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3100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强化装备,公开了一种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3),所述的上轧辊(1)与下轧辊(3)两侧设有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为凸轮式,其凸出部位(41、51)与钢板(2)侧壁压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低强度钢板进行加压冷轧强化,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焊接性能,在中厚钢板的冷轧强化中,采用三向加压限制钢板横向晶粒排列的形成,促进纵向晶粒排列的形成,从而提高纵向的抗拉强度。另外在冷轧的同时,采用冷冲振动的方法,使强化钢材不局限于表面的强化,整体的强度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强化装备,公开了一种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3),所述的上轧辊(1)与下轧辊(3)两侧设有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为凸轮式,其凸出部位(41、51)与钢板(2)侧壁压紧。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低强度钢板进行加压冷轧强化,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焊接性能,在中厚钢板的冷轧强化中,采用三向加压限制钢板横向晶粒排列的形成,促进纵向晶粒排列的形成,从而提高纵向的抗拉强度。另外在冷轧的同时,采用冷冲振动的方法,使强化钢材不局限于表面的强化,整体的强度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专利说明】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强化装备,尤其涉及了一种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
技术介绍
目前,高强度钢板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可焊性能较低,通过将低强度钢板进行加压冷轧强化,经过冷轧使晶粒细化及重新排列,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焊接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高强度钢板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可焊性能较低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将低强度钢板进行加压冷轧强化,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焊接性能的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 包括上轧辊、下轧辊,所述的上轧辊与下轧辊两侧设有侧向轧辊,侧向轧辊为凸轮式,其凸出部位与钢板侧壁压紧。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轧辊、下轧辊的轴中心线与左侧轧辊、右侧轧辊的轴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轧辊、下轧辊为一对以上。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侧轧辊、右侧轧辊为一对以上。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轧辊、下轧辊中的一个带有主传动装置,另一个带有压力升降>J-U ρ?α装直。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侧轧辊、右侧轧辊中的一个为固定轴,另一个为带压可调式。作为优选,还包括振动锤装置,振动锤装置包括承托轮和振动锤。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轧辊或下轧辊采用压力荷载为钢材抗压强度的1.5-5.5倍。通过上轧辊或下轧辊对钢材进行加压,尤其是在对钢材进行上下左右限定时,钢材仅能够进行有限的长度方向延展,能够提高钢材的致密度,在保证钢板的焊接性能同时,提高了钢板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振动锤装置设置在上轧辊与下轧辊之前;或者设置在不同的两组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或者设置在上轧辊与下轧辊之后。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低强度钢板进行加压冷轧强化,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焊接性能,在中厚钢板的冷轧强化中,采用三向加压限制钢板横向晶粒排列的形成,促进纵向晶粒排列的形成,并引起晶粒直径细化缩小,从而提高纵向的抗拉强度。另外在冷轧的同时,采用冷冲振动的方法,使强化钢材不局限于表面的强化,整体的强度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I一上轧辊、2—钢板、3—下轧辊、4一左侧轧辊、5—右侧向轧辊、11一轴中心线、31—轴中心线、41一凸出部位、42—轴中心线、51—凸出部位、52—轴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如图1所示,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3,所述的上轧辊I与下轧辊3两侧设有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为凸轮式,其凸出部位41、51与钢板2侧壁压紧。上轧辊1、下轧辊3的轴中心线11、31与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的轴中心线42、52位于同一平面上。上轧辊1、下轧辊3为一对。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为一对。上轧辊I带有主传动装置,因此,上轧辊I在主传动装置的带动下旋转,将钢板向前带出;下轧辊3带有压力升降装置,根据钢板2的压前厚度与压后预计厚度,通过压力升降装置调节下轧辊3,来上轧辊I与下轧辊3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压轧钢板2厚度的要求。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中的一个为固定轴,另一个为带压可调式。侧向轧辊中左侧的左侧轧辊4为固定轴,右侧的右侧轧 辊5为带压式轧辊,通过调节右侧的右侧轧辊5可调节左侧的左侧轧辊4与右侧的右侧轧辊5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钢板2左右两侧都处于被压紧状态,防止钢板受纵向压力时,向两侧挤压,有利与提高冷轧钢板2的整体结构强度。还包括振动锤装置,振动锤装置包括承托轮和振动锤。上轧辊I或下轧辊3采用10000吨以上的压力机组。压力机组参考专利号为:201010255365.0,名称为:山体内大型压力测试装备及测试方法。利用山体内的大型压力机组,可以实现大吨位及各项加载。振动锤装置设置在上轧辊I与下轧辊3之前,提前对压轧前的钢板2进行平整、消除预应力的处理,有利于能够提高钢材压轧的成品率,以及提高钢材压轧后的强度。本专利技术通过三向加压、振动锤、使钢板纵向晶粒排列,本冷轧强化钢板与冷轧前的母钢板相比,钢板各剖切面的宽度变化率减少50%。宽度变化率=(各剖切面中最大宽度-各剖切面中最小宽度)/各剖切面中最大宽度,本冷轧强化钢板与冷轧前的母钢板相比,钢板各剖切面的截面面积变化率减少50%。截面面积变化率=(各剖切面中最大截面面积-各剖切面中最小截面面积)/各剖切面中最大截面面积。实施例2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轧辊1、下轧辊3为两对,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也为两对。振动锤装设置在两组或两对上轧辊I与下轧辊3之间,对钢板2起到平整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钢板2的可压程度,保证了钢板冷轧后的质量。下轧辊3带有主传动装置,因此,下轧辊3在主传动装置的带动下旋转,将钢板向前带出;上轧辊I带有压力升降装置,根据钢板2的压前厚度与压后预计厚度,通过压力升降装置提升上轧辊1,来调节上轧辊I与下轧辊3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压轧钢板2厚度的要求。实施例3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振动锤装置设置在上轧辊I与下轧辊3之后,钢板压轧完成后,通过振动锤装置对压轧后的钢板2进行消除预应力的处理,能够提高钢材的强度。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中的一个为固定轴,另一个为带压可调式。侧向轧辊中左侧的左侧轧辊4为带压式轧辊,右侧的右侧轧辊5为固定轴,通过调节左侧的左侧轧辊4可调节左侧的左侧轧辊4与右侧的右侧轧辊5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钢板2左右两侧都处于被压紧状态,防止钢板受纵向压力时,向两侧挤压,有利与提高冷轧钢板2的整体结构强度。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包括上轧辊(I)、下轧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轧辊(I)与下轧辊(3 )两侧设有左侧轧辊(4 )、右侧轧辊(5 ),左侧轧辊(4 )、右侧轧辊(5 )为凸轮式,其凸出部位(41、51)与钢板(2)侧壁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轧辊(I)、下轧辊(3 )的轴中心线(11、31)与左侧轧辊(4 )、右侧轧辊(5 )的轴中心线(42、52 )位于同一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轧辊(I)、下轧辊(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向加压冷轧钢板强化装备,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轧辊(1)与下轧辊(3)两侧设有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左侧轧辊(4)、右侧轧辊(5)为凸轮式,其凸出部位(41、51)与钢板(2)侧壁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天明陈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