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青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2634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花青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它解决了游离花青素稳定性差、生物可利用度低的问题。该方法基于花青素稳定性受pH值影响大的特点,采用了pH梯度结合逆向蒸发的方法首先得到花青素脂质体的混悬液,再通过挤压过膜或循环高压均质,以获得不同粒径范围的花青素脂质体。由于脂质体混悬液不易保存,在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加入冻干保护剂,将混悬液在-65℃下预冷冻后在冷冻干燥机中冻干,得到花青素脂质体的冻干粉。采用本方法制成的花青素脂质体包埋率高达85.88%,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可获得粒径范围100~234nm的脂质体。冻干复溶后的包埋率可达82.5%。采用脂质体包埋花青素,可提高花青素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青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pH梯度结合逆相蒸发法,并通过挤压过膜或循环高压均质处理,得到不同粒径分布的脂质体。其制备通过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实现:(1)成膜:称取一定量的磷脂和胆固醇,用适量的有机溶剂溶解,并在温度为15℃~35℃下减压旋转蒸发缓慢除去有机溶剂,直至瓶内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浅黄色膜脂;(2)超声波处理:向梨形烧瓶中重新加入有机溶剂将膜脂溶解,再加入酸性的含有稳定剂的花青素(pH=2.0)溶液震荡混合;将该混合液短时间间歇超声处理,使其形成外观均一的乳状液;(3)减压旋转蒸发:将梨形瓶置于25℃~35℃的水浴中,旋转蒸发直至凝胶从瓶底脱落;(4)水合:向(3)中的烧瓶里加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室温下震荡后得到内、外水相具有pH梯度差的脂质体粗混悬液;(5)粒径控制:将上述脂质体初混悬液依次挤压通过0.45μm、0.25μm、0.10μm的滤膜,或用高压均质机均质,得到不同粒径分布(120nm~230nm)的脂质体。(6)冷冻干燥:将在上述脂质体混悬液加入保护剂,经预冷冻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花青素脂质体的冻干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琴牛文慧张薇娜胡秋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财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