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腔,所述进油腔设有进油口,所述泵体上还设有同轴设置的工作腔和快充腔,所述快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工作腔的直径,所述工作腔端部设有出油口,所述快充腔内设有制动推杆,所述制动推杆上设有位于快充腔内的快充活塞和位于工作腔内的工作活塞,所述进油腔与工作腔和快充腔连通,所述泵体的进油腔内设有残留阀,通过残留阀的作用,在消除制动系统的自由间隙过程中,快充活塞和工作活塞共同向制动系统供油,快速消除自由间隙,在制动车辆的过程中,只有工作活塞向制动系统供油,使驾驶人员较为省力,提供操作的舒适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走机械制动系统使用的制动泵。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收割机等行走机械的制动系统很多都使用制动泵,通常制动泵每个工作腔只有一个供油活塞,消除制动系统的自由间隙和提供足够制动力都由这个供油活塞完成,制动时,制动系统是有两段行程的,一端是消除制动系统的自由间隙,另一段是制动系统对车辆进行制动的制动过程;消除自由间隙的过程需要的力较小,制动过程需要的力较大,如果想让驾驶人员踩踏制动踏板的制动力减小,则活塞面积必须减小,但减小活塞面积造成制动行程加大,现在单活塞制动泵制动力较大,操作舒服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舒适性好,制动省力的制动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动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腔,所述进油腔设有进油口,所述泵体上还设有同轴设置的工作腔和快充腔,所述快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工作腔的直径,所述工作腔端部设有出油口,所述快充腔内设有制动推杆,所述制动推杆上设有位于快充腔内的快充活塞和位于工作腔内的工作活塞,所述工作活塞设有在有压力差下制动液越过所述工作活塞由快充腔流向工作腔的进油结构;所述泵体上设有连通进油腔和快充腔的进油孔,所述泵体还设有连通进油腔和工作腔的回油孔,所述进油孔和回油孔分别位于所述工作活塞两侧,所述工作活塞距离所述回油孔有一定的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消除制动系统的制动间隙制动推杆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即当制动推杆处于初始位置时,回油孔和出油口均在工作活塞的同一侧,当制动推杆移动了一定距离使制动系统的自由间隙消除,制动推杆若继续移动则车辆就开始制动,此时工作活塞就越过回油孔,回油孔与进油孔在工作活塞的同一侧,所述泵体的进油腔内设有使制动液通过进油孔由进油腔向快充腔单向流动,且在达到预设压力下通过回油孔由工作腔向进油腔流动的残留阀。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油结构包括皮碗,所述制动推杆安装所述皮碗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皮碗贴靠在通孔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油腔、快充腔、工作腔和制动推杆均并排设有两个,所述两个进油腔相互连通,所述其中一个进油腔连接所述进油口。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泵体上设有两个直径不同的快充腔和工作腔,并且在制动推杆上设有相应的快充活塞和制动活塞,通过残留阀对进油和回油的控制可以使整个制动过程驾驶员踩踏踏板的力更合理舒适,踩踏制动踏板,推动制动推杆制动时制动泵的供油有两个过程,开始是消除制动系统的自由间隙过程中,此时,快充腔和工作腔内液压较小,残留阀控制快充腔和工作腔均不与进油腔连通,工作活塞两侧的有压力差,快充腔的油越过工作活塞进入工作腔,一起向制动系统供油,当制动推杆运行一段距离后,自由间隙消除,开始制动过程,此时需要的液压较大,而且进油孔和回油孔位于工作活塞同一侧,快充腔的液压较大,达到残留阀的打开的压力,则快充腔通过回油孔与进油腔连通,快充腔的油不再越过工作活塞到达工作腔,而是进入进油腔,制动系统的制动基本上全靠工作活塞提供压力;消除制动间隙的过程,此段行程受到制动系统的阻力较小,踩踏制动踏板比较省力,此段行程通过面积较大的快充活塞供油,与原来单一直径活塞的制动泵相比,需要的踩踏力提高了,制动推杆行程减小了,而制动车辆的过程中,制动系统产生的阻力较大,需要提供较大的力才能制动,此过程只使用直径较小的工作活塞供油,产生的制动力较大,所需要的行程也较长,需要的驾驶员踩踏的力减小了,因此,在消除自由间隙的过程和制动的过程,驾驶员踩踏踏板的力之间的差距减小,制动过程较为省力,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阶梯剖视图。图中:1,泵体;2,进油口;3,进油腔;4,残留阀;5,回位弹簧;6,制动推杆;7,快充活塞;8,快充腔;9,工作活塞;10,工作腔;11,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制动泵,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上设有进油腔3,所述进油腔3设有进油口2,所述泵体1上还设有同轴设置的工作腔10和快充腔8,所述快充腔8的直径大于所述工作腔10的直径,所述工作腔10端部设有出油口11,所述快充腔8内设有制动推杆6,所述制动推杆6与泵体1之间设有回位弹簧5,所述制动推杆6上设有位于快充腔8内的快充活塞7和位于工作腔10内的工作活塞9,所述工作活塞9设有在有压力差下制动液越过所述工作活塞9由快充腔8流向工作腔10的进油结构,所述进油结构包括皮碗,所述制动推杆6安装所述皮碗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皮碗贴靠在通孔上;所述泵体1上设有连通进油腔3和快充腔8的进油孔,所述泵体1还设有连通进油腔3和工作腔10的回油孔,所述进油孔和回油孔分别位于所述工作活塞9两侧,所述工作活塞9距离所述回油孔有一定的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消除制动系统的制动间隙制动推杆6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即当制动推杆6处于初始位置时,此时工作活塞9就越过回油孔,回油孔和出油口11均在工作活塞9的同一侧,当制动推杆6移动了一定距离使制动系统的自由间隙消除,制动推杆6若继续移动则车辆就开始制动,此时回油孔与进油孔在工作活塞9的同一侧,所述泵体1的进油腔3内设有使制动液通过进油孔由进油腔3向快充腔8单向流动,且在达到预设压力下通过回油孔由工作腔10向进油腔3流动的残留阀4,所述预定压力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总之要保证消除自有间隙的过程中,快充阀是关闭的,进油腔3与工作腔10和快充腔8是隔离的,制动系统制动车辆的制动过程中,快充腔8内的压力能够打开残留阀4,使快充腔8内的有能通过回油孔进入进油腔3。如图2所示,所述进油腔3、快充腔8、工作腔10和制动推杆6均并排设有两个,所述两个进油腔3相互连通,所述其中一个进油腔3连接所述进油口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由液体的压力、压强和面积的关系可知,制动泵提供同样的压力,活塞的面积越大,需要推动活塞的力也越大,但是同样的行程,大活塞供油也就越多,本技术工作时,制动系统需要的制动力与原来相比是不变的,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推动制动推杆6,工作活塞9和快充活塞7同时移动,此时制动系统处在消除自由间隙的过程,需要制动泵提供的力较小,因此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的力较小,此时快充腔8内的油越过工作活塞9进入工作腔10,向制动系统供油,相当于是大面积的快充活塞7供油,与原来的制动泵相比,驾驶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动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腔,所述进油腔设有进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还设有同轴设置的工作腔和快充腔,所述快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工作腔的直径,所述工作腔端部设有出油口,所述快充腔内设有制动推杆,所述制动推杆上设有位于快充腔内的快充活塞和位于工作腔内的工作活塞,所述工作活塞设有在有压力差下制动液越过所述工作活塞由快充腔流向工作腔的进油结构;所述泵体上设有连通进油腔和快充腔的进油孔,所述泵体还设有连通进油腔和工作腔的回油孔,所述进油孔和回油孔分别位于所述工作活塞两侧,所述工作活塞距离所述回油孔有一定的预设距离,所述泵体的进油腔内设有使制动液通过进油孔由进油腔向快充腔单向流动,且在达到预设压力下通过回油孔由工作腔向进油腔流动的残留阀。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动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腔,所述进油腔设有进油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还设有同轴设置的工作腔和快充腔,所述快充腔的直
径大于所述工作腔的直径,所述工作腔端部设有出油口,所述快充腔内设有制
动推杆,所述制动推杆上设有位于快充腔内的快充活塞和位于工作腔内的工作
活塞,所述工作活塞设有在有压力差下制动液越过所述工作活塞由快充腔流向
工作腔的进油结构;
所述泵体上设有连通进油腔和快充腔的进油孔,所述泵体还设有连通进油
腔和工作腔的回油孔,所述进油孔和回油孔分别位于所述工作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军,翟长彬,王建梅,尹晓飞,李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