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分子致动器,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对向部;和折叠部,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各一端部通过所述折叠部彼此联接,其中所述一对对向部和所述折叠部由从内侧顺次层叠的内侧电极层、电解质层和外侧电极层构成。因此,在所述一对对向部中分别产生位移,位移彼此相加,并且在所述折叠部中由于弯曲也产生位移。结果,作为整体产生大的位移。因此,在实现结构简单化后,可以增大位移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致动器装置、制造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方法和制造所述致动器装置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分子致动器、致动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专利技术公开包含于2012年5月3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2-123062所公开的内容相关的主题,在此将该日本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一种高分子致动器、致动器装置、制造高分子致动器的方法和制造致动器装置的方法。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一种如下的高分子致动器,其中在结构简单化后,位移量增大,并且其中一对对向部和折叠部由顺次层叠的内侧电极层、电解质层和外侧电极层构成,所述一对对向部彼此面对,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各一端部通过所述折叠部彼此联接,从而简单化了结构,还涉及包括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致动器装置、制造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方法和制造所述致动器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高分子致动器被用在诸如电子器件的控制器、机器人、医疗设备、微型机械和图像拾取装置等各种电子装置的各种领域中。这样的高分子致动器例如在诸如视频摄像机和静态照相机等各种图像拾取装置中用作用于产生使透镜在光轴方向或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部。在这种情况下,透镜(透镜组)通过高分子致动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聚焦或变焦。此外,诸如透镜、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图像拾取元件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手移动校准。上述高分子致动器是一种利用从外部施加的刺激(例如,化学刺激、电刺激、热刺激、光刺激、磁刺激等)而位移的致动器。特别是,近年来,已经积极地开展了研究,其中利用电刺激产生位移,从而产生驱动力。这种高分子致动器的优点在于:高分子致动器具有高的能量效率,并且可以低成本地制造。然而,一般地,由于位移量小,其中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其中多个高分子致动器彼此联接以增大位移量的致动器装置。为了在各种领域中使用上述高分子致动器和致动器装置,优选地,在小型化得到确保之后,实现位移量的增大。为了应付这样的情况,就现有的高分子致动器和致动器装置而言,已知用于实现小型化和增大位移量的技术。这种技术例如公开在日本专利未审查公开No.2007-28749(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高分子致动器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形状,并且构造成使得各电极层设置在经由电解质层彼此面对的侧面上,并且电极层在电解质层的中间部分上彼此交叉。此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致动器装置也构造成使得在高分子致动器中,各电极层在长度方向的端部上彼此连接,并且各端部通过紧固件在相邻高分子致动器的长度方向上彼此联接,从而将多个高分子致动器彼此联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有关的现有高分子致动器和致动器装置中,各电极层构造成在电解质层的中间部分彼此交叉。出于这个原因,结构复杂,制造不容易,因此制造成本增加。此外,由于相邻的高分子致动器通过紧固件彼此联接,因此取决于紧固件提供的联接状态和在各个高分子致动器中产生的位移量,恐怕紧固件从高分子致动器脱落。另一方面,当相邻的高分子致动器通过紧固件强固地彼此联接时,恐怕在各个高分子致动器中产生应变,因此在必要的方向上可能不能确保必要的位移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公开,因此,希望提供在结构简单化后位移量增大的高分子致动器、包括该高分子致动器的致动器装置、制造该高分子致动器的方法和制造该致动器装置的方法。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高分子致动器,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对向部;和折叠部,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各一端部通过所述折叠部彼此联接,其中所述一对对向部和所述折叠部由从内侧顺次层叠的内侧电极层、电解质层和外侧电极层构成。因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高分子致动器中,所述一对对向部通过所述折叠部联接,所述内侧电极层和所述外侧电极层位于所述电解质层的两侧。第二,优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高分子致动器中,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对向方向垂直的面内弯曲。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对向方向垂直的面内弯曲。结果,在对向方向之外的方向上的位移在各部分之间相互调节,任何位移在对向方向之外的方向上难以产生,因而在位移方向上产生的位移损失很小。第三,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高分子致动器中,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致动器可以形成为以在所述对向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轴线作为中心的圆环状或环状的正多角形状。所述高分子致动器形成为以在所述对向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轴线作为中心的圆环状或环状的正多角形状,由此在垂直于对向方向的面内的位移相互高精度地抵消。第四,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高分子致动器中,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致动器还可以包括:由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一个和所述折叠部的一半部分构成的第一层叠体;和由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另一个和所述折叠部的另一半部分构成的第二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层叠体的折叠部的一半部分和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折叠部的另一半部分可以在其中隔离件设置在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一个和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另一个之间的状态下通过接合而形成。所述第一层叠体的折叠部的一半部分和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折叠部的另一半部分在其中隔离件设置在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一个和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另一个之间的状态下通过接合而形成,由此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形成变得容易。第五,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致动器装置,包括:多个高分子致动器,在各高分子致动器中,一对对向部和折叠部由从内侧顺次层叠的内侧电极层、电解质层和外侧电极层构成,所述一对对向部彼此面对,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各一端部通过所述折叠部彼此联接,其中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在其中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在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对向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状态下通过联接体彼此联接。因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致动器装置中,在多个高分子致动器的每一个中,所述一对对向部通过所述折叠部联接。此外,所述内侧电极层和所述外侧电极层位于所述电解质层的两侧。第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致动器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的相邻对向部中位于所述折叠部的相对侧的端部可以通过所述联接体彼此联接。在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的相邻对向部中位于所述折叠部的相对侧的端部通过所述联接体彼此联接,由此在操作方向上的位移损失很小。第七,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致动器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联接体的厚度可以比所述折叠部的厚度薄。所述联接体的厚度比所述折叠部的厚度薄,由此在所述致动器装置的位移阶段中的负荷降低。第八,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致动器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联接体的硬度可以比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硬度小。所述联接体的硬度比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硬度小,由此在所述致动器装置的位移阶段中的负荷进一步降低。第九,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致动器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联接体可以由与所述内侧电极层或所述外侧电极层相同的材料制成;和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的所述内侧电极层或所述外侧电极层通过所述联接体彼此联接。所述联接体由与所述内侧电极层或所述外侧电极层相同的材料制成;和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的所述内侧电极层或所述外侧电极层通过所述联接体彼此联接,由此所述联接体和所述电极层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分子致动器,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对向部;和折叠部,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各一端部通过所述折叠部彼此联接,其中所述一对对向部和所述折叠部由从内侧顺次层叠的内侧电极层、电解质层和外侧电极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5.30 JP 2012-1230621.一种高分子致动器,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对向部;和折叠部,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各一端部通过所述折叠部彼此联接,其中所述一对对向部和所述折叠部由从内侧顺次层叠的内侧电极层、电解质层和外侧电极层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致动器,其中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对向方向垂直的面内弯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子致动器,其中所述高分子致动器形成为以在所述对向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轴线作为中心的圆环状或环状的正多角形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致动器,还包括:由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一个和所述折叠部的一半部分构成的第一层叠体;和由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另一个和所述折叠部的另一半部分构成的第二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层叠体的折叠部的一半部分和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折叠部的另一半部分在其中隔离件设置在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一个和所述一对对向部中的另一个之间的状态下通过接合而形成。5.一种致动器装置,包括:多个高分子致动器,在各高分子致动器中,一对对向部和折叠部由从内侧顺次层叠的内侧电极层、电解质层和外侧电极层构成,所述一对对向部彼此面对,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各一端部通过所述折叠部彼此联接,其中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在其中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在所述一对对向部的对向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状态下通过联接体彼此联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装置,其中在所述多个高分子致动器的相邻对向部中位于所述折叠部的相对侧的端部通过所述联接体彼此联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装置,其中所述联接体的厚度比所述折叠部的厚度薄。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装置,其中所述联接体的硬度比所述高分子致动器的硬度小。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装置,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乡一泰,福元康司,木下隆,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