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自清洁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751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清洁水龙头,包括一进水室,其外部设有与供水管路连接的缸体;所述缸体进水口设有用于启闭进水口的端盖,所述端盖下方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经旋转连接件与上旋转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与位于出水口的下驱动控制开关相对接;所述缸体内孔壁间隔设有轴向滑移导轨;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的外周壁间隔设有与导轨配合工作的导槽;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与上旋转控制开关的接触端面分别设有斜齿和与斜齿相配合的工作锲面,每个工作锲面的两端分别与导槽及斜齿槽相邻接。该自清洁水龙头将水龙头开关设置在水龙头的出水口处,水流出时自动将开关冲洗干净,避免了传统水龙头的二次和交叉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清洁水龙头,包括一进水室,其外部设有与供水管路连接的缸体;所述缸体进水口设有用于启闭进水口的端盖,所述端盖下方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经旋转连接件与上旋转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与位于出水口的下驱动控制开关相对接;所述缸体内孔壁间隔设有轴向滑移导轨;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的外周壁间隔设有与导轨配合工作的导槽;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与上旋转控制开关的接触端面分别设有斜齿和与斜齿相配合的工作锲面,每个工作锲面的两端分别与导槽及斜齿槽相邻接。该自清洁水龙头将水龙头开关设置在水龙头的出水口处,水流出时自动将开关冲洗干净,避免了传统水龙头的二次和交叉污染的问题。【专利说明】自清洁水龙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洁水龙头。
技术介绍
用常规水龙头洗过手后需要再次接触不干净的水龙头开关而使手再次沾上污溃和细菌等,这严重影响了洗手效果,降低了人们的卫生水平而且容易成为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红外感应水龙头是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当人体的手放在水龙头的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的遮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经过集成线路内的微电脑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脉冲电磁阀,电磁阀接受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阀芯来控制水龙头出水;当人体离开红外线感应范围,电磁阀没有接受信号,电磁阀阀芯则通过内部的弹簧进行复位来关闭水龙头。但这类水龙头可靠性较低,内部线路结构易出现故障,且难以维修;除此之外,如遇停电、电压不稳等情况会造成不能正常使用,从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清洁水龙头,将水龙头开关设置在水龙头的出水口处,水流出时自动将开关冲洗干净,避免了传统水龙头的二次和交叉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自清洁水龙头,包括一进水室,所述进水室的外部设有与供水管路连接的缸体,缸体进水口设有用于启闭进水口的端盖,端盖下方设有伸入进水室的顶杆,顶杆经旋转连接件与位于进水室中部的上旋转控制开关连接,上旋转控制开关与位于所述缸体出水口的下驱动控制开关相对接;所述顶杆上套装有压簧以及位于进水室进水口内侧的弹簧座;所述压簧的下端作用于所述顶杆端部以推动所述端盖封住进水口 ;所述缸体与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相配合的内孔壁间隔设有与轴心线平行的轴向滑移导轨;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的外周壁间隔设有与导轨配合工作的轴向滑移导槽;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与上旋转控制开关的接触端面分别设有斜齿和与斜齿相配合的较长工作锲面,上旋转控制开关上的每个工作锲面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其两端的轴向滑移导槽及斜齿槽相邻接,其中轴向滑移导槽与锲面的低端邻接,斜齿槽与锲面的高端邻接,以使上旋转控制开关经下驱动控制开关斜齿沿启盖方向推动而旋转后让斜齿槽扣在所述导轨上端,从而打开进水口。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进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包括上缸体和下缸体,所述上缸体上端通过其外周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端盖直径的外螺纹与供水管路相连接,上缸体下端通过外周部的外螺纹与所述下缸体内周部的内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杆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端盖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连接件为夹在所述顶杆下端面凹槽和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上端面凹槽之间用于减小摩擦力的滚珠。进一步的,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的出水口内通过螺纹旋接有上旋转错位盖,出水口的下方设有嵌入出水口外周部的凹槽内的下旋转错位盖,所述上下旋转错位盖上设有镂空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I)水龙头开关设于出水口,水流出时自动将开关冲洗干净,能够有效解决二次和交叉污染的问题。(2)结构简单,小巧轻便,成本低,易于维护,可靠性高。(3)纯机械结构,不用电,不用感应,操作控制方便,节约用水,很适合于公共场合和家庭等对卫生条件要求高的场合使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清洁水龙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上旋转控制开关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下驱动控制开关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下缸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开关闭合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开关开启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自清洁水龙头,包括一进水室,所述进水室的外部设有与供水管路连接的缸体,缸体进水口设有用于启闭进水口的端盖12,端盖12下方设有伸入进水室的顶杆,顶杆经旋转连接件与位于进水室中部的上旋转控制开关4连接,上旋转控制开关4与位于所述缸体出水口的下驱动控制开关3相对接;所述顶杆上套装有压簧9以及位于进水室进水口内侧的弹簧座10 ;所述压簧9的下端作用于所述顶杆端部以推动所述端盖12封住进水口 ;所述缸体与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3相配合的内孔壁间隔设有与轴心线平行的轴向滑移导轨;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4的外周壁间隔设有与导轨配合工作的轴向滑移导槽;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3与上旋转控制开关4的接触端面分别设有斜齿和与斜齿相配合的较长工作锲面,上旋转控制开关4上的每个工作锲面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其两端的轴向滑移导槽及斜齿槽相邻接,其中轴向滑移导槽与锲面的低端邻接,斜齿槽与锲面的高端邻接,以使上旋转控制开关4经下驱动控制开关3斜齿沿启盖方向推动而旋转后让斜齿槽扣在所述导轨上端,从而打开进水口。进一步的,所述端盖12与进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11。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包括上缸体6和下缸体5,所述上缸体6上端通过其外周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端盖12直径的外螺纹与供水管路相连接,上缸体6下端通过外周部的外螺纹与所述下缸体5内周部的内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杆8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端盖12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连接件为夹在所述顶杆8下端面凹槽和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4上端面凹槽之间用于减小摩擦力的滚珠7。进一步的,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3的出水口内通过螺纹旋接有上旋转错位盖2,出水口的下方设有嵌入出水口外周部的凹槽内的下旋转错位盖1,所述上下旋转错位盖(1、2)上设有镂空孔,通过旋转下旋转错位盖I来改变上下旋转错位盖上镂空孔的重合度,从而调节出水量。该自清洁水龙头使用时运动过程:如图6和图7所示,当往上按动下驱动控制开关3时,在其推动下,上旋转控制开关4沿轴向运动,从而克服压簧9的作用力使端盖12脱离出水口,实现进水,同时上旋转控制开关4上的斜齿槽沿轴向运动超过下缸体内的筋条的高度时,上旋转控制开关4发生旋转运动,使筋条滑入斜齿槽内以防止上旋转控制开关复位,以保持水龙头开启状态;当再次向上按动下驱动控制开关3时,上旋转控制开关4向上运动,当上旋转控制开关4上的斜齿槽沿轴向运动超过下缸体内的筋条的高度时,上旋转控制开关4发生旋转运动,在压簧9的作用下使得筋条滑入上旋转控制开关4上的导槽内,上旋转控制开关实现复位,端盖12封住进水口,水龙头关闭。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清洁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进水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清洁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进水室,所述进水室的外部设有与供水管路连接的缸体,缸体进水口设有用于启闭进水口的端盖,端盖下方设有伸入进水室的顶杆,顶杆经旋转连接件与位于进水室中部的上旋转控制开关连接,上旋转控制开关与位于所述缸体出水口的下驱动控制开关相对接;所述顶杆上套装有压簧以及位于进水室进水口内侧的弹簧座;所述压簧的下端作用于所述顶杆端部以推动所述端盖封住进水口;所述缸体与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相配合的内孔壁间隔设有与轴心线平行的轴向滑移导轨;所述上旋转控制开关的外周壁间隔设有与导轨配合工作的轴向滑移导槽;所述下驱动控制开关与上旋转控制开关的接触端面分别设有斜齿和与斜齿相配合的较长工作锲面,上旋转控制开关上的每个工作锲面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其两端的轴向滑移导槽及斜齿槽相邻接,其中轴向滑移导槽与锲面的低端邻接,斜齿槽与锲面的高端邻接,以使上旋转控制开关经下驱动控制开关斜齿沿启盖方向推动而旋转后让斜齿槽扣在所述导轨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黄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