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子肃专利>正文

一种插秧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25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插秧杖,采用巧妙的中空尖端下部开凹槽的杖式主杆(1)再配以拨杆(2)与压杆(6)通过上导向轮(3)、下导向轮(5)、扭转弹簧(7)等简单结构组合,只用操作者手指轻轻压、放动作即可实现繁重的插秧工作。不但有效避免操作者插秧时频频弯腰的劳动负荷,并且能大幅度减轻插秧作业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民健康、轻松地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使用灵巧的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栽秧机构,特别是一种单手操作的栽秧机械。二、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平原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合于大型栽秧机械作业。农民在栽秧时,有人采用一种插秧杆,它是一根末端开叉的木棍,专用于水田栽秧。使用时,操作者需以左手取出秧苗后,置于插秧杆下端开叉处,右手持杆插进水中将秧苗栽入地里。其优点是避免了徒手栽秧需频频弯腰的劳动负荷,对于水深的地方也可避免操作者埋头呛水的危险,但其缺点是插秧杆仍是一种原始工具,无法工业化批量生产,操作灵活性和准确度有限,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减轻插秧的繁重劳动负荷。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插秧杖,采用巧妙的杖式机构,通过导向轮、扭转弹簧等简单结构组合,避免操作者插秧时频频弯腰的劳动负荷,并且能大幅度减轻插秧作业的劳动强度,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使用灵巧的特点。具体为:一种插秧杖,是由主杆、拨杆、上、下导向轮、钢丝绳、压杆和扭转弹簧等构成。其中,主杆为中空杖型,使插杖整体轻便。为插秧方便,在主杆带尖端的下部开凹槽,待插秧苗可顺此凹槽准确插入水田相应位置。在主杆顶部活-->动装有拨杆,拨杆前端装有钢丝绳,钢丝绳分别与固定在主杆上的上、下导向轮活动连接,使拨杆与压杆通过钢丝绳按要求连动。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压杆上,压杆通过扭转弹簧活动连接在主杆凹槽上,用于方便固定待插秧苗之用。在主杆上部还装有手柄,在手柄上装有手腕带,使操作者能握紧插秧杖,便于操作。工作原理:一般时,压杆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开口状态;工作时,操作者用左手将秧苗装入主杆的凹槽内,右手食指轻轻压下拨杆,其上的钢丝绳通过上、下导向轮向上移动,将压杆的头部压下,使秧苗紧压于主杆的凹槽内,将插秧杖尖端根据要求准确插入水田内,松开拨杆,扭转弹簧又将压杆打开,秧苗顺势插入田中,此时,将插秧杖从水田中拨出,完成一次插秧动作。再准备进行下一次插秧动作。本技术采用巧妙的中空尖端下部开凹槽的杖式主杆再配以拨杆与压杆通过导向轮、扭转弹簧等简单结构组合,只用操作者手指轻轻压、放动作即可实现繁重的插秧工作。不但有效避免操作者插秧时频频弯腰的劳动负荷,并且能大幅度减轻插秧作业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民健康、轻松地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使用灵巧的特点。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插秧杖,是由主杆(1)、拨杆(2)、上导向轮(3)、钢丝绳(4)、下导向轮(5)、压杆(6)和扭转弹簧(7)等构成。其中,主杆(1)为中空杖型,可用一定强度的铝合金制成。在其带尖端的下部开凹槽,在主杆(1)顶部活动装有拨杆(2),拨杆(2)前端装有钢丝绳(4),钢丝绳(4)分别与固定在主杆(1)上导向轮(3)、下导向轮(5)活动连接,钢丝绳(4)的另一端固定在压杆(6)上,压杆(6)通过扭转弹簧(7)活动连接在主杆(1)凹槽上。在主杆(1)上部还配有胶制手柄(8),其上装有手腕带(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杖,是由带尖端的主杆构成,其特征在于:主杆(1)为中空杖型,其带尖端的下部开凹槽,在主杆(1)顶部活动装有拨杆(2),拨杆(2)前端装有钢丝绳(4),钢丝绳(4)分别与固定在主杆(1)上导向轮(3)、下导向轮(5)活动连接,钢丝绳(4)的另一端固定在压杆(6)上,压杆(6)通过扭转弹簧(7)活动连接在主杆(1)凹槽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杖,是由带尖端的主杆构成,其特征在于:主杆(1)为中空杖型,其带尖端的下部开凹槽,在主杆(1)顶部活动装有拨杆(2),拨杆(2)前端装有钢丝绳(4),钢丝绳(4)分别与固定在主杆(1)上导向轮(3)、下导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子肃
申请(专利权)人:子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