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钦栋专利>正文

成型机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476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包括:一携带装置,该携带装置有一面板与一底板,并可推入上模与下模之间,面板具有数个凹洞,当底板抽出,凹洞的位置与各个下模的位置互相对应。一震动元件,与携带装置相连接,使携带装置不断震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具有携带装置以及一震动元件,可一次将适当数量之原料经携带装置送入各下模中,省时又有效。一般的成型机供料装置,是旋转一支螺旋进给杆,使原料在输送管中推进,再控制输送管与输送头的位置,将适当数量的原料一一送入各下模中,如此方式,在移动输送管与输送头时,会使一部分原料外漏,并掉落于下模附近,使成型的成品常常具有毛边,增加修整作业。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其具有携带装置与震动元件,能以预先对准各下模位置的携带装置,一次将原料输送至上、下模之间,以输送原料,不仅使成型的成品不会有毛边,而且也省去移动输送管与输送头的时间,增加供料的速度。根据本技术的这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包括一携带装置,它装设在原料筒的底端,并进一步包括一面板与一底板,携带装置可推入上模与下模之间,该面板具有数个凹洞,当底板抽出,这些凹洞的位置与下模的位置互相对应;一震动元件,与携带装置相连接,使携带装置得以不断微微震动。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形状、构造与装置,以及其特征,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装置的立体图。图号部分10原料筒21气缸101透明视窗211出力轴11原料22滑块12刮料装置24滑块16面板25滑块161凹洞26气缸162凹洞261出力轴163凹洞31轴164凹洞32轴17底板33轴固定座18固定板34轴固定座19机板35轴固定座20气缸36轴固定座201出力轴41上模42下模请参阅图2,它示出了一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包括一原料筒10,其内置原料11,该原料筒10之一面具有一透明视窗101,由此可以知道原料11所剩多少数量。在原料筒靠近下模42之一侧面,固设有一刮料装置12,最好为一橡皮片。一携带装置,直接安设在原料筒下方,与原料筒紧贴着,其主要包含一面板16与一底板17,面板16具有若干个凹洞,例如凹洞161、162、163与164,面板16与底板17二者叠合时,这些凹洞161、162、163、164与底板17形成凹槽,因此原料会因重力作用而落下,且落入这些凹槽中。底板17的后端(图2右下方)、机板19之上,固设一动力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气缸21作为动力元件,该动力元件的出力轴211末端是与携带装置的底板17固设连结,可促使底板17作往复运动。另一动力元件,例如气缸20,其出力轴201末端是与携带装置之面板16固设连结,可促使面板16往复运动。在面板16的两侧面,固设有若干个滑块例如22、24与25,这些滑块仅与面板16固定在一起,与底板17是毫无关连,滑块22之中,贯穿一轴32,滑块24与25中,亦贯穿一轴31,轴32的两端以固定座33、36固定在固定板18上,轴31的两端侧以固定座34、35固定。同样地,固定座34、35固定在固定板18上,使得面板16可以滑动。当二动力元件的出力轴201、211同时往前(往图2的左上方)推时,底板17会连同面板16往前移动。当然,在底板17的两侧可以各设导板以使底板移动时的方向正确,但为了图之明晰,各图中皆未示出导板,又图1中并未表示出轴32、滑块22及固定座33、36也是为了能清楚看到本技术的主要部分起见。仍请参阅图2,在固定板18之底下或侧边,须固设一震动装置(图中未示),该震动装置使固定板18、固定座33、34、35、36及携带装置16、17、以及原料筒皆作微微之震动。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动作过程如下诸如电木或尿素等等的原料11,是装在原料筒10中,由装设在原料筒10外壁的透明视窗101,可以知道原料11所剩的数量以随时补充,该原料11因重力以及原料筒10之微微震动而自然落入面板16的各凹洞161、162、163、164中。之后,二动力元件20、21的出力轴201、211同时推动面板16与底板17,因此面板16与底板17同时往前移动,移至上模41与下模42间的位置,而后,出力轴211往回将底板17拉回,面板16却不动,由于凹洞161、162与163、164的位置与下模42的各模孔位置互相对应,而且该面板16是在微微震动之中,因此,原料将落入下模42的各模孔中,之后再驱动气缸20,其出力轴201将面板16拉回原位置,完成一次送料之动作。然后,上、下模合模,以使原料成型。本技术所提供的功效,主要在于提供一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其具有预先对准下模模孔的携带装置,再将携带装置送入上、下模之间,一次将原料输送至下模中,不仅使成型的成品不会有毛边,而且也省去移动输送管与输送头之时间,增加供料之速度。权利要求一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携带装置,它装设在原料筒的底端,该携带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面板与一底板,该携带装置可推入上模与下模之间,该成板具的若干个凹洞,当底板抽出,这些凹洞的位置与各个下模的位置互相对应,一震动元件,与携带装置相连接,使携带装置得以不断微微震动。专利摘要一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包括一携带装置,该携带装置有一面板与一底板,并可推入上模与下模之间,面板具有数个凹洞,当底板抽出,凹洞的位置与各个下模的位置互相对应。一震动元件,与携带装置相连接,使携带装置不断震动。文档编号B27N5/00GK2175676SQ9322016公开日1994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9日专利技术者刘钦栋 申请人:刘钦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机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携带装置,它装设在原料筒的底端,该携带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面板与一底板,该携带装置可推入上模与下模之间,该成板具的若干个凹洞,当底板抽出,这些凹洞的位置与各个下模的位置互相对应,一震动元件,与携带 装置相连接,使携带装置得以不断微微震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钦栋
申请(专利权)人:刘钦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