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6935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具装置,用于射出成型一种元件,其包括一个第一模仁、一个与所述第一模仁相对的第二模仁、设置于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下方的元件收集箱、一个穿设于所述第一模仁内的顶出装置以及一个元件阻挡装置。所述第一模仁用于在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分模后收容所述元件,所述顶出装置用于顶出所述元件,所述元件阻挡装置用于在所述顶出装置顶出所述元件时设置于与所述元件相对的一侧,在所述元件被顶出后阻挡所述元件并使其落入所述元件收集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模具装置的射出成型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射出成型模具装置和一种射出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发展,对搭载在手提电脑、可视电话以及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的光学 元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种需求增大本身又要求光学元件更进一步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光 学元件,特别是塑料光学元件,如微型透镜、镜筒、镜座、导光板等产品,通常采用射出成 型制程。采用射出成型可直接生产光学元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及产量,降低成本。如图1所示,为一射出成型模具装置100的脱模过程示意图。所述模具装置100包括一个 模仁IO、 一个顶出装置12以及一个元件收集箱14。所述模仁10内设有模腔(未标示), 一个已 成型待顶出的元件16位于所述模腔内,所述模仁10内设有一与所述模腔贯通的通孔(未标示 ),以便于顶出装置12穿过所述通孔与模腔内的元件16接触。所述顶出装置12设置于所述模 腔的一端且所述顶出装置12的一端与元件16相接触,用于将元件16从所述模腔内顶出。所述 元件收集箱14位于模仁10侧下方且靠近模仁10,用于接收与模仁102脱离的元件16。所述顶 出装置12将元件16的顶出过程如下所述顶出装置12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元件16接触并将元 件16从模仁12的模腔内顶出,所述元件16与模仁12脱离后掉落至元件收集箱14内。然而,元件16在被顶出时,可能会因为顶出装置12的顶出力过大而将元件16弹射出所述 模腔,做抛物线运动,而非垂直掉落,从而导致元件16被抛出至元件收集箱14以外的区域( 如虚线部分所示),有时甚至造成元件16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元件损伤的。 一种模具装置,用于射出成型一种元件,其包括一个第一模仁、 一个与所述第一模仁相 对的第二模仁、设置于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下方的元件收集箱、 一个穿设于所述第一模仁内 的顶出装置以及一个元件阻挡装置。所述第一模仁用于在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分模后收容所 述元件,所述顶出装置用于顶出所述元件,所述元件阻挡装置用于在所述顶出装置顶出所述 元件时设置于与所述元件相对的一侧,并在所述元件被顶出后阻挡所述元件并使其落入所述 元件收集箱内。一种射出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相对设置的一个第一模座和一个第二模座,所述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内分别嵌置有一个第一模仁和一个第二模仁,将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锁住,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配合形成模腔;2)将注射材料射入模腔并冷却,形成元件;3)开模,移开第二模座,所述元件留在所述第一模仁内;4)提供一个元件阻挡装置和一 个元件收集箱,将所述元件阻挡装置设置于与所述元件相对的一侧,将所述元件收集箱设置 于所述第一模仁的侧下方;5)将元件顶出,所述元件与所述第一模仁脱离后,受到所述元 件阻挡装置的阻挡,掉落至所述元件收集箱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的模具装置提供了元件阻挡装置对顶出的元件起到了阻挡的作用 ,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元件在顶出时的顶出力过大而使元件弹射至元件收集箱以外的区域,从 而有效防止元件的损伤。另外,所述的射出成型方法采用上述的模具装置,使元件在顶出后,受到元件阻挡装置 的阻挡,从而可以防止由于顶出力过大造成的元件弹射至元件收集箱以外的区域,从而有效 防止元件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模具装置的元件顶出过程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装置的注射材料未注入模腔时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装置的注射材料充满模腔时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模具装置的料头夹和元件阻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5至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装置的开模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模具装置的开模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和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装置200。所述模具装置200可以射出成型 各种元件,如镜筒、镜座等,也可以射出成型其它元件,如手机外壳等,本实施例为成型一 个镜筒46。所述模具装置200包括一个第一模座20、 一个第二模座22、 一个顶出装置24、 一 个射出单元26、 一个料头夹28、 一个支架42、 一个元件阻挡装置30、 一个元件收集箱32以及 一个工作台34。所述第一模座20、第二模座22设置于工作台34上且可以在工作台34上相对移 动,第一模座20和第二模座22内分别嵌设有一个第一模仁202和一个第二模仁222,且所述第 一模仁202和第二模仁2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模仁202具有一第一模压面2022,所述第二模仁222具有一第二模压面2222和凸 柱2224。所述第一模压面2022和第二模压面2222相互配合,用于形成镜筒46的外侧面;所述凸柱2224为圆柱状,用于形成镜筒46的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模压面2022、第二模压面 2222以及凸柱2224配合形成镜筒46形状的模腔33。所述顶出装置24穿设于所述第一模仁202 内且一端与凸柱2224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装置24为一杆状物,用于在脱模时将所述成 型的镜筒46从第一模仁202内顶出。所述顶出装置24还包括一驱动机构(图未示),用于驱动 所述顶出装置24完成顶出动作。所述第二模仁222内形成一主流道35,所述第一模仁202及第二模仁222的配合表面可以 各设置一圆弧形分流道面(未标示),合模时则形成分流道36,所述主流道35与分流道36以及 分流道36与模腔33分别相互连通。所述射出单元26为螺杆式射出单元,其包括一个供料筒262、 一个射出流道264及一个螺 杆266。所述供料筒262内盛装用于成型镜筒46的注射材料38。所述射出流道264成圆筒状, 其一端为一贮料区2642,所述贮料区2642的端部与穿设于第二模仁222内的主流道35连通, 供料筒262与射出流道264连通于射出流道264的侧面处,所述射出流道264用于将供料筒262 内的注射材料38导入主流道35。所述螺杆266—端穿过所述射出流道264且可以沿射出流道 264的轴向移动,螺杆266也可以绕其自身的轴向转动。所述支架42固定于第二模座22上,其包括一与第二模座22连接的支柱422和一与所述支 柱422连接的横梁424。所述支柱4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模座22顶部连接且与第二模座22的顶 部垂直,支柱422的另一端与横梁424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梁424与支柱422垂直设置且横梁 424沿靠近第一模座20的方向延伸。所述横梁424沿平行于支柱422的方向开设一通孔4242, 一传动杆44穿设于所述通孔4242且可在所述通孔4242内自由移动,本实施例的传动杆44通过 一传动杆驱动装置(图未示)使传动杆44在通孔4242内移动。可以理解,所述支柱422与第二 模座22顶部也可以为其它角度,所述支柱422也可以与第一模座20连接或直接设置在工作台 34上,并不限于本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料头夹28用于夹取料头(如图5的料头40)并将料头丢入废料回收箱 (图未示)内,所述料头夹28包括两个夹片282和284,其中夹片282的一端与夹片284的一端相 接触形成一 "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与料头相匹配,以利于夹取料头。两夹片282和 284相接触的端部与所述传动杆44的下端连接,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装置,用于射出成型一种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模仁、一个与所述第一模仁相对的第二模仁、一个穿设于所述第一模仁内的顶出装置以及一个设置于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下方的元件收集箱,所述第一模仁用于在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分模后收容所述元件,所述顶出装置用于顶出所述元件,所述元件收集箱用于收集被顶出的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元件阻挡装置,其用于在所述顶出装置顶出所述元件时设置于与所述元件相对的一侧,在所述元件被顶出后阻挡所述元件并使其落入所述元件收集箱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