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走式大豆脱荚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机包括中部支撑在行走车轮上的机架,机架的前下部两侧分别装有表面朝下的仿形板、前中部装有朝前呈八字形喂入口的两根扶禾杆、中支撑有一对动力装置驱动外翻旋转的脱荚辊、后下部安置有收集箱;脱荚辊的前端位于两根扶禾杆内端后下部,后端朝上翘起;一对脱荚辊两侧分别装有一个倾斜方向与脱荚辊一致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位于收集箱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出可以在田间行走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大豆脱荚作业的大豆脱荚机,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独特的螺旋片状脱荚辊使摘捋下的豆荚中含有的茎叶杂质少,便于后续清选,且脱荚受力均匀、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走式大豆脱荚机,属于农业机械
。该机包括中部支撑在行走车轮上的机架,机架的前下部两侧分别装有表面朝下的仿形板、前中部装有朝前呈八字形喂入口的两根扶禾杆、中支撑有一对动力装置驱动外翻旋转的脱荚辊、后下部安置有收集箱;脱荚辊的前端位于两根扶禾杆内端后下部,后端朝上翘起;一对脱荚辊两侧分别装有一个倾斜方向与脱荚辊一致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位于收集箱上方。本专利技术创新出可以在田间行走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大豆脱荚作业的大豆脱荚机,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独特的螺旋片状脱荚辊使摘捋下的豆荚中含有的茎叶杂质少,便于后续清选,且脱荚受力均匀、能耗低。【专利说明】自走式大豆脱荚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果实与茎杆脱离的机械,尤其是一种自走式大豆脱荚机,属于农业机械
。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大豆脱荚手工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申请号为20091002661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青大豆脱荚机,该机机架上部设有输送链,下部设有清选风机;输送链的中部装有旋转脱荚装置;脱荚装置由一对位于夹持输送机构内侧的上、下脱荚辊构成,脱荚辊的辊轴上具有间隔分布且径向延伸的柔性脱荚齿,辊轴的轴线与输送方向呈夹角;上、下脱荚辊的柔性脱荚齿相互交错。此外,申请号为201020231865.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豆脱荚机,该机的脱荚辊的辊轴上具有周向间隔分布的脱荚翼,上、下脱荚辊的脱荚翼相对分布。以上两种脱荚机都实现了机械化脱荚,显著提高了工效。但均需要人工将豆杆喂入输送机构,作业实时性差,无法在田间直接脱荚。此外,前者击打脱荚会同时击落茎叶,后者虽有所改善,但交错脱荚翼旋转时的拍捋作用仍难免会使一些茎叶落下,因而给后续的清选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田间实现机械化大豆脱荚作业的自走式大豆脱荚机,从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几乎不会使茎叶脱落的自走式大豆脱荚机,从而大大方便后续的清选作业。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本专利技术自走式大豆脱荚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中部支撑在行走车轮(10)上的机架(6),所述机架(6)的前下部两侧分别装有表面朝下的仿形板(1),所述机架(6)前中部装有朝前呈八字形喂入口的两根扶禾杆(2),所述机架(6)中支撑有一对动力装置驱动外翻旋转的脱荚辊(13),所述机架(6)后下部安置有收集箱(8);所述脱荚辊(13)的前端位于两根扶禾杆(2)内端后下部,后端朝上翘起;所述一对脱荚辊(13)两侧分别装有一个倾斜方向与脱荚辊(13) —致的输送装置(12),所述输送装置(12)的输出端位于收集箱(8)上方。当行走车轮沿着大豆行间前行时,仿形板贴在垄作地块表面,自动调节扶禾杆喂入口的高度,豆杆受扶禾杆扶持,以基本竖直状态从八字形喂入口进入脱荚机的一对脱荚辊之间,豆杆上的豆荚在脱荚辊的旋转捋摘作用下摘落,同时在脱荚辊的外翻离心作用下,被抛到输送装置上之后,输送到收集箱上方,落入收集箱内。这样,创新出可以在田间行走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大豆脱荚作业的大豆脱荚机,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对脱荚辊(13)的辊轴上分别具有左旋和右旋的螺旋片状脱荚翼(15), 所述左旋和右旋螺旋脱荚翼对称分布。使豆荚在进入倾斜的脱荚辊后被螺旋脱荚翼由下至上连续捋摘,不仅脱荚效果好,而且可以减小击打或捋拍作用导致的茎叶落下,便于后续的清选。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输送装置(12)的输出端与收集箱(8)之间还装有清选风机(9)的出风口。因此可以在脱荚之后及时借助风机清除豆叶等轻质杂质。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脱荚辊上盘绕有间隔分布的至少二道柔性脱荚翼。脱荚时多道脱荚翼相继捋摘豆荚,脱荚操作更为精细,且进一步避免茎叶脱落。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脱荚翼与辊轴连接处具有间隔分布的条缝(16),这样有助于减小脱荚阻力和降低能耗。总之,本专利技术创新出可以在田间行走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大豆脱荚作业的大豆脱荚机,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独特的螺旋片状脱荚辊使摘捋下的豆荚中含有的茎叶杂质少,便于后续清选,且脱荚受力均匀、能耗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脱荚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自走式大豆脱荚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中部支撑在行走系统的行走车轮10上的机架6,该机架6的前下部两侧分别装有表面朝下的仿形板1,机架6前中部装有朝前呈八字形喂入口的两根扶禾杆2,机架6中支撑有一对作为动力装置的发动机5通过变速箱11驱动外翻旋转的脱荚辊13,机架6的后下部安置有一对收集箱8。脱荚辊13的前端位于两根扶禾杆2内端后下部,脱荚辊13后端朝上翘起,与水平面呈约35° (30° -45°范围较好)夹角。脱荚辊13的间距可通过螺栓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粗细豆棵的茎杆。一对脱荚辊13的两侧分别装有一个倾斜方向与脱荚辊13 —致的带式输送装置12,输送装置12的输出端位于收集箱8上方。一对脱荚棍13的中部上方装有与棍轴方向垂直的水平压禾杆17。输送装置12输出端的后上方装有挡板7,输送装置12的输出端与收集箱8之间还装有清选风机9的出风口。 图1中的3是工作手柄,4是转场手柄,14是工作离合器。 一对脱荚辊13的具体结构参见图3的辊轴上分别具有三道左旋和右旋的螺旋片状脱荚翼15,左旋和右旋螺旋脱荚翼对称分布,且脱荚翼15与辊轴连接处具有间隔分布的条缝16。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脱荚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合理设置的行走系统使大豆脱荚作业可以直接在田间进行,作业实时性强、效率高,节约大量劳力; (2)在豆行上行走时,仿形轮紧贴垄作地块,自行调节脱荚机喂入豆杆的高度;扶禾杆扶正歪倒的豆杆,保证豆杆顺利进入脱荚装置中;而压禾杆可以压低豆杆,保证高豆杆的完整脱荚;挡板则可以防止豆荚被输送带抛出脱荚机外,保证被“摘采”的豆荚全部收集起来;(3)脱荚辊辊轴的相对分布螺旋片状脱荚翼可以防止豆杆在脱荚过程中偏离脱荚辊造成的捋摘作用力减弱;工作时,利用旋向相反的两脱荚辊的外旋转动,螺旋片状脱荚翼上各点依次并反复的接触、分离,豆荚在螺旋片状脱荚翼旋转的捋摘作用下被“摘采”脱落,脱荚受力均匀,不仅脱荚效果好,而且可以减小击打或捋拍作用导致的茎叶落下,便于后续的清选;脱荚翼与辊轴连接处具有 间隔分布的条缝,有助于减小脱荚阻力和降低能耗。【权利要求】1.一种自走式大豆脱荚机,包括中部支撑在行走车轮(10)上的机架(6),所述机架(6)的前下部两侧分别装有表面朝下的仿形板(1),所述机架(6)前中部装有朝前呈八字形喂入口的两根扶禾杆(2),所述机架(6)中支撑有一对动力装置驱动外翻旋转的脱荚辊(13),所述机架(6)后下部安置有收集箱(8);所述脱荚辊(13)的前端位于两根扶禾杆(2)内端后下部,后端朝上翘起;所述一对脱荚辊(13)两侧分别装有一个倾斜方向与脱荚辊(13) —致的输送装置(12),所述输送装置(12)的输出端位于收集箱(8)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走式大豆脱荚机,包括中部支撑在行走车轮(10)上的机架(6),所述机架(6)的前下部两侧分别装有表面朝下的仿形板(1),所述机架(6)前中部装有朝前呈八字形喂入口的两根扶禾杆(2),所述机架(6)中支撑有一对动力装置驱动外翻旋转的脱荚辊(13),所述机架(6)后下部安置有收集箱(8);所述脱荚辊(13)的前端位于两根扶禾杆(2)内端后下部,后端朝上翘起;所述一对脱荚辊(13)两侧分别装有一个倾斜方向与脱荚辊(13)一致的输送装置(12),所述输送装置(12)的输出端位于收集箱(8)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广明,肖宏儒,赵映,金月,任彩虹,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