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仓铭专利>正文

改良的填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942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改良的填补设备,包含有一表面光滑的底漆均布轮、一用以将底漆涂布于木板表面的涂布轮,及一用以将底漆填补至木板表面毛细孔的填补轮,其特色是在于该填补轮是可相对涂布轮移动适当距离,以便可供操作者自行调整该填补轮与涂布轮的间隙,使该转动中的涂布轮其上所沾附的底漆不会自其与填补轮的间隙滴落,而会流至运转中的填补轮表面再利用,使该填补设备填补木板表面毛细孔的动作可一次完成。(*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木工机械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改良的填补设备。按,由原木裁切并磨削而成的原木板其表面难免有为数不少的毛细孔或凹痕,而为使原木板便于供后续制程(如制作家俱)所使用,必须先以底漆将其表面的毛细孔或凹痕补平。早期填补原木板表面毛细孔或凹痕的方法,是以人工的方式将底漆涂布于原木板表面,再视原木板表面毛细孔或凹痕是否被底漆填平,若无,则再进行原木板表面砂光的程序,以便将原木板表面无毛细孔或凹痕的部份其上的底漆磨去,再进行填补底漆的动作,直到原木板表面完全平整为止。由于前揭以人工填补底漆的方式其效率甚低,因此,有业者研发出一种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填补设备1,以便可以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前述填补底漆的动作。该填补设备1大体上是具有一机架2,一输送设备3,设于机架2上,一均布轮4、一涂布轮5及一填补轮6,平行设于该输送设备3上方,一喷漆单元7,设于该均布轮4上,一驱动机构8,设置于该机架2上。使用时,是将木板置于输送设备3上,则该喷漆单元7可将底漆喷洒于均布轮4上,藉由该均布轮4表面光滑的设计可使底漆均匀地分布于其上,而滴落至木板上,再藉由涂布轮5将底漆涂布于木板表面,再以填补轮6压制木板,以便将底漆填补于木板的毛细孔内。虽然该填补设备1确实可节省人力,略为提升填补底漆的效率,惟,由于各均布轮4、涂布轮5及填补轮6之间有距离,因此,当涂布轮5将底漆涂布于木板表面后,其表面残余的底漆会滴落于输送设备3的输送带上,而无法再加以利用,如此一来,由于木板上的底漆量常不足以供应填补毛细孔之用,导致填补轮6填补底漆的动作常无法一次完成,必须再将木板送至填补设备1上进行填补底漆的动作,直到填补完成为止。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改良的填补设备,其可有效地利用底漆,以便藉由一次的循环程序即可完成填补木板表面毛细孔的动作,进而大幅提升填补木板底漆的效率。缘是,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改良的填补设备,包含有一机架,一输送单元,设置于该机架上,包含用以输送木板的一输送带,一表面光滑的均布轮,可沿轴心转动地架设于该输送带上方,一涂布轮,可沿轴心转动地平行架设于该均布轮一侧,一表面光滑的填补轮,可沿轴心转动地平行架设于该涂布轮一侧,一喷漆单元,设置于该输送单元顶侧并对应该均布轮,一驱动机构,设置于该机架上,包含连动各该均布轮、涂布轮及填补轮的马达等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调整机构,该填补轮是设置于调整机构上,用以可使该填补轮相对涂布轮移动预定的距离,进而调整该填补轮与涂布轮之间距;藉此,操作者可藉由该调整机构将该填补轮与涂布轮之间距调整至适当的距离,使该转动中的涂布轮其上所沾附的底漆不会自其与填补轮之间隙滴落,而会流至运转中的填补轮表面再利用,使该填补设备填补木板表面毛细孔的动作可一次完成。其中该调整机构是包含二调整架,各该调整架分别包含一固定架,一活动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固定架的轨道上,该填补轮是架设于该二活动块上,一驱动装置,连接该二活动块,用以使各该活动块朝预定方向移动。其中该驱动装置是包含二支架,该二支架是分别对应各调整架,一联动件,架设于该二支架之间,二被动件,分别设置于支架上,并分别连接各活动块与联动件末端,一驱动件,设于一支架上并与联动件一端连接。其中该联动件二端及被动件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齿。其中该二活动块二侧分别设有一滑移面,各该活动块是分别以滑移面互补地置于固定架的轨道内。其中该二固定架的轨道是燕尾槽,各该活动块断面概呈梯形,以便分别以呈倾斜相对状的二滑移面置于该二固定架的轨道内。其中各该活动块上分别对应设有一容孔,一轴承,塞置于容孔内,用以供该填补轮二端架设于该二轴承上。其中该驱动件是包含一转盘,该联动件一端是连接于转盘的轴心处,一握柄,设于转盘周缘上。以下,兹举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一习知填补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调整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顶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填补轮与涂布轮之间距调整后的状态。首先,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填补设备10,是由一机架12、一输送单元13、一均布轮14、一涂布轮15、一填补轮16、一喷漆单元17、一驱动机构18及一调整机构19所构成;前揭各该机架12、输送单元13、均布轮14、涂布轮15、填补轮16、喷漆单元17及驱动机构18概与习知填补设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其详细构造,本技术该填补设备10的特色是于该调整机构19,是由二调整架22及一驱动装置24所组成。该二调整架22是设置于机架12二侧,该驱动装置24是设置于二调整架22间,各该调整架22分别具有一固定架26,该固定架26是供马达28等相关构件设于其外侧,其上并设有一轨道30,是燕尾槽,一活动块32,断面概呈梯形,其轴向二侧设有倾斜相对状的二滑移面34,其上并穿设有一容孔36,用以供一轴承38固置于其内,该活动块32是可移动地置于该轨道30内;该填补轮16是架设于该二活动块32上的轴承38间。该驱动装置24是由二支架40、一联动件42、二被动件44及一驱动件46所构成;各该支架40分别具有一框体48,该框体48是锁固于固定架26末端,一架板50,锁固于框体48外侧,该联动件42,概呈杆状,是架设于二支架40的架板50间,其二端并设有一齿52,该二被动件44是分别设置于二支架40的框体48上,由一中空的传动杆54及一螺杆56连接而成,该传动杆54上设有一齿58,该螺杆56前端并螺入于活动块32内;各该传动杆54上的齿58并与联动件42的齿52啮合;该驱动件46是具有一转盘60,该转盘60是以轴心处固设于联动件42末端,一握柄62,设于该转盘60周缘上。又,该均布轮14亦架设于与该调整机构19相同的另一调整机构64上。藉由上述各该构件的配合,本技术该填补设备10的使用方式与习知填补设备概同,大体上亦是藉由该喷漆单元16将底漆喷洒于均布轮13上,藉由该均布轮13表面光滑的设计可使底漆均匀地分布于其上,而滴落至输送单元13的输送带66上的木板,再藉由该涂布轮15将底漆涂布于木板表面,最后,再以该填补轮16压制木板,以便将底漆填补于木板的毛细孔内,本技术该填补设备10使用上的特色在于该填补设备10中填补轮16与涂布轮15的间距是可调整的,如图5所示,操作者可转动该转盘60,则与该转盘60连接的联动件42可随之旋转,进而藉由相啮合的齿52、齿58促使该传动杆54及螺杆56旋转,由于该螺杆56与活动块32是螺接的设计,因此,可藉由各该螺杆56将二活动块32拉动或推动,如此一来,即可使该涂布轮15移动至预定位置,以便可达成调整该填补轮16与涂布轮15间距的效果(图5中所示是间距缩小的状态)。藉此,转动中的涂布轮15其上的底漆即不会自其与填补轮16的间隙滴落,而会直接流至运转中的填补轮16表面再利用(由于填补轮16与涂布轮15的间距概等于涂布轮15上所附的底漆厚度),使底漆再填补于木板表面的毛细孔内,基此,即可使填补木板表面毛细孔的动作可一次完成。综上所陈,本技术所提供的填补设备,其藉由一次的加工动作即可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填补设备,包含有一机架,一输送单元,设置于该机架上,包含用以输送木板的一输送带,一表面光滑的均布轮,可沿轴心转动地架设于该输送带上方,一涂布轮,可沿轴心转动地平行架设于该均布轮一侧,一表面光滑的填补轮,可沿轴心转动地平行架设于该涂布轮一侧,一喷漆单元,设置于该输送单元顶侧并对应该均布轮,一驱动机构,设置于该机架上,包含连动各该均布轮、涂布轮及填补轮的马达等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一调整机构,该填补轮是设置于调整机构上,用以可使该填补轮相对涂布轮移动预定的距离,进而调整该填补轮与涂布轮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仓铭
申请(专利权)人:张仓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