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定子平衡直驱电动轮,具有动力轮,动力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转子总成、右转子总成,左转子总成的左侧安装有左定子总成,右转子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定子总成,左定子总成的左定子铁芯与左转子磁钢间隙对应,右定子总成的右定子铁芯与右转子磁钢间隙对应。左定子总成的左电机线圈由第一电控制器控制,右定子总成的右电机线圈由第二电控制器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驱动动力轮,高效少传递,运行起动力矩大,而且快,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作出较大的输出力矩并直接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定子平衡直驱电动轮,具有动力轮,动力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转子总成、右转子总成,左转子总成的左侧安装有左定子总成,右转子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定子总成,左定子总成的左定子铁芯与左转子磁钢间隙对应,右定子总成的右定子铁芯与右转子磁钢间隙对应。左定子总成的左电机线圈由第一电控制器控制,右定子总成的右电机线圈由第二电控制器控制。本专利技术直接驱动动力轮,高效少传递,运行起动力矩大,而且快,本专利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作出较大的输出力矩并直接驱动。【专利说明】双定子平衡直驱电动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定子平衡直驱电动轮。
技术介绍
常规的电动轮中所使用的电机结构,其定子与转子一般是内外结构,定子在内圈转子在外圈,或者,定子在外圈转子在内圈。这种常规的电机结构制成的电动轮,输出损耗较大,功率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定子平衡直驱电动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作出较大的输出力矩并直接驱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定子平衡直驱电动轮,具有动力轮,所述动力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转子总成、右转子总成,所述左转子总成包括左转子盖、位于左转子盖的左侧的左转子铁芯、位于左转子铁芯的左侧的左转子磁钢;所述右转子总成包括右转子盖、位于右转子盖的右侧的右转子铁芯、位于右转子铁芯的右侧的右转子磁钢;左转子盖与动力轮的左侧面固定,右转子盖与动力轮的右侧面固定。所述左转子总成的左侧安装有左定子总成,所述右转子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定子总成,所述左定子总成包括左定子铁芯、绕在左定子铁芯上的左电机线圈、安装在左定子铁芯外的左定子外壳;所述右定子总成包括右定子铁芯、绕在右定子铁芯上的右电机线圈、安装在右定子铁芯外的右定子外壳;所述左定子总成的左定子铁芯与左转子磁钢间隙对应,所述右定子总成的右定子铁芯与右转子磁钢间隙对应。所述左定子总成、左转子总成、动力轮、右转子总成、右定子总成均安装在同一支撑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轮的内孔与支撑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电机线圈、左转子磁钢、左转子铁芯的内孔壁面与支撑轴之间间隔有左定径套,所述右转子铁芯、右转子磁钢、右电机线圈的内孔壁面与支撑轴之间间隔有右定径套。进一步地,所述左定子铁芯的部分内壁面与支撑轴之间间隔有左内固定圈,所述左定子铁芯的部分外壁面与左定子外壳之间间隔有左外固定圈。所述右定子铁芯的部分内壁面与支撑轴之间间隔有右内固定圈,所述右定子铁芯的部分外壁面与右定子外壳之间间隔有右外固定圈。进一步地,所述左定子总成左侧安装有左安装架,所述左定子外壳与左安装架固定,所述右定子总成右侧安装有右安装架,所述右定子外壳与右安装架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伸出左安装架的端部由左垫片及左螺母定位,所述支撑轴伸出右安装架的端部由右垫片及右螺母定位。进一步地,所述左转子盖与左定子外壳相对的延伸部位非接触,所述右转子盖与右定子外壳相对的延伸部位非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左定子总成的左电机线圈由第一电控制器控制,所述右定子总成的右电机线圈由第二电控制器控制。由第一电控制器控制的左电机线圈与由第二电控制器控制的右电机线圈输出相同或不同的磁场。进一步地,所述左转子磁钢、右转子磁钢分别由多片沿圆周分布的扇形磁钢片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作为单轨道运行的动力轮,本专利技术具有左转子总成、右转子总成、左定子总成、右定子总成,能够加大动力轮的功率,在最小的时间内能够做到更大的输出。第一电控制器与第二电控制器分别控制,可以对称平衡出力,也可以大小出力,而且不会产生力矩震荡引起不平衡。本专利技术直接驱动动力轮,高效少传递,运行起动力矩大,而且快。本专利技术采用端面磁场方式工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作出较大的输出力矩并直接驱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形简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动力轮,2.左转子总成,21、左转子盖,22、左转子铁芯,23、左转子磁钢,3.右转子总成,31、右转子盖,32、右转子铁芯,33、右转子磁钢,4.左定子总成,41、左定子铁芯,42、左电机线圈,43、左定子外壳,5.右定子总成,51、右定子铁芯,52、右电机线圈,53、右定子外壳,6、支撑轴,7、轴承,81、左定径套,82、右定径套,91、左内固定圈,92、左外固定圈,93、右内固定圈,94、右外固定圈,101、左安装架,102、右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双定子平衡直驱电动轮,具有动力轮1,动力轮I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转子总成2、右转子总成3。左转子总成2包括左转子盖21、位于左转子盖21的左侧的左转子铁芯22、位于左转子铁芯22的左侧的左转子磁钢23。右转子总成3包括右转子盖31、位于右转子盖31的右侧的右转子铁芯32、位于右转子铁芯32的右侧的右转子磁钢33。左转子盖21与动力轮I的左侧面固定,右转子盖31与动力轮I的右侧面固定。左转子总成2的左侧安装有左定子总成4,右转子总成3的右侧安装有右定子总成5。左定子总成4包括左定子铁芯41、绕在左定子铁芯41上的左电机线圈42、安装在左定子铁芯41外的左定子外壳43。右定子总成5包括右定子铁芯51、绕在右定子铁芯51上的右电机线圈52、安装在右定子铁芯51外的右定子外壳53。左定子总成4的左定子铁芯41与左转子磁钢23间隙对应,右定子总成5的右定子铁芯51与右转子磁钢33间隙对应。左定子总成4的左电机线圈42由第一电控制器控制,右定子总成5的右电机线圈52由第二电控制器控制。由第一电控制器控制的左电机线圈与由第二电控制器控制的右电机线圈输出相同或不同的磁场。左定子总成4、左转子总成2、动カ轮1、右转子总成3、右定子总成5均安装在同一支撑轴6上。动カ轮1的内孔与支撑轴6之间通过轴承7连接。左电机线圈42、左转子磁钢23、左转子铁芯22的内孔壁面与支撑轴6之间间隔有左定径套81,右转子铁芯32、右转子磁钢33、右电机线圈52的内孔壁面与支撑轴6之间间隔有右定径套82。左定子铁芯41的部分内壁面与支撑轴6之间间隔有左内固定圈91,左定子铁芯41的部分外壁面与左定子外壳43之间间隔有左外固定圈92。右定子铁芯51的部分内壁面与支撑轴6之间间隔有右内固定圈93,右定子铁芯51的部分外壁面与右定子外壳53之间间隔有右外固定圈94。左定子总成4左侧安装有左安装架101,左定子外壳43与左安装架101固定,右定子总成5右侧安装有右安装架102,右定子外壳53与右安装架102固定。支撑轴6伸出左安装架101的端部由左垫片及左螺母定位,支撑轴6伸出右安装架102的端部由右垫片及右螺母定位。左转子盖21与左定子外壳43相対的延伸部位非接触即相互脱离形成有空隙,右转子盖31与右定子外壳53相対的延伸部位非接触即相互脱离形成有空隙。左转子磁钢23、右转子磁钢33分别由多片沿圆周分布的扇形磁钢片组成。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作为单轨道运行的动カ轮,本专利技术具有左转子总成、右转子总成、左定子总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定子平衡直驱电动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动力轮(1),所述动力轮(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转子总成(2)、右转子总成(3),所述左转子总成(2)包括左转子盖(21)、位于左转子盖(21)的左侧的左转子铁芯(22)、位于左转子铁芯(22)的左侧的左转子磁钢(23);所述右转子总成(3)包括右转子盖(31)、位于右转子盖(31)的右侧的右转子铁芯(32)、位于右转子铁芯(32)的右侧的右转子磁钢(33);左转子盖(21)与动力轮(1)的左侧面固定,右转子盖(31)与动力轮(1)的右侧面固定,所述左转子总成(2)的左侧安装有左定子总成(4),所述右转子总成(3)的右侧安装有右定子总成(5),所述左定子总成(4)包括左定子铁芯(41)、绕在左定子铁芯(41)上的左电机线圈(42)、安装在左定子铁芯(41)外的左定子外壳(43);所述右定子总成(5)包括右定子铁芯(51)、绕在右定子铁芯(51)上的右电机线圈(52)、安装在右定子铁芯(51)外的右定子外壳(53);所述左定子总成(4)的左定子铁芯(41)与左转子磁钢(23)间隙对应,所述右定子总成(5)的右定子铁芯(51)与右转子磁钢(33)间隙对应;所述左定子总成(2)、左转子总成(3)、动力轮(1)、右转子总成(4)、右定子总成(5)均安装在同一支撑轴(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燕芬,
申请(专利权)人:沈燕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