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8071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12:16
一种健身装置,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座椅单元,及一个踩踏单元。该基座具有一个第一终端与高度低于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二终端,及形成在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间的至少一个轨道。该座椅单元依循该轨道在邻近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远离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二位置间移动。该踩踏单元依循该轨道在邻近该第二终端且水平距离远离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一踩踏位置与远离该第二终端且水平距离邻近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二踩踏位置间移动,而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与该座椅单元产生位差。借此,只需滑动该踩踏单元与该座椅单元,就能够利用前述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位差的变化,改变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相对位置,供使用者选择以坐姿和半躺坐姿的运动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健身装置,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座椅单元,及一个踩踏单元。该基座具有一个第一终端与高度低于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二终端,及形成在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间的至少一个轨道。该座椅单元依循该轨道在邻近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远离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二位置间移动。该踩踏单元依循该轨道在邻近该第二终端且水平距离远离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一踩踏位置与远离该第二终端且水平距离邻近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二踩踏位置间移动,而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与该座椅单元产生位差。借此,只需滑动该踩踏单元与该座椅单元,就能够利用前述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位差的变化,改变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相对位置,供使用者选择以坐姿和半躺坐姿的运动模式。【专利说明】健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健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变换运动姿势的健身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图2,以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健身装置I为例,主要包含有一个基座11、设置在该基座11上的一个踩踏单元12、设置在该踩踏单元12上的一个第一座椅13、枢设在该基座11上且位于该踩踏单元12 —侧的一个支架14、设置在该支架14 一端的一个第一扶手15、滑行于该支架14的一个第二座椅16、可收纳的枢设在该踩踏单元12上的一个拉绳组17,及枢设在该支架14另一端的一个踏板组18。该拉绳组17具有卷绕在该踩踏单元12内的一条拉绳171,及一个第二扶手172。当该支架14呈垂立状态时,使用者能够以坐姿乘坐在该第一座椅13,双手扶持该第一扶手15,然后,以双脚踩踏该踩踏单元12,达到运动效果。或当该支架14呈水平状态时,使用者能够以半躺坐姿乘坐在该第二座椅16,双手扶持该第二扶手172,双脚靠置在该踏板组18,然后以该拉绳171的伸缩作用与该第二座椅16的滑移效果,达到运动效果。借此,以不同的乘坐姿势,达到不同的运动效果。然而,前述健身装置I虽然能够改变使用者的坐姿,却必须安装两个座椅(第一座椅13、第二座椅16)、两个扶手(第一扶手15、第二扶手172),及两组踩踏元件(踩踏单元12、踏板组18),不但构造复杂,且使用操作也相当繁琐,而不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够变换运动姿势,且构造精简、使用操作容易的健身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健身装置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座椅单元,及一个踩踏单元。该基座具有相隔一个间距且沿垂直方向形成有位差的一个第一终端与一个第二终端,及形成在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间的至少一个轨道。该座椅单元安装在该基座的轨道,在邻近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远离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二位置间移动。该踩踏单元安装在该基座的轨道,在邻近该第二终端且水平距离远离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一踩踏位置与远离该第二终端且水平距离邻近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二踩踏位置间移动,而沿水平方向与该座椅单元产生位差,且沿垂直方向与分别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座椅单元产生位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轨道具有一个内凹的弧度,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分别形成在该轨道两个相反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基座具有至少一个杆件,前述杆件相互并列且组成稳定于一个支撑面的一个本体部,及建构出位于该本体上方的轨道,而形成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健身装置还包含有至少一个定位件,且该踩踏单元具有配合前述杆件的弧度且供前述杆件穿经的至少一个穿孔,前述定位件分别穿经该轨座且卡固在相对位置的杆件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座椅单元具有一个坐垫与一个背垫,及形成在该背垫且与前述杆件连结的一个套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健身装置还包含有一个把手组,该把手组枢设在该踩踏单元,且在交迭于该轨道的一个第一位置,及远离该轨道的一个第二位置间摆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把手组具有形成在一端且枢设在该踩踏单元的一个枢结端、形成在另一端且供握持的一个握持部,及连结该枢结端与该握持部且依循该轨道弧度延伸的一个弧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把手组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握持部配合该弧杆的弧度远离该座椅单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把手组的握持部具有间距大于该座椅单元宽度的两个握把,使前述握把于该第一位置时分列在该座椅单元两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该座椅单元位于第一位置,且该踩踏单元位于第二踩踏位置时,该座椅单元与该踩踏单元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最大、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最小,该座椅单元位于第二位置,且该踩踏单元位于第一踩踏位置时,该座椅单元与该踩踏单元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最小、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最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只需滑动该踩踏单元与该座椅单元,就能够利用前述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位差的变化,改变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相对位置,供使用者以坐姿或半躺坐姿达到运动效果,不但组件相当精简,且使用操作容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健身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一个立体图,显示前述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健身装置的使用状态;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健身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一个立体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扩大,沿水平方向的位差变小;图5是一个正视图,显不该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以坐姿乘坐在一个座椅单兀上;图6是一个立体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沿垂直方向的位差变小,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扩大;及图7是一个正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使用者以半躺坐姿乘坐在该座椅单元上。【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专利技术,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阅图3、图4,本专利技术的健身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基座2、一个座椅单元3、一个踩踏单元4、一个把手组5,及两个定位件6。该基座2具有两支杆件20,及位于前述杆件20的适当位置且环束前述杆件20的两个限位件23。前述杆件20相互并列而组成稳定于一个支撑面的一个本体部21,以及建构出位于该本体21上方的一个轨道22。该轨道22具有一个内凹的弧度、形成在两个相反端且沿垂直方向形成有位差的一个第一终端221与一个第二终端222。该第一终端221与该第二终端222相隔一个间距。该座椅单元3可位移的安装在该基座2的轨道22,并具有一个坐垫31与一个背垫32,及形成在该背垫32且与前述杆件20连结的一个套件33。该座椅单元3能够以该套件33在邻近该第一终端221的一个第一位置(如图3、图5)与远离该第一终端222的一个第二位置(如图6、图7)间移动。该踩踏单元4可位移的安装在该基座2的轨道22,并具有配合该轨道22的弧度且供前述杆件20穿设的两个穿孔41,使该踩踏单元4可滑动的穿设于前述杆件20上。该踩踏单元4能够以该穿孔41依循前述杆件20在邻近该第二终端222且远离该座椅单元3的一个第一踩踏位置(如图6、图7)与远离该第二终端222且邻近该座椅单元3的一个第二踩踏位置(如图3、图5)间移动。该把手组5具有形成在一端且枢设在该踩踏单元4的一个枢结端51、形成在另一端且供握持的一个握持部52,及连结该枢结端51与该握持部52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基座,具有相隔一个间距且沿垂直方向形成有位差的一个第一终端与一个第二终端,及形成在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间的至少一个轨道;一个座椅单元,安装在该基座的轨道,在邻近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远离该第一终端的一个第二位置间移动;及一个踩踏单元,安装在该基座的轨道,该座椅单元在邻近该第二终端且水平距离远离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一踩踏位置与远离该第二终端且水平距离邻近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二踩踏位置间移动,而沿水平方向与该座椅单元产生位差,且沿垂直方向与分别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的座椅单元产生位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培明廖怡君
申请(专利权)人:力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