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滕少波专利>正文

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937012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及设备,其步骤为:用布料机将液态混合料浇注在模具中,形成第一层浆料;用布料机向模具内布置增强材料,使之与第一层浆料混合;用填充材料布置车向模具内布置多个相互平行的、以较小间距间隔开的中空的填充芯,填充芯长度与模具的宽度一致且沿模具的长度方向排列;用布料机将液态混合料浇注在模具中,形成墙板的第二层浆料,且灌满填充芯之间的空间;用布料机向模具内布置增强材料,使之与第二层浆料混合;硬化、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设备简单,生产出的墙板性能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生产建筑构件的方法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介绍
在建筑行业,传统的墙板构筑方式是采用红砖砌成,随着国家禁止使用黏土烧制砖法令的实施,红砖的使用已经被禁止。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建材市场的极大需求和环保的要求,出现了一种由混合料浇注并加入增强材料制作而成的建筑物用整体式空心墙板。1996年8月29日公布的专利号为95197678.8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空心建筑墙板的生产方法及其设备,该墙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外壁,它们通过多个间隔开的沿横向延伸的腹板相互连接,上述腹板与上述外壁共同构成位于上述模制的墙板的相对侧边之间的空腔,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在长条形板形模中敷设第1层,其由最好为石膏和水形成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形成,以便形成第一外壁;(b)在上述模中敷设增强材料,比如玻璃粗纱层;(c)将多个相互平行的、以较小距离间隔开的可拆卸的插入件插入到模中的相对纵向侧边之间,上述插入件沿模的横向延伸,使上述插入件支撑于下述的状态,在该状态插入件的底面与模的底面间隔开,相邻插入件之间的空间形成上述腹板的内部模腔;(d)向模中灌注足够量的第2批上述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以便将插入件之间的空间灌满,并在上述插入件顶面形成第二层,以便形成第2外壁,上述插入件的外表面形成内部模表面;(e)再次将增强材料,比如玻璃粗纱加入到第2石膏层中,以及插入件之间的空间中;(f)使位于模中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硬化;(g)通过机械装置从侧向沿水平方向将内部插入件从模中撤出;(h)将包括有通过横向腹板连接的,相对的第1和第2外壁的形成好的空心墙板与模脱开。其中包括如下设备 (a)长条形板形模,该模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于移动运送车上,该运送车沿轨道作纵向移动;(b)液态石膏供料斗,它用于在模从其下面通过时将上述液态石膏排放到模中;(c)支撑于上述轨道上方的增强材料喂料器,它用于在模从其下面通过时将增强材料送入模中;(d)插入件插入装置,它用于将多个以较小的间距间隔开的,相互保持平行的可拆卸插入件插入模中,以便使其在模的相对侧边之间延伸,此时相邻插入件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形成上述墙板的腹板的内部模腔;(e)按照下述方式将上述插入件支撑于上述模内部的装置,该方式为上述插入件的底面与模的底面间隔开;(f)插入件撤出装置,它用于从侧向沿水平方向将插入件从模中撤出;(g)将硬化后的模制好的空心墙板与模脱开的装置。采用上述方法和设备生产墙板,过程比较烦琐,为了形成墙板内部的空腔,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插入件的插入,而且需要插入件的撤出;同时所需的生产设备比较复杂,不仅需要插入件的插入装置,而且需要插入件的撤出装置,需要其成本很高;除此之外,采取上述方法和设备生产的墙板在做外墙使用时,一方面为满足保温的要求,需要再增加保温材料,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在施工现场向空心墙板的空腔内浇注的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墙板被涨破,致使墙板报废,给施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墙板生产方法以及相应的生产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下述步骤(1)将液态混合料浇注在模具中,形成墙板的第一层浆料;(2)模具内布置增强材料,且使该增强材料与第一层浆料混合;(3)模具内布置填充芯,该填充芯为中空式,其长度与模具的宽度一致,且沿模具的长度方向均匀地间隔排列;(4)液态混合料浇注在模具中,形成墙板的第二层浆料,且灌满填充芯之间的空间;(5)模具内布置增强材料,且使该增强材料与第二层浆料及填充芯之间的浆料混合;(6)硬化、脱模。在步骤(1)之前向模具内预留门窗的位置设置底板,在步骤(3)、(4)之间,对应底板处设置门窗模框,在步骤(4)的过程中,液态混合料浇注在门窗模框以外的模具中;在步骤(5)、(6)之间,对第二层浆料进行增强表面硬度和光洁度的处理。在步骤(5)、(6)之间,向模具内放置填充板,其长度与模具的宽度一致,且沿模具的长度方向均匀地间隔排列,其间隙对应填充芯的中央,然后重复(4)、(5)的步骤,形成第三层掺有增强材料的浆料;在步骤(6)之前,对第三层浆料进行增强表面硬度和光洁度的处理。为实现上述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空心墙板的生产设备,它包括一对轨道;墙板成型平台,该平台设置在轨道内,其上设置用于墙板成型的模具,该模具上设置墙板尺寸选择调整装置;输送机,该输送机设置在轨道内,且位于墙板成型平台的一端,其用于输送填充芯,输送机为皮带输送机,其端部设置定位装置;填充材料布置车,该填充材料布置车为龙门形,可沿轨道移动,其用于将填充材料布置在模具内,填充材料布置车上设置有升降装置,该装置上设有夹持填充材料的机构;布料机,该布料机为龙门形,可沿轨道移动,其用于将液态浆料和增强材料布置在模具内,在布料机或填充材料布置车上设置墙板表面处理装置;脱模装置,用于将硬化的墙板与模具脱离。采用了上述方法和设备后,由于省去了插入件的插入和撤出步骤及复杂的插入件插入和撤出装置,简化了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由于在墙板的内部布置了中空的填充芯,所以墙板的内部仍然能形成内部空腔,这样既可以作为内墙使用,也可以作为外墙使用;由于中空的填充芯采用发泡材料,从而使墙板具有保温、隔音、抗震功能,一次性满足了建筑物的需要,免除了施工过程中设置保温材料的工序;由于空腔是弹性发泡材料制作的填充芯所形成的,在施工现场向空心墙板的空腔内浇注的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墙板不易被涨破。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墙板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墙板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墙板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墙板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填充材料布置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布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模具尺寸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3是一套生产设备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生产线的布局图;图16是图1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3、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套生产设备包括轨道40及设置在轨道40内的输送机44、墙板成型平台43及模具和可以在轨道40上移动的填充材料布置车41和布料机42。整套生产设备沿一对平行轨道40布置,在墙板成型的位置设置有墙板成型平台43,墙板成型平台设置43在轨道40内,墙板成型平台43上设置有墙板成型所用的模具。墙板成型模具的结构如图11所示,它包括长方形底板29,两相对平行的端壁30、31、两相互平行的顶壁32、33。端壁30、31和顶壁32、33的深度与待模制的墙板的厚度基本相同,端壁30、31和其中一个顶壁33与底板29铰接从而它们可朝外旋转90°;另外一个顶壁32的外边有一个调节板38,使得顶壁32的位置可调节,这样就可通过调节模具的顶壁32制作出宽度不同的墙板。长方形底板29即墙板成型平台43的台面。模具上的墙板尺寸选择调整装置的结构如图12所示,顶壁32外侧固定有与其垂直的长螺杆45,它恰好能与调节板38上的相应通孔形成间隙配合,长螺杆45在调节板38的两侧各有一个螺母;实际使用时,人工将顶壁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1)将液态混合料浇注在模具中,形成墙板的第一层浆料;(2)向模具内布置增强材料,使该增强材料与第一层浆料混合;(3)向模具内布置多个相互平行的、以较小间距间隔开的填充芯,使其沿模具 的长度方向排列,该填充芯为中空式,其长度与模具的宽度一致;(4)将液态混合料浇注在模具中,形成墙板的第二层浆料,且灌满填充芯之间的空间;(5)向模具内布置增强材料,且使该增强材料与第二层浆料及填充芯之间的浆料混合;(6)硬化、脱 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滕少波谢明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