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及其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649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及其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该生态护坡单元主要由两个上下部分叠合连接且内部中空的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组成,叠合处设有用于封闭该开口的土工布,下层的第二框体设有用于封闭下部开口的土工布。其中:上部的第一框体未叠合下部的第二框体的部分形成第一拼接部,下部的第二框体未叠合上部的第一框体的部分形成第二拼接部,通过至少两个护坡单元的第一拼接部连接第二拼接部形成生态护坡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护坡单元及护坡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维修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及其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该生态护坡单元主要由两个上下部分叠合连接且内部中空的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组成,叠合处设有用于封闭该开口的土工布,下层的第二框体设有用于封闭下部开口的土工布。其中:上部的第一框体未叠合下部的第二框体的部分形成第一拼接部,下部的第二框体未叠合上部的第一框体的部分形成第二拼接部,通过至少两个护坡单元的第一拼接部连接第二拼接部形成生态护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生态护坡单元及护坡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维修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专利说明】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及其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及其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国内众多的河道整治大多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材料修筑硬质护坡。硬质护坡强调河道的防洪功能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但带来诸多的致命缺陷导致河流失去原有的地貌和应力状态,使得一些边坡的稳定性发生了改变,隔绝水土交换造成河岸一侧水体压力与另一侧土壤受压不平衡加剧了岸坡的不稳定性,形成硬质坡岸坡体开裂塌陷缩短了岸坡的使用寿命,同时硬质坡体淡化了河道的资源功能,隔断了水中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破坏了自然河道的生态链,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进而破坏生物链导致河内藻类暴发,影响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护坡是指人工修筑的河岸具有自然河岸原生态特性的护坡。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和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在护坡的同时兼顾了河流生态的修复。其内涵为:1)在满足行洪排涝和通航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岸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2)岸坡为开放式系统,它与周围生态系统密切联系,形成具有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的“会呼吸、能吸收和排放的”坡面;3)恢复河道-岸坡的原生态,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互为食物链的生物共生圈,重建水系原生态系统净化水质;4)截留降雨,延滞径流,调节土壤湿度,减少风力对土壤表面的影响以及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通过拦截、蒸发蒸腾和存储等方式促进土壤水循环。除连锁式铺面砖生态护坡及格宾网石笼生态护坡的非柔性生态护坡技术以外,生态袋作为目前广泛使用柔性生态护坡技术代表,柔性生态护坡系统采用的整体组合结构,系统透水、透气、不透土颗粒,有很好的水环境和潮湿环境的适用性,基本不对结构产生反渗水压力。在对现场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但生态袋柔性生态护坡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因造价过高成为相对明显的缺点业主方承受力下降。同时还具有维护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维修简便且绿色环保的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及其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该生态护坡单元及护坡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维修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包括一第一框体与一第二框体,其中:所述第一框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形成一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框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形成一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有一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土工布;所述第一框体的底部部分叠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框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相互叠合的区域形成一第三开口部,且所述第三开口部设置有一用于封闭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土工布;所述第一框体未与所述第二框体叠合的区域形成一第一拼接部,所述第一拼接部的底部形成一第四开口;所述第二框体未与所述第一框体叠合的区域形成一适配所述第一拼接部的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二拼接部的顶部形成一适配所述第四开口的第五开口。上述方案采用两个框体部分叠合的形式,且设有双层土工布,对于流速、波浪较大的河海堤防,可以缓解其海浪的冲击波,起到缓流效果。具体为:水流从第一开口部进入护坡单元中,通过第四开口和另一护坡单元的第五开口处流入到另一护坡单元的第二框体内,也有少部分水通过第三开口部的土工布渗入到第二框体内,然后通过第二框体的第二开口部的土工布流出。整体上水流由第一框体进入,从第二框体底部渗出,有效的起到消浪作用。另外,第二框体的上下两层土工布的设计,可以有效截留流动水体中的泥沙,起到留沙的作用,第二框体内的留沙对本护坡单元起到稳固作用,还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绿色环保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土工布的孔径为0.05-5_。该孔径的设置考虑留沙效果以及植物生长需要。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框体的侧壁开设有通孔。通孔使得本护坡单元的底层第二框体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空间,保证底层植物根茎可以通过通孔进入相邻的框体内,形成稳固的根茎结构,对护坡单元起到稳固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上设置有一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复数个通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5-15cm。本专利技术一种由生态护坡单元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所述生态护坡结构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生态护坡单元的第一拼接部与第二拼接部相互拼接成型。该生态护坡结构上下表面平整,俯视图上看,形成多个有序排列的空洞,该空洞形成植物的生长空间。同时,可以在护坡单元的第二框体内放置植物种子,第二框体形成供植物生长的基础,形成了和谐环保的生态体系。该连接结构具有维修方便、易于施工等特点,当遇到水流大量冲刷造成塌陷处时,可以及时简单地进行堆积修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生态护坡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生态护坡单元的第一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生态护坡单元的第一框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生态护坡单元的第二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生态护坡单元的第二框体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两个生态护坡单元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生态护坡单元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由多个生态护坡单元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态护坡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护坡单元10包括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其中:第一框体101内部为中空结构,该第一框体101可以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一框体101的顶部形成第一开口部1011。第二框体102内部为中空结构,该第二框体102内部可用于放置植物种子且第二框体102可以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二框体102底部形成第二开口部1021,结合图4、图5所示,该第二开口部1021上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二开口部1021的土工布104,该土工布设计是为了截留流动的水体中的泥沙,起到留沙作用。第二开口部1021上的土工布104可以在浇筑第二框体102的同时浇筑在第二框体102上。第一框体101底部部分叠合连接于第二框体102的顶部,第一框体101与第二框体102相互叠合的区域形成第三开口部1012,第三开口部1012上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三开口部1012的土工布103,该土工布设计是为了截留流动的水体中的泥沙,起到留沙作用。结合图2、图3所示,第一框体101未与第二框体102叠合的区域形成第一拼接部1013,第一拼接部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坡单元包括一第一框体与一第二框体,其中:所述第一框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形成一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框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形成一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有一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土工布;所述第一框体的底部部分叠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框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相互叠合的区域形成一第三开口部,且所述第三开口部设置有一用于封闭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土工布;所述第一框体未与所述第二框体叠合的区域形成一第一拼接部,所述第一拼接部的底部形成一第四开口;所述第二框体未与所述第一框体叠合的区域形成一适配所述第一拼接部的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二拼接部的顶部形成一适配所述第四开口的第五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育龙叶清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纺织产业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