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120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水泥板模具包括:一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的周圆设置有数夹持件,且该第一框体的内缘具有多数支撑板;    一承载单元,该承载单元叠置于上述第一框体的支撑板上,且该承载单元至少包含一叠设于第一框体的支撑板上的第一材料层、一叠设于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二材料层、及一叠设于第二材料层上的第三材料层;以及    一第二框体,该第二框体具有一中空区,且该第二框体设置于上述承载单元的第三材料层上,且限位于第一框体的各夹持件之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泥板模具,尤指一种可用以使混凝土成型为水泥板的平台式模具。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水泥制备,如中国台湾公告第533122号的「挤制水泥对象之方法与设备」案,如图7所示,该挤制水泥对象的方法与设备,其主要包括有一外壳5,该外壳5内部装设一对互相啮合的可自动的自扫式螺旋51,该自扫式螺旋51连续的将进给给料器52与侧进给器53提供的纤维水泥成分,加以连续地搅拌及/或搓揉,藉形成实质上均匀的糊状物,并迫使糊状物通过一模子54而形成适合硬化的生水泥压出物。藉此,可以挤压方式形成一尚未干燥的水泥压出物,使其自行凝结成一水泥板。虽然上述现有的「挤制水泥对象之方法与设备」可挤压形成一尚未干燥的水泥压出物,使其自行凝结成一水泥板,但是由于该尚未干燥的水泥压出物于挤压出时,其水泥压出物的周围并无任何可供限制的模具,因此,常会造成水泥压出物于挤压出时因受力的不平均,而使其水泥压出物的表面及周围无法达到平整,进而导致该水泥压出物无法凝结成一表面平整度较佳的水泥板。因此,无法适合实际使用时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可藉由承载单元缓冲所注入混凝土的重量,而使第一框体平均受力,并于混凝土成型为水泥板之后,使该水泥板达到表面平整及易于脱离的功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包括一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的周圆设置有数夹持件,且该第一框体的内缘具有多数支撑板;一承载单元,该承载单元叠置于上述第一框体的支撑板上,且该承载单元至少包含一叠设于第一框体的支撑板上的第一材料层、一叠设于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二材料层、及一叠设于第二材料层上的第三材料层;以及一第二框体,该第二框体具有一中空区,且该第二框体设置于上述承载单元的第三材料层上,且限位于第一框体的各夹持件之间。所述夹持件由一与第一框体固接的连接板、以及一设置于连接板上的固定组件所构成。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一PE板、一纸板或一瓦愣板。所述第二材料层为一坚硬的非金属材质。所述第三材料层为一非金属薄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该水泥板模具通过设置承载单元,可藉由承载单元缓冲所注入混凝土的重量,而使第一框体平均受力,同时,由于承载单元中的材料层的特性,可于混凝土成型为水泥板之后,使该水泥板达到表面平整及易于脱离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水泥板成型示意图。图7现有的水泥板制备物的平面示意图。标号说明第一框体1 夹持件11连接板111 固定组件112横杆12支撑板13承载单元2 第一材料层21第二材料层22 第三材料层23第二框体3 中空区31 水泥板4 外壳5自扫式螺旋51进给给料器52侧进给器53 模子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由一第一框体1、一承载单元2及一第二框体3所构成,可使承载单元2缓冲所注入混凝土的重量,而使第一框体1平均受力,并于混凝土成型为水泥板之后,使该水泥板达到表面平整及易于脱离的功效。上述所提的第一框体1其周圆设置有多数夹持件11,该夹持件11由一与第一框体1固接的连接板111、以及一设置于连接板111上的固定组件112所构成,且该第一框体1内的中央处设置有至少一横杆12,并于第一框体1与横杆12的内缘具有多数支撑板13。该承载单元2叠置于上述第一框体1的支撑板13上,且该承载单元2至少包含一叠设于第一框体1的支撑板13上的第一材料层21、一叠设于第一材料层21上的第二材料层22、及一叠设于第二材料层22上的第三材料层23,该第一材料层21可为一PE板、纸板或为一瓦愣板,该第二材料层22为一坚硬的非金属材质,而该第三材料层23为一非金属薄膜。该第二框体3具有一中空区31,且该第二框体3设置于上述承载单元2的第三材料层23上,并限位于第一框体1的各夹持件11之间。如是,藉由上述结构构成一全新的平台式水泥板模具。请参阅图4-图6所示,当运用时,将该承载单元2的第一材料层21、第二材料层22及第三材料层23依序层叠设置于第一框体1上,使该承载单元2藉由横杆12及支撑板13叠设于第一框体1上,之后于该承载单元2上设置一第二框体3,使该第二框体3的中空区31对应于承载单元2的第三材料层23上,并藉由第一框体1的各夹持件11夹固于第二框体3的外缘,使该第二框体3限位于第一框体1之间,待该平台式水泥板模具整备完成之后,再将以水、水泥、聚苯乙烯(EPS)、聚丙烯纤维(PP)及乳化树脂等材料加以搅拌的混凝土由第二框体3的中空区31注入,此时即可藉由承载单元2缓冲所注入混凝土的重量,而使第一框体1平均受力,并利用第二材料层22使混凝土平整铺设于承载单元2上,使该混凝土于第二框体3的中空区31内凝结成型为一水泥板4,且于第二框体3中将该水泥板4的四周加以切割,并于表面予以研磨,之后再松脱该第一框体1的各夹持件11将第二框体3取下,并利用该第三材料层23的特性使该成型后的水泥板4易于与承载单元2脱离,待脱离之后即构成一具有五面花纹的水泥板4。综上所述,本技术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可藉由承载单元缓冲所注入混凝土的重量,而使第一框体平均受力,并于混凝土成型为水泥板之后,使该水泥板达到表面平整及易于脱离的功效,进而产生能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的所需,确已符合专利申请的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水泥板模具包括一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的周圆设置有数夹持件,且该第一框体的内缘具有多数支撑板;一承载单元,该承载单元叠置于上述第一框体的支撑板上,且该承载单元至少包含一叠设于第一框体的支撑板上的第一材料层、一叠设于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二材料层、及一叠设于第二材料层上的第三材料层;以及一第二框体,该第二框体具有一中空区,且该第二框体设置于上述承载单元的第三材料层上,且限位于第一框体的各夹持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由一与第一框体固接的连接板、以及一设置于连接板上的固定组件所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一PE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一纸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一瓦愣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为一坚硬的非金属材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材料层为一非金属薄膜。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台式水泥板模具,其包含有一周圆设置有多数夹持件的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的内缘具有多数支撑板;一叠置于支撑板上的承载单元,该承载单元至少包含一叠设于第一框体的支撑板上的第一材料层、一叠设于第一材料层上的第二材料层、及一叠设于第二材料层上的第三材料层;以及一具有一中空区并设置于第三材料层上的第二框体,且第二框体限位于第一框体的各夹持件之间。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安
申请(专利权)人:靖富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