差部102。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的转印成形体。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具备:基材,该基材具有表面侧构成图案设计面的主体部;阶梯差部,该阶梯差部一体地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外周部,且具有侧壁和底壁,上述侧壁朝上述主体部的板厚方向上的与上述图案设计面相反侧延伸,上述底壁从上述侧壁朝上述主体部的外侧延伸;凹凸部,该凹凸部形成于上述底壁的表面,且从上述侧壁与上述底壁之间的边界到上述底壁的边缘部连续形成;以及转印层,该转印层形成在上述主体部以及上述阶梯差部的表面上。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中,基材具有主体部,在主体部中,表面侧构成图案设计面。并且,在主体部的外周部一体地形成有由侧壁和底壁构成的阶梯差部。该侧壁朝主体部的板厚方向上的与图案设计面相反侧延伸,底壁从侧壁朝主体部的外侧延伸。进而,在主体部以及阶梯差部的表面上形成有转印层。此处,在阶梯差部的底壁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部,凹凸部从侧壁与底壁之间的边界到底壁的边缘部连续形成。由此,例如在使用具有转印层的转印薄膜朝转印成形体转印转印层时,转印薄膜被配置在阶梯差部的底壁上,在凹凸部处的凹部与转印薄膜之间形成有间隙。进而,例如,通过对转印薄膜的表面施加压力,转印薄膜和底壁部之间的空气从阶梯差部的边缘部处的该间隙被排出。因此,能够在抑制空气残存于转印薄膜与底壁之间的同时将转印薄膜覆盖于阶梯差部。因而,能够将转印薄膜的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的表面。对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中,上述凹凸部形成为凹凸状的褶皱图案。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中,由于凹凸部形成为褶皱图案,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对成形基材的模具实施褶皱加工而容易地形成凹凸部。对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在技术方案I或2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中,在上述底壁部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呈平滑状的平滑部。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中,在底壁部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平滑状的平滑部。即,底壁部的表面构成为包括平滑部和凹凸部。由此,例如在将与转印成形体邻接的邻接部件设置在阶梯差部上时,能够使平滑部作为落座面发挥功能。因而,能够将邻接部件稳定地设置于阶梯差部。对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在技术方案I?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中,上述转印成形体形成汽车内饰部件。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中,由于转印成形体被作为汽车内饰部件使用,因此,即便是在汽车内饰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阶梯差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根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能够将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能够容易地在底壁形成凹凸部。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例如在将与转印成形体邻接的邻接部件设置在阶梯差部上而进行组装的情况下能够使平滑部作为落座面发挥功能。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转印成形体,即便是在汽车内饰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阶梯差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转印层良好地转印至阶梯差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成形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中,(A)是示出图1所示的转印成形体的俯视图,(B)是将转印成形体的一部分放大后的侧剖视图(沿着图2的㈧的2B-2B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转印成形体中使用的转印薄膜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将转印层转印至图2的(B)所示的基材的转印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图5中,(A)?(C)是用于说明将转印薄膜覆盖于基材时的说明图。㈧是示出转印薄膜配置在基材的上侧后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示出转印薄膜朝基材侧变位从而与阶梯差部的边缘部抵接后的状态的说明图,(C)是示出转印薄膜覆盖阶梯差部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成形体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对现有技术进行说明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转印成形体;12:基材;14:主体部;16:阶梯差部;18:侧壁;20:底壁;22:凹凸部;23:平滑部;28:转印层。【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成形体10进行说明,接着,对用于制作转印成形体10的转印装置30进行说明。(关于转印成形体10)图1中以立体图示出转印成形体10的一部分。并且,图2的(A)中以俯视图示出转印成形体10的整体,图2的(B)中以放大剖视图示出转印成形体10的一部分。转印成形体10例如是应用于车辆的内饰部件(组装于仪表盘等的装饰板等)的部件。如上述图所示,转印成形体10构成为包括基材12和转印层28。并且,基材12由树脂制作,且具有主体部14和阶梯差部16。主体部14形成为大致梯形板状,在主体部14的外周部一体地形成有阶梯差部16。该阶梯差部16构成为包括侧壁18和底壁20。侧壁18从主体部14朝主体部14的板厚方向一侧(图2的(B)中的箭头A方向侧)延伸,底壁20从侧壁18的前端部朝主体部14的外侧(与主体部14相反侧)延伸,且与主体部14平行配置。即,从侧面观察,阶梯差部16弯曲成大致曲柄状,且阶梯差部16的前端敞开。该底壁20的表面形成为凹凸部22,在凹凸部22实施了梨皮图案、表皮图案等凹凸状的褶皱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棚泽八光社的褶皱标号为TH122的图案或者THl 12的图案)。进而,凹凸部22从侧壁18与底壁20之间的边界到底壁20的边缘部连续形成(参照图1中以点示出的范围)。转印层28形成在主体部14以及阶梯差部16的表面(图2的⑶的箭头B方向侧的面)上,由此,基材12的表面由转印层28装饰,转印成形体10的表面构成图案设计面。此处,转印层28是使用图3所示的转印薄膜24并借助后述的转印装置30形成在主体部14以及阶梯差部16的表面上的。如该图所示,转印薄膜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成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成形体具备:基材,该基材具有表面侧构成图案设计面的主体部;阶梯差部,该阶梯差部一体地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部,且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朝所述主体部的板厚方向上的与所述图案设计面相反侧延伸,所述底壁从所述侧壁朝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延伸;凹凸部,该凹凸部形成于所述底壁的表面,且从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边界到所述底壁的边缘部连续形成;以及转印层,该转印层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阶梯差部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贵茂山田英二月原淳杉坂贤一定松隆辅今枝胜行小川惣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