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获得可见光透射率高且隔热性优异的夹层玻璃、并且能够使该夹层玻璃的高可见光透射率得到长期保持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1)具备第1隔热层(2)和第2隔热层(3)。第1隔热层(2)包含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和热塑性树脂;第2隔热层(3)包含热塑性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具备: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和夹入该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中间膜。该中间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汽车或建筑物等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技术介绍
夹层玻璃即使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时,玻璃碎片的飞散量也少,安全性优异。因此,上述夹层玻璃己被广泛用于汽车、有轨车辆、飞机、船舶及建筑物等。上述夹层玻璃是通过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夹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制造的。对于用于这样的车辆及建筑物的开口部的夹层玻璃而言,要求具有高隔热性。波长大于可见光的780nm以上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相比,能量较小。但红外线的热作用大,红外线一旦被物质吸收,即会放出热。因此,红外线通常被称为热线。因此,为了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必须充分屏蔽红外线。作为有效屏蔽上述红外线(热线)的中间膜,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含有锡掺杂氧化铟粒子(ITO粒子)或锑掺杂氧化锡粒子(ATO粒子)等隔热粒子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另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包含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在波长250~400nm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紫外线吸收剂、以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中间膜。其中,作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列举了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胺盐化合物及蒽醌化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WO01/25162A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1788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ITO粒子或ATO粒子不会充分吸收近红外线。因此,仅通过像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在中间膜中添加ITO粒子或ATO粒子是很难大幅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另外,像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在中间膜中添加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有时也难以充分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另外,对于夹层玻璃,除了要求其作为隔热性指标的日照透射率低以外,还要求具有高可见光透射率(VisibleTransmittance)。即,对于夹层玻璃而言,需要在将上述可见光透射率保持于高水平的情况下提高其隔热性。然而,对于诸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那样的传统中间膜而言,要获得日照透射率足够低且可见光透射率足够高的夹层玻璃是极为困难的。并且,使用传统中间膜的夹层玻璃还存在长期使用时会发生可见光透射率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获得可见光透射率高且隔热性优异的夹层玻璃、并且能够使该夹层玻璃的高可见光透射率得到长期保持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较宽层面上把握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备:包含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和热塑性树脂的第1隔热层;以及包含热塑性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第2隔热层。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由于具备第1隔热层和第2隔热层,因此是多层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某一特定方面中,上述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含有钒原子。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中,上述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为酞菁及酞菁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中,上述金属氧化物粒子为锡掺杂氧化铟粒子或铯掺杂氧化钨粒子。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中,上述金属氧化物粒子为锡掺杂氧化铟粒子。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中,上述第1隔热层及上述第2隔热层中包含的上述热塑性树脂分别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另一特定方面中,上述第1隔热层及上述第2隔热层分别进一步包含增塑剂。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中,上述第2隔热层叠层于上述第1隔热层的第1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其它特定方面中,上述第2隔热层叠层于上述第1隔热层的第1表面和上述第1隔热层的与第1表面相反的第2表面。此时,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备:上述第1隔热层、叠层于该第1隔热层的第1表面的上述第2隔热层、以及叠层于该第1隔热层的第2表面的上述第2隔热层。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具备: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和夹入该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中间膜,该中间膜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构成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备包含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和热塑性树脂的第1隔热层、及包含热塑性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第2隔热层,因此能够得到可见光透射率高且隔热性优异的夹层玻璃。并且,能够使所得夹层玻璃的高可见光透射率得到长期保持。附图说明[图1]图1为部分截取剖面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图2]图2为部分截取剖面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图3]图3为部分截取剖面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图4]图4为部分截取剖面图,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一例。符号说明1...中间膜2...第1隔热层2a...第1表面2b...第2表面3...第2隔热层3a...外侧表面11...中间膜12...第1隔热层12a...第1表面12b...第2表面13,14...第2隔热层21...中间膜22...第1隔热层22a...第1表面23...第2隔热层23a...第1表面23b...第2表面24...第1隔热层51...夹层玻璃52...第1夹层玻璃构成部件53...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图1以部分截取剖面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图1所示的中间膜1具备第1隔热层2、和叠层于第1隔热层2的第1表面2a(一侧表面)的第2隔热层3。图2以部分截取剖面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图2所示的中间膜11具备:第1隔热层12、叠层于第1隔热层12的第1表面12a(一侧表面)的第2隔热层13、以及叠层于第1隔热层12的与第1表面12a相反的第2表面12b(另一侧表面)的第2隔热层14。图3以部分截取剖面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图3所示的中间膜21具备:第1隔热层22、叠层于第1隔热层22的第1表面22a(一侧表面)的第2隔热层23、以及叠层于第2隔热层23的与叠层有第1隔热层22的第1表面23a(一侧表面)相反的第2表面23b(另一侧表面)的第1隔热层24。中间膜1,11,21用于获得夹层玻璃。中间膜1,11,21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第1隔热层2,12,22,24分别包含: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和热塑性树脂。以下,也将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记作成分X。第1隔热层22和第1隔热层24只要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成分X即可,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即,中间膜具备多个第1隔热层的情况下,多个第1隔热层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第2隔热层3,13,14,23包含热塑性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粒子。第2隔热层3,13,14,23只要包含热塑性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粒子即可,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2.23 JP 2011-0376291.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备:第1隔热层,其包含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和热塑性树脂,以及第2隔热层,其包含热塑性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粒子,所述第1隔热层不含金属氧化物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含有钒原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成分为酞菁及酞菁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为锡掺杂氧化铟粒子或铯掺杂氧化钨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野纮史,深谷重一,伊井大三,冈林赏纯,角田竜太,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