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及其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94170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30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于电子控制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阀体、第一阀杆、第二阀杆、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一复位装置、第二复位装置;所述阀体包括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上述技术方案是有别于现有旋塞阀的全新的燃气流量控制方案,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旋塞阀所存在的不易于进行微调且难于对燃气流量进行平滑调节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及其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庭灶具,燃气灶主要是以液化可燃气为燃料进行燃烧的灶具。根据液化可燃气的种类不同,燃气灶可分为多种,如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等。当然,燃气灶还可以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为单灶,双灶、单眼灶、多眼灶、台式灶、嵌入式灶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燃气控制结构的不同将燃气灶分为机械控制燃气灶和电子控制燃气灶。电子控制燃气灶相对于机械控制燃气灶,是一种较新的燃气灶类型。随着电子控制燃气灶使用量的日益增多,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子控制燃气灶在燃气流量控制方面,一般采用旋塞阀。一种较为典型的旋塞阀的结构如图6所示。但是,由于旋塞阀本身的体积较小,进而阀芯上所开设的孔的数量及孔径大小也受到限制,难于实现微调,且难于对燃气流量进行平滑的调节。可以说,上述技术问题已严重制约电子控制燃气灶的发展。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于电子控制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阀体、第一阀杆、第二阀杆、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一复位装置、第二复位装置;所述阀体包括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所述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第一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抵靠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同时,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第二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也抵靠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运动,所述第一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运动,所述第二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上述技术方案是有别于现有旋塞阀的全新的燃气流量控制方案,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旋塞阀所存在的不易于进行微调且难于对燃气流量进行平滑调节的缺陷。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和/或第二阀杆作直线运动。可选的,所述电机包括轴杆;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轴杆相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阀杆和/或第二阀杆相连接。可选的,所述电机包括轴杆;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轴杆相连接。可选的,所述凸轮在其环绕所述轴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导轨部;所述第一阀杆和/或第二阀杆的一侧端头抵靠于所述导轨部的底壁。可选的,所述导轨部的底壁在垂直于所述轴杆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呈对数螺线结构或圆弧结构。特别是采用对数螺线结构时,可以获得极佳的燃气流量平滑调节效果。可选的,所述凸轮为偏心轮。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述第一阀杆的运动幅度,进而控制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述第二阀杆的运动幅度,进而控制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燃气流量平滑调节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一复位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和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所述止挡部,用于止挡所述弹性元件。可选的,所述第一阀芯采用圆台结构,该圆台设置有平行于该圆台的轴且同时与该圆台的下底面、侧面相交的切面。切面的设置,为第一阀芯往复运动提供导轨,有助于提升第一阀杆和第一阀芯运动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第一阀杆连接固定于所述圆台的上底面,所述第二阀杆连接固定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复位装置抵靠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可选的,所述第一阀芯运动到一定程度时,在该第一阀芯的带动下,所述第二阀杆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这样,便方便地实现了所述驱动装置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运动。可选的,还进一步设置有第三阀杆、第三阀芯、第三复位装置;所述阀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三出气口;所述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阀芯在所述第三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抵靠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三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三阀杆运动,所述第三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三出气口的气流通道。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为内环火盖供气;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为外环火盖供气。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一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可选的,所述转换装置包括曲柄滑块。可选的,所述第一阀杆与第二阀杆连接在一起;所述转换装置,用于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一起作直线运动。可选的,所述第一阀杆与第二阀杆采取一体成型结构。可选的,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装置和第二转换装置;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二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作直线运动。可选的,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螺杆和螺母。可选的,所述第一阀杆与第二阀杆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一起作直线运动。可选的,所述第二阀芯采用圆台结构或圆锥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其设置有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由于采用了有别于现有旋塞阀的全新的燃气流量控制方案,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旋塞阀所存在的不易于进行微调且难于对燃气流量进行平滑调节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所有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整个申请中,多处通过列举示例提供指导,这些示例可以用于各种可行的组合。【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第一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2的转换装置与第一阀杆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3的转换装置与第一阀杆及第二阀杆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6是一种现有的旋塞阀的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附图标记的说明:1-阀体,2-第一阀杆,3-第二阀杆,4-第一阀芯,5-第二阀芯,6-第一复位装置,7-第二复位装置,8-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燃气灶及其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阀体(1)、第一阀杆(2)、第二阀杆(3)、第一阀芯(4)、第二阀芯(5)第一复位装置(6)、第二复位装置(7);所述阀体(1)包括进气口(8)、第一出气口(9)、第二出气口(10);所述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4)在所述第一复位装置(6)的作用下抵靠于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同时,所述第二阀芯(5)在所述第二复位装置(7)的作用下也抵靠于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2)运动,所述第一阀杆(2)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阀芯(4)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3)运动,所述第二阀杆(3)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5)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阀体(1)、第一阀杆(2)、第二阀杆(3)、第一阀芯(4)、第二阀芯(5)、第一复位装置(6)、第二复位装置(7);所述阀体(1)包括进气口(8)、第一出气口(9)、第二出气口(10);所述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4)在所述第一复位装置(6)的作用下抵靠于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同时,所述第二阀芯(5)在所述第二复位装置(7)的作用下也抵靠于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2)运动,所述第一阀杆(2)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阀芯(4)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3)运动,所述第二阀杆(3)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5)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一阀芯(4)采用圆台结构,所述第一阀杆(2)连接固定于所述圆台的上底面,所述第二阀杆(3)的一端连接固定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所述第二阀杆(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和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11)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2)和/或第二阀杆(3)作直线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包括轴杆(12);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相啮合的齿轮(13)和齿条(14);所述齿轮(13)与所述轴杆(12)相连接;所述齿条(14)与所述第一阀杆(2)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包括轴杆(12);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凸轮(15);所述凸轮(15)与所述轴杆(12)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15)在其环绕所述轴杆(1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轨部(16);所述第一阀杆(2)的一侧端头抵靠于所述导轨部(16)的底壁(1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16)的底壁(19)在垂直于所述轴杆(12)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呈对数螺线结构或圆弧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为偏心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述第一阀杆(2)的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花邹雪雷东多·何塞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