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轴承用保持器,其在轴向上相对的两个环状体(10)的对置面(11)的周向多处形成有用于收容滚珠的半球状的球袋(12),通过使所述对置面(11)对接而利用设于球袋(12)的周向两端部的结合部(18)使两个环状体(10)结合,其中,在环状体(10)的球袋(12)的内周面及环状体(10)的对置面(11)分别设置从环状体(10)的内径面到达外径面地开口的凹槽(19)、(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球轴承用保持器及球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滚动自如的方式保持滚珠的合成树脂制的球轴承用保持器及将该保持器组装入外圈与内圈之间的球轴承。
技术介绍
例如,在具有发动机的车辆的变速器的齿轮支承轴上,广泛使用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等各种球轴承。该种球轴承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外径面形成有内侧滚道面的内圈;配置于该内圈的外侧且在内径面形成有外侧滚道面的外圈;以滚动自如的方式夹设于内圈的内侧滚道面与外圈的外侧滚道面之间的多个滚珠;配设于内圈与外圈之间且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各滚珠的保持器。该外圈或内圈的任一方安装于壳体等的固定部分,另一方安装于旋转轴等旋转部分。特别是,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电动机以小型化且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存在高速旋转化的倾向,旋转轴等旋转部分也高速旋转。其结果是,产生因润滑不足、转矩(发热)、离心力引起的保持器变形等问题。相对于由该润滑不足、转矩(发热)引起的保持器的变形,通过对保持器的形状下功夫设计能够解决,另外,通过使用轻量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器能抑制由离心力引起的保持器的变形。提出有各种以抑制由离心力引起的保持器的变形为目的的、轻量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器。作为这种保持器,由形成为圆环状的主部和成对的弹性片构成,该成对的弹性片在该主部的轴向一面以彼此空出间隔且沿圆周方向等间隔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该种保持器具有利用凹设于这些成对的弹性片之间的球袋以滚动自如的方式保持滚珠的冠形状。在该冠型保持器中,仅从一侧保持滚珠,因此,在负荷有较大的离心力时,滚珠可能由于不均匀的变形而从球袋脱落,或可能与内外圈等其他部件干涉。为了消除这样的风险,提出有各种从两侧保持滚珠的轴向对接型的保持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保持器具备使一对环状体彼此沿轴向结合的结构,一体地成形圆环状的基部和从该基部等间隔地设立设置的柱部,使环状体彼此以一方的柱部位于另一方的柱部间的中间点的方式对置,使环状体彼此以在相邻的柱部间形成用于保持滚珠的球袋的方式结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51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在用于机动车的球轴承中,从改善燃料利用率等的环境问题出发也要求降低转矩。在油浴润滑下使用的球轴承的转矩中,在保持器与滚珠之间产生的转矩中,由滚珠引起的润滑油的抗剪阻力占较多的比例。另外,该抗剪阻力的大部分剪断形成于球袋的内周面和收容于该球袋的滚珠的外径面之间的油膜时产生。但是,像专利文献1公开的轴向对接型的保持器那样,在球袋的内周面由沿着滚珠的外径形状那样的单一的曲面形成的情况下,覆盖滚珠的球袋的内周面的面积大于冠型保持器。这成为在润滑油欲通过滚珠的外径面与球袋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的间隙时,该润滑油的抗剪阻力变大,由该抗剪阻力引起的轴承的转矩(发热)变大的一个要因。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地降低以由滚珠引起的润滑油的抗剪阻力为起因的转矩的球轴承用保持器及球轴承。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作为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球轴承用保持器,在沿轴向相对的两个环状体的对置面的周向多处形成用于收容滚珠的半球状的球袋,使所述对置面对接而利用设于所述球袋的周向两端部的结合部使两个环状体结合,所述球轴承用保持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球袋的内周面设有润滑油排出用凹槽。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球袋的内周面设置润滑油排出用球袋,从而使滚珠的外周面与球袋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扩大,使得润滑油容易通过该间隙。因此,能将由滚珠引起的润滑油的抗剪阻力抑制得较小,容易实现低转矩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凹槽可以为形成为从环状体的内径面到达外径面的结构。该凹槽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弧状或角状中的任一种,是任意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凹槽可以呈コ形状,具有沿球袋周向延伸的中央主体槽和连续设置于该中央主体的端部且在环状体的外径面开口的副槽。另外,可以为在该凹槽的基础上,在环状体的对置面设有从环状体的内径面到达外径面的凹槽。若设置以上那样的凹槽,则能在球袋内部侧形成润滑剂的避让部。因此,能降低润滑剂通过球袋内部时的阻力,另外,能减少形成在滚珠与球袋之间的油膜量,并且能不在保持器内堆积异物而将异物迅速地向外部排出。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环状体的对接相反侧的端面形成为平坦形状。若这样地形成为平坦形状,则能降低润滑剂的搅拌阻力。本专利技术的结合部优选为,使一方的环状体的球袋的周向端部外径侧沿轴向延伸而形成外径侧凸部,且该外径侧凸部的内周面能够与滚动体抵接,并且使所述一方的环状体的球袋的周向端部内径侧凹陷而形成内径侧凹部,而且,使另一方的环状体的球袋的周向端部内径侧沿轴向延伸而形成内径侧凸部,且该内径侧凸部的内周面能够与滚动体抵接,并且使所述另一方的环状体的球袋的周向端部外径侧凹陷而形成外径侧凹部,通过将外径侧凸部插入外径侧凹部,并且将内径侧凸部插入内径侧凹部,从而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在轴向上卡合,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以外径侧凸部及内径侧凸部的前端侧与基端侧相比为厚壁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结构。若这样,通过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在轴向上卡合,从而沿该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产生摩擦力。另外,通过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以外径侧凸部及内径侧凸部的前端侧与基端侧相比为厚壁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从而出现在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的法线方向上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轴向分量。利用该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产生的摩擦力和该在卡合面的法线方向上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轴向分量的协作作用,即使在由于高旋转而负荷有较大的离心力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防止两个环状体沿轴向分离。本专利技术的结合部优选为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的倾斜角度为5°以上的结构。若这样地设定倾斜角度,容易抑制由于高旋转而负荷有较大的离心力时的卡合面的变形,能可靠地使反作用力的轴向分量作用于卡合面,从而容易确保两个环状体的结合力。需要说明的是,若卡合面的倾斜角度小于5°,则在由于高旋转而负荷有较大的离心力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卡合面变形,难以可靠地使反作用力的轴向分量作用于卡合面。本专利技术的结合部优选为内径侧凸部与外径侧凸部相比为厚壁的结构。若这样,则在由于高旋转而负荷有较大的离心力时,与外径侧凸部相比为厚壁的内径侧凸部的质量大于外径侧凸部,因此,该内径侧凸部与外径侧凸部相比产生较大变形。在此,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以外径侧凸部及内径侧凸部的前端侧与基端侧相比为厚壁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因此,内径侧凸部的变形起到提高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的结合力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结合部优选为在球袋的一方的周向端部形成外径侧凸部及内径侧凹部并且在另一方的周向端部形成内径侧凸部及外径侧凹部的结构。若做成这样的结构,则能使用利用一个模具制作成的一种环状体作为一方的环状体和另一方的环状体,能谋求制品成本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环状体为合成树脂制,在谋求保持器的轻量化方面是有效的。作为构成该环状体的合成树脂,优选从聚酰胺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邻苯二甲酰胺树脂或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中选择的任一种。若在具有以上结构的保持器上附加彼此相对旋转的外圈及内圈和夹设于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珠,则能构成球轴承。本专利技术的球轴承可以为这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09 JP 2011-051744;2011.06.06 JP 2011-126351.一种球轴承用保持器,其在沿轴向相对的两个环状体的对置面的周向多处形成用于收容滚珠的半球状的球袋,使所述对置面对接而利用设于所述球袋的周向两端部的结合部使两个环状体结合,所述球轴承用保持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球袋的内周面设有润滑油排出用凹槽,在所述结合部中,使一方的环状体的球袋的周向端部外径侧沿轴向延伸而形成外径侧凸部,且该外径侧凸部的内周面能够与所述滚珠抵接,并且使所述一方的环状体的球袋的周向端部内径侧凹陷而形成内径侧凹部,而且,使另一方的环状体的球袋的周向端部内径侧沿轴向延伸而形成内径侧凸部,且该内径侧凸部的内周面能够与所述滚珠抵接,并且使所述另一方的环状体的球袋的周向端部外径侧凹陷而形成外径侧凹部,通过将所述外径侧凸部插入外径侧凹部,并且将所述内径侧凸部插入内径侧凹部,从而使所述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在轴向上卡合,使所述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以外径侧凸部及内径侧凸部的前端侧与基端侧相比为厚壁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使所述内径侧凸部与所述外径侧凸部相比为厚壁而使内径侧凸部的质量大于外径侧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轴承用保持器,其中,所述凹槽形成为从环状体的内径面到达外径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轴承用保持器,其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轴承用保持器,其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角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轴承用保持器,其中,所述凹槽呈コ形状,具有沿球袋周向延伸的中央主体槽和连续设置于该中央主体的端部且在环状体的外径面开口的副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峰野克典,藤庭郁雄,中山充浩,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