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导电焊带与绝缘胶膜预粘结、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间距固定、放置预粘结组合体、电池片串联焊接、放置玻璃、放置下层EVA、电池串组装、放置上层EVA、放置背板、层压以及装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焊接移位、工序复杂繁琐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产业化应用,可有效提高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而且采用加热后具有粘结性能的绝缘胶膜,其厚度适中,能减少焊接过程中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破碎率、增强焊接强度,并能够很好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安全可靠,美观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制造
,具体涉及,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导电焊带与绝缘胶膜预粘结、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间距固定、放置预粘结组合体、电池片串联焊接、放置玻璃、放置下层EVA、电池串组装、放置上层EVA、放置背板、层压以及装框,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焊接移位、工序复杂繁琐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产业化应用,可有效提高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而且采用加热后具有粘结性能的绝缘胶膜,其厚度适中,能减少焊接过程中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破碎率、增强焊接强度,并能够很好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安全可靠,美观实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制造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开发成为世界各国持续发展能源的战略决策;在太阳能的运用中,光伏发电因为其无噪音、免维护、无排放等优点逐渐得到普及;目前,在光伏发电中,晶硅电池由于其低成本、高效率、性能稳定、技术相对成熟仍是市场的主宰;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晶硅电池想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提高自己的效率,高转化效率成为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片,由于其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片电极位置和结构来降低前表面栅线及导电焊带的遮挡,成为当前提升电池片转换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也称为IBC太阳能电池片,即表面无任何栅线及导电焊带,完全消除了电池片表面的栅线及导电焊带的遮挡,这种指叉背接触技术将电池片正负电极设计在电池片的背面,将接触发射区的电极与接触基区的电极交错分布,从而电池片全表面起到接受光照,能够更有效的收集光生载流子,使能量转换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片已实现产业化最高为24.2%的转换效率,目前此转换效率位居所有产业化生产的晶硅电池之首,是未来高效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片组件的封装技术主要以自动焊接封装为主,整个封装过程虽然可实现全自动化,但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对一般企业而言,难以投入太多资金;而手工封装可以在现有生产线上进行部分改装就可实现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片组件的封装,投入小,产出快,因此开发设计出能匹配现生产线的手工焊接封装工艺: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片间距固定、放置并固定绝缘胶膜、放置导电焊带并进行焊接、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片串联焊接、放置玻璃、放置下层EVA、电池串组装、放置上层EVA、放置背板、层压以及装框,EVA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在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片的制作过程中,为了实现导电焊带与电池片间的电气绝缘,在焊接工序需放置绝缘垫条,但是绝缘胶膜的固定为操作工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此操作过程中,易造成焊接移位、焊带露出、甚至局部电路不导通等问题,且操作非常复杂,很难实现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片组件的批量化生产,因此,急需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有效解决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制作过程中的电池片间移位、操作繁琐、组件正面焊带露出及局部电路不导通等问题,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组件美观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导电焊带与绝缘胶膜预粘结; (2)、将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模板按一定间距位置固定,电池片极性方向排布一致,将预粘结好绝缘胶膜的导电焊带居中放置在两片电池片的边缘,对准电池片正负电极位置进行焊接,焊接成电池串; (3)、放置玻璃、放置下层EVA、电池串组装、放置上层EVA、放置背板、层压以及装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I)导电焊带与绝缘胶膜预粘结的步骤为: (I )、将导电焊带表面清理干净,放置在绝缘胶膜上面,绝缘胶膜的宽度大于两片电池片之间的距离以及导电焊带的宽度,但不能完全覆盖电池片上的正负电极; (2)、对绝缘胶膜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80°C-150°C之间,绝缘胶膜加热后具有粘结性能,与导电焊带相粘结; (3)、使用固化机对绝缘胶膜设定点加热固化,实现导电焊带与绝缘胶膜的预粘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I)所述导电焊带为涂锡银铜带或者涂锡铅铜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I)所述导电焊带本体上设有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I)绝缘胶膜的宽度在4_15mm之间,厚度为50 μ m-200 μ 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放置在两片电池片的边缘中间的导电焊带为一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通过导电焊带与绝缘胶膜预粘结的方法,解决了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焊接移位、工序复杂繁琐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产业化应用,可有效提高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加热后具有粘结性能的绝缘胶膜,其厚度适中,能减少焊接过程中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破碎率、增强焊接强度,并能够很好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安全可靠,美观实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为现有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导电焊带与绝缘胶膜预粘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池片互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绝缘胶膜;2、导电焊带;3、预固化设定点;4、IBC电池片正电极;5、IBC电池片负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导电焊带2与绝缘胶膜I预粘结; (2)、将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模板按一定间距位置固定,电池片极性方向排布一致,将预粘结好绝缘胶膜I的导电焊带2居中放置在两片电池片的边缘,对准电池片正负电极4、5位置进行焊接,焊接成电池串; (3)、放置玻璃、放置下层EVA、电池串组装、放置上层EVA、放置背板、层压以及装框。其中步骤(I)中导电焊带2与绝缘胶膜I预粘结的步骤为: (I )、将导电焊带2表面清理干净,放置在绝缘胶膜上面,绝缘胶膜I的宽度大于两片电池片之间的距离以及导电焊带2的宽度(没有电极焊接区域的最宽处),但不能完全覆盖电池片上的正负电极; (2)、对绝缘胶膜I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80°C之间,绝缘胶膜I加热后具有粘结性能,与导电焊带2相粘结; (3)、使用固化机对绝缘胶膜I设定点加热固化,实现导电焊带2与绝缘胶膜I的预粘结。其中步骤(I)所述导电焊带为涂锡银铜带或者涂锡铅铜带,优选涂锡银铜带。其中步骤(I)所述导电焊带本体上设有孔。其中步骤(I)绝缘胶膜的宽度在4mm,厚度为50 μ m。其中步骤(2)所述的导电焊带为匹配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排布,并只通过一根导电焊带来实现两片电池片正负极的连接。本实施例简化了现有工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导电焊带与绝缘胶膜预粘结;(2)、将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模板按一定间距位置固定,电池片极性方向排布一致,将预粘结好绝缘胶膜的导电焊带居中放置在两片电池片的边缘,对准电池片正负电极位置进行焊接,焊接成电池串;(3)、放置玻璃、放置下层EVA、电池串组装、放置上层EVA、放置背板、层压以及装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邦桂,何宝华,杜军伟,徐传明,何涛,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