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及施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3162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及施工系统,其中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吊装右上横梁,顶推水平千斤顶,通过调整主动横撑与右钢塔柱之间的距离来抵消右钢塔柱吊装右上横梁后产生的左右位移,在上横梁的顶部设置合龙调整装置,通过顶推合龙调整装置内的垂直千斤顶来调整左、右上横梁合龙口之间的垂直位移,通过拧紧螺栓产生的预紧力调整左、右上横梁合龙口之间的前后位移,实现左、右上横梁合龙。本发明专利技术,因为采用主动横撑和主动横撑接头调整左、右钢塔柱之间的距离、合龙调整装置调整左、右上横梁水平和垂直位移的方法来安装上横梁,不需要额外增加钢材用量,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且占用空间小,方便钢塔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及施工系统,其中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吊装右上横梁,顶推水平千斤顶,通过调整主动横撑与右钢塔柱之间的距离来抵消右钢塔柱吊装右上横梁后产生的左右位移,在上横梁的顶部设置合龙调整装置,通过顶推合龙调整装置内的垂直千斤顶来调整左、右上横梁合龙口之间的垂直位移,通过拧紧螺栓产生的预紧力调整左、右上横梁合龙口之间的前后位移,实现左、右上横梁合龙。本专利技术,因为采用主动横撑和主动横撑接头调整左、右钢塔柱之间的距离、合龙调整装置调整左、右上横梁水平和垂直位移的方法来安装上横梁,不需要额外增加钢材用量,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且占用空间小,方便钢塔施工作业。【专利说明】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及施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中悬索桥钢塔上横梁合龙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桥梁钢塔安装过程中,钢塔上横梁安装为高空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大。上横梁分段吊装过程中,钢塔柱发生变形,影响上横梁安装精度,高空调位困难。为满足上横梁吊装和调位需要,传统方法是设置支架,在支架上完成上横梁吊装和拼接合龙。此方法缺点在于设置支架增加钢材用量,施工成本大,另外支架占用空间大,不利于钢塔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安装上横梁增加钢材用量加大施工成本,且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所述上横梁包括吊装拼接在一起的左上横梁和右上横梁,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钢塔的左、右钢塔柱之间水平设置主动横撑,所述主动横撑一端固定于所述左钢塔柱的内侧面,另一端通过主动横撑接头固定于所述右钢塔柱的内侧面,在所述主动横撑接头内设置水平千斤顶,所述水平千斤顶分别与所述右钢塔柱的内侧面和所述主动横撑一端固定,吊装右上横梁,顶推水平千斤顶,通过调整主动横撑与右钢塔柱之间的距离来抵消右钢塔柱吊装右上横梁后产生的左右位移,给左上横梁提供安装空间,吊装左上横梁,在所述上横梁的顶部设置合龙调整装置,所述合龙调整装置包括垂直千斤顶和折杆,所述垂直千斤顶设置于所述左上横梁的顶部,所述折杆包括两根垂直固定于所述右上横梁顶部的工字钢和一根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所述水平工字钢一端固定于所述两根垂直工字钢之间,另一端的底面抵靠于所述垂直千斤顶顶举头的顶部,通过顶推所述垂直千斤顶来调整所述左、右上横梁合龙口之间的垂直位移,在所述左、右上横梁的侧面设置节点板,所述节点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左、右上横梁的侧面,通过拧紧螺栓产生的预紧力调整左、右上横梁合龙口之间的前后位移,实现左、右上横梁合龙。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动横撑接头包括左、右垫座和内衬连接管,所述主动横撑的另一端向右穿出所述左垫座并固定,所述右垫座固定于所述右钢塔柱的内侧面,所述内衬连接管一端活动插装于所述主动横撑内,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右垫座上,所述水平千斤顶设置于左、右垫座之间,当左、右垫座之间的距离达到要求后在左、右垫座之间夹设钢垫块,并将内衬连接管和主动横撑焊接固定在一起。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水平千斤顶和钢垫块的数量均为2个,所述水平千斤顶和钢垫块沿所述主动横撑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垂直千斤顶与所述左上横梁之间、垂直千斤顶的顶举头与所述折杆之间均设有垫梁。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动横撑与主动横撑接头的数量均为3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所述左、右钢塔柱之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栓为高强螺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施工系统,包括主动横撑、主动横撑接头和合龙调整装置,主动横撑,一端固定于钢塔的左钢塔柱的内侧面;主动横撑接头,包括左、右垫座和内衬连接管,所述主动横撑的一端穿装固定在左垫座上,所述右垫座固定于钢塔的钢塔柱的内侧面,所述内衬连接管一端活动插装于所述主动横撑的另一端内,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右垫座上,左、右垫座之间设有2个水平千斤顶和2个钢垫块,所述水平千斤顶和钢垫块沿所述主动横撑的周向间隔设置,合龙调整装置,包括垂直千斤顶和折杆,所述垂直千斤顶通过垫梁安装于钢塔的左上横梁的顶部,所述折杆包括两根垂直固定于钢塔的右上横梁顶部的工字钢和一根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所述水平工字钢一端固定于所述两根垂直工字钢之间,另一端的底面通过垫梁抵靠于所述垂直千斤顶顶举头的顶部,节点板,分别通过高强螺栓固定于所述左、右上横梁的侧面。本专利技术,因为采用主动横撑和主动横撑接头调整左、右钢塔柱之间的距离、合龙调整装置调整左、右上横梁水平和垂直位移的方法来安装上横梁,不需要额外增加钢材用量,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且占用空间小,方便钢塔施工作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钢塔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中主动横撑接头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中主动横撑接头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合龙调整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合龙调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左上横梁,2-右上横梁,3-左钢塔柱,4-右钢塔柱,5-主动横撑,6-主动横撑接头,61-左垫座,62-右垫座,63-内衬连接管,64-钢垫块,65-水平千斤顶,7-合龙调整装置,71-垂直千斤顶,72-折杆,73-垫梁,74-节点板,75-高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上横梁包括吊装拼接在一起的左上横梁I和右上横梁2,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钢塔的左、右钢塔柱3、4之间由上到下依次水平设置3个主动横撑5,主动横撑5 —端固定于左钢塔柱3的内侧面,另一端通过主动横撑接头6固定于右钢塔柱4的内侧面,主动横撑接头6包括左、右垫座61、62和内衬连接管63,,主动横撑5的另一端向右穿出左垫座61并固定,右垫座62固定于右钢塔柱4的内侧面,内衬连接管63 —端活动插装于主动横撑5内,另一端固定于右垫座62上。步骤2、吊装右上横梁2,在左、右垫座61、62之间设置2个水平千斤顶65,水平千斤顶65固定于右垫座62的内侧面,水平千斤顶65的顶举头抵靠于左垫座61的内侧面,通过顶推水平千斤顶65调节左、右垫座61、62之间的距离,抵消右钢塔柱4吊装右上横梁2后产生的左右位移,给左上横梁I提供安装空间,当左、右垫座61、62之间的距离达到要求后,在左、右垫座61、62之间夹设2个钢垫块64,水平千斤顶65和钢垫块64沿主动横撑5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将内衬连接管63和主动横撑5焊接固定在一起,使钢塔的结构更加稳固。步骤3、吊装左上横梁1,在上横梁的顶部设置合龙调整装置7,合龙调整装置包括垂直千斤顶71和折杆72,垂直千斤顶71通过垫梁设置于左上横梁I的顶部,折杆72包括两根垂直固定于右上横梁2顶部的工字钢和一根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水平工字钢一端固定于两根垂直工字钢之间,另一端的底面通过垫梁抵靠于垂直千斤顶71顶举头的顶部,通过顶推合龙调整装置7内的垂直千斤顶71来调整左、右上横梁1、2合龙口之间的垂直位移。步骤4、在左、右上横梁1、2的侧面设置节点板74,节点板74分别通过高强螺栓75固定于左、右上横梁1、2的侧面,通过拧紧高强螺栓75产生的预紧力调整左、右上横梁1、2合龙口之间的前后位移,实现左、右上横梁1、2合龙。本专利技术,因为采用主动横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塔上横梁无支架合龙方法,所述上横梁包括吊装拼接在一起的左上横梁和右上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钢塔的左、右钢塔柱之间水平设置主动横撑,所述主动横撑一端固定于所述左钢塔柱的内侧面,另一端通过主动横撑接头固定于所述右钢塔柱的内侧面,在所述主动横撑接头内设置水平千斤顶,所述水平千斤顶分别与所述右钢塔柱的内侧面和所述主动横撑一端固定,吊装右上横梁,顶推水平千斤顶,通过调整主动横撑与右钢塔柱之间的距离来抵消右钢塔柱吊装右上横梁后产生的左右位移,给左上横梁提供安装空间,吊装左上横梁,在所述上横梁的顶部设置合龙调整装置,所述合龙调整装置包括垂直千斤顶和折杆,所述垂直千斤顶设置于所述左上横梁的顶部,所述折杆包括两根垂直固定于所述右上横梁顶部的工字钢和一根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所述水平工字钢一端固定于所述两根垂直工字钢之间,另一端的底面抵靠于所述垂直千斤顶顶举头的顶部,通过顶推所述垂直千斤顶来调整所述左、右上横梁合龙口之间的垂直位移,在所述左、右上横梁的侧面设置节点板,所述节点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左、右上横梁的侧面,通过拧紧螺栓产生的预紧力调整左、右上横梁合龙口之间的前后位移,实现左、右上横梁合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堂冯广胜田继开宋小三高双剑郑大超李陆平赵发亮张耀刘宏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