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中鑫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6158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包括:激发光路模块、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控制系统模块、放大整形电路、译码接口电路和数据缓存模块,所述激发光路模块包括主检测激发光模块和辅助光学扫描模块;所述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包括主检测光电转换模块和辅助扫描光电转换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磷光发光材料即铂/钯卟琳作为生物标记物,结果在绿色光照射下以红外光光信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可进行仪器判读,从而实现对目标被检测物的定量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包括:激发光路模块、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控制系统模块、放大整形电路、译码接口电路和数据缓存模块,所述激发光路模块包括主检测激发光模块和辅助光学扫描模块;所述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包括主检测光电转换模块和辅助扫描光电转换模块。本专利技术采用磷光发光材料即铂/钯卟琳作为生物标记物,结果在绿色光照射下以红外光光信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可进行仪器判读,从而实现对目标被检测物的定量检测。【专利说明】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属于免疫检测

技术介绍
磷光分析法是荧光分析法的姊妹技术,相对于荧光,它又有其很多独特的优越性:(I)有大的StOkes位移,磷光的波长比荧光的波长长,和激发光谱离得较远,不会和激发光谱重叠,不仅可减少或消除试样(特别是生物试样)本底荧光和入射激发光的干扰,自吸收现象也有减轻;(2)由于—S。自旋禁阻,磷光的寿命比荧光长,磷光的寿命约为10_3_10s,易于实现时间分辨测定;(3)选择性更好。但到目前,磷光免疫分析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受到磷光发光材料的限制,尤其是水溶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的磷光发光材料的缺乏,故未开发一种既适合于免疫分析,又能显示磷光检测优势的磷光技术。金属卟琳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大环化合物,如血红素、叶绿素、VB12等,它们在生命体的新陈代谢以及很多基本生物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卟琳分子由四个吡咯环通过次甲基连结,形成一四配位卟琳核。卟琳环非常稳定,可与直径为3.7埃的金属发生配位;它与过渡态金属形成的络合物尤其稳定,比如,Zn-四苯基卟琳(ZnTPP),其稳定常数为1029。大部分金属都与卟琳形成1:1的络合物,只有Na,K,Li络合物的配合比为2:1,两个金属原子分别位于卟琳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卟琳的电子吸收光谱主要有Soret带(又称B带)和Q带。Soret带位于400-450nm之间,摩尔吸光系数高(2-5X10 5 mol-11 *L *cm_1) ?而金属卟琳的Soret带吸收较弱,当环侧有亲电子基团时,Soret带将向长波方向移动。卟琳的Q带一般在450-650nm之间,有四个相关峰;当吡咯环氮上的氢被金属离子取代形成金属卟琳后,四个相关峰减弱或消失。叶琳和金属卟琳由于具有18电子大π离域结构,所以,以其B带或Q带作为激发波长,均在600-700nm间(或更长的波长范围)有不同程度的荧光发射;一般情况下,金属B卜琳的突光强度要弱于B卜琳。室温下,B卜琳本身不发磷光,当与某些金属形成络合物并与有序介质(如表面活性剂、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共存时才在近红外区发射磷光;但只有极少数的金属卟琳发磷光,最常见的为钯卟琳和钼卟琳。钯/钼卟琳具有极强的磷光,其特点是长寿命(ms),长波长(6OO-1OOOnm)。最常见的有水溶性meso-四(4_横酸苯基)卟琳(H2TSPP4)和meso-四(4-N-三甲氨基苯基)卟琳(H2TMAP4+)的钯/钼络合物,以及非水溶性的八乙基卟琳(OLP)和四苯基一四苯并卟琳(Ph4TBP)的钯/钼络合物等。600-1000nm的近红外区是研究生物物质发光探针和光化学传感器的一个极为有用的区域。所以,具有特殊磷光特性的钯/钼卟琳便成为生物分析方面非常有效的探针分子,结合一些简单的检测仪器便可提供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外界激发下,钼卟琳在650nm发出强磷光,持续时间100微秒(吸收波范围390-410nm),钯卟琳在670nm发出强磷光持续时间500微秒(吸收波范围400_420nm)。这些卟琳粒子也有很大的Stokes位移(均为280nm)。与其它发光材料相比较,钼/钯卟琳的优势在于极微的光漂白,使用便宜的强光源,如发光二极管就能有效激发。此外,生物样本和硝酸纤维素膜的背景荧光在390-420nm激发比在以铕离子为代表的时间分辨荧光的激发光波长365nm时都低。尽管390_420nm光透过硝酸纤维素膜也不尽理想,但优于365nm光,更适合于透射式测量。钼卟琳还可共价标记抗体,为检测各种样本提供了一个灵敏的快速检测技术。目前,免疫层析技术中所使用的标记物通常是酶、胶体金以及各种彩色微球标记物,这些标记物应用于免疫层析技术中有相同的特点:物理吸附方式标记和通过颜色判断检测结果。其中物理吸附方式标记(即疏水性和静电吸附原理)的特点使得其容易形成非特异性干扰,需要在生产工艺配方中添加非特异性干扰消除层析试纸条,如吐温-20等表面活性剂等,但使用这类层析试纸条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基于这类标记物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另外通过颜色判读结果在使用时必然受观察者主观影响大,尤其是弱阳性结果,目前只能做出定性判断,而无法实现精确的定量判定。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免疫层析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基于磷光发光技术的免疫检测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时间分辨突光技术,其不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并且以其发光标记物的特点可与仪器结合对目标待测物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因此,开发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对基于磷光发光技术的检测层析试纸条进行结果判读,从而最终实现对目标待测物的快速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原子荧光仪器都为非色散型光谱仪,由于非色散光学系统存在光谱干扰问题,使得有些元素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包括:激发光路模块、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控制系统模块、放大整形电路、译码接口电路和数据缓存模块,所述激发光路模块包括主检测激发光模块和辅助光学扫描模块;所述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包括主检测光电转换模块和辅助扫描光电转换模块;所述主检测激发光模块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一透镜、第一滤光片、第二透镜、分光镜、第二滤光片、第三透镜和光栅;所述辅助光学扫描模块包括第二激发光源、第二滤光片、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的控制系统模块包括主电路、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机械传动装置、显示屏和打印装置;由第一激发光源发出的光经第一透镜、第一滤光片、分光镜和第二透镜发射到层析试纸条的检测区中,检测区发出的磷光信号经第二滤光片、第三透镜和光栅射到主检测光电转换模块,经光电转换输入到主电路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或打印装置进行打印;主电路控制第二激发光源发射激发光束,经第二滤光片、第四透镜发射到层析试纸条的条码区,条码区反射出激光信号再经第五透镜、辅助扫描光电转换模块、放大整形电路、译码接口电路和数据缓存模块输入到主电路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或打印装置进行打印;主电路控制激发光路模块、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检测对象为全血、血浆、血清、脑脊液、尿液、唾液、粪便以及前列腺液标本中病原体、抗原、抗体、药物、激素、毒品、抗生素、肿瘤标志物目标待测物,以及蔬菜、瓜果、肉类等食品及水源中农药、抗生素、添加剂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磷光发光材料即钼/钯卟琳作为生物标记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上转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发光路模块、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控制系统模块、放大整形电路、译码接口电路和数据缓存模块,所述激发光路模块包括主检测激发光模块和辅助光学扫描模块;所述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包括主检测光电转换模块和辅助扫描光电转换模块;所述主检测激发光模块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一透镜、第一滤光片、第二透镜、分光镜、第二滤光片、第三透镜和光栅;所述辅助光学扫描模块包括第二激发光源、第二滤光片、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的控制系统模块包括主电路、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机械传动装置、显示屏和打印装置;由第一激发光源发出的光经第一透镜、第一滤光片、分光镜和第二透镜发射到层析试纸条的检测区中,检测区发出的磷光信号经第二滤光片、第三透镜和光栅射到主检测光电转换模块,经光电转换输入到主电路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或打印装置进行打印;主电路控制第二激发光源发射激发光束,经第二滤光片、第四透镜发射到层析试纸条的条码区,条码区反射出激光信号再经第五透镜、辅助扫描光电转换模块、放大整形电路、译码接口电路和数据缓存模块输入到主电路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或打印装置进行打印;主电路控制激发光路模块、光电信号接收转换模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中鑫
申请(专利权)人:凌中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